《2021超低温(150℃)SCR脱硝技术进展研究报告》.pdf
《《2021超低温(150℃)SCR脱硝技术进展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超低温(150℃)SCR脱硝技术进展研究报告》.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超低温(150)SCR 脱硝技术进展研究报告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工业脱硝的主流技术。我国已形成在 180420(包含低温和中高温)范围内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的 SCR 技术及其催化剂体系,但超低温段(超低温 SCR 脱硝通常位于除尘-脱硫工艺之后,具有烟气组成简单、能耗少、改造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简要分析不同行业烟气排放特征及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 150以下具有良好 SCR 活性的催化剂体系(锰基、钒基、铬基和活性炭基),重点对催化剂的抗水、硫、碱金属和硝铵中毒性能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该领域最近的一些中试/侧线试验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对这
2、一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引言 我国当前面临着以雾霾为代表的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在形成雾霾的众多前体物中,氮氧化物(NOx)是重要一种。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不仅会带来酸雨、臭氧层破坏等问题,还容易与大气中的 NH3、SO2 及烃类化合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1-2。因此,加强对氮氧化物治理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就已开始有关氮氧化物治理的研究工作。得益于三效催化(three-waycatalysis,TWC)技术的良好应用,目前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总体排放已得到较好控制。图 1 为生态环境部统
3、计的我国近年来氮氧化物排放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远低于工业源。此外,虽然工业源 NOx 排放呈下降趋势,但其总量依然很高。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 世界能源展望(2019)预测,到 2035 年,化石燃料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考虑到 NOx 主要来自化学燃料(如汽油、煤和天然气)的燃烧,可以预测的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工业源氮氧化物治理仍将是我国脱硝领域的研究重点。1 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特点与治理现状 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具有来源分布广、烟气组成复杂、工况波动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治理难度。以水泥行业为例,其窑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高黏性碱尘。若采用燃煤电厂中广泛应用的
4、中温 SCR 脱硝技术,则在催化剂稳定运行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如容易发生孔道堵塞和碱金属中毒等问题。除碱尘外,高浓度水汽、SO2 以及 Pb、Cd 等重金属离子也是干扰SCR 的重要因素。火电、水泥和钢铁是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最多的三个行业,政府已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如对火电和钢铁行业,我国执行的是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NOx 小于 50 mg/m3,标准状况下,后同),水泥行业一些地方标准也开始要求氮氧化物排放不超过 100 mg/m3。此外,玻璃、陶瓷、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存在大量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5,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将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影响。对
5、于现有的烟气治理,虽然建立了烟气排放标准,但各种成本较低的非催化烟气脱硝技术,如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高分子脱硝、氧化吸收脱硝、活性焦脱硝等仍作为企业选择的主要方法(表 1)。其存在处理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在正常运行中会不可避免产生氨逃逸、臭氧泄漏等二次污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使得烟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大大削弱。因此,使用烟气净化效率更高、性能更为安全可靠的 SCR技术是未来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发展总的趋势。表 2 总结了一些代表性行业的烟气组成及目前脱硝技术使用与 NOx 排放限值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除电力和焦化等个别行业外,SCR 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工业领域还未得
6、到完全应用,这一方面与政策法规的推动进度有关,更重要的是因为烟气中含有大量干扰组分,使得 SCR 催化剂在真实工况条件下难以稳定运行。为了使 SCR 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烟气脱硝,一条理想途径是对烟气进行预处理,即脱硝前先除尘和脱硫。经过这一环节后,烟气组分相对“干净”,行业间工况差别也变得更小。但此时烟气温度大幅下降,多在150以下甚至更低。考虑到目前已开发的低温脱硝催化剂工作温度窗口多在 180以上,为了与催化剂工作温度相匹配,往往需要额外加装预热/换热装置,这无形中增加了脱硝的运行成本。因此,开发适应超低温(2 超低温 SCR 脱硝催化剂 NO 和 NH3 在催化剂表面反应需要氧化还
7、原位和酸性位。一般来说,低温条件下酸性位上 NH3 的吸附较为容易,而氧化还原位上的 NH3 和 NO活化则相对困难。因此,要在超低温条件下获得良好 SCR 活性,催化剂必须具备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质,以促进吸附 NH3 质子剥离形成 NH2 中间物种以及 NO 向 NO2 转化6-7。根据这一特点,目前报道的超低温 SCR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MnOx 催化剂 MnOx 由于具有多变的化学价态(Mn2+,Mn3+,Mn4+)、活泼的晶格氧迁移能力以及丰富的表面酸性,从而在超低温脱硝中表现出独特性能。目前有关 MnOx 基催化剂用于超低温脱硝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1 纯MnO
8、x Kang 等以氨水和Na2CO3 为沉淀剂制备了MnOx催化剂。研究发现,使用 Na2CO3 为沉淀剂得到的 MnOx-SC 样品表现出优异活性,在低至 75时即可实现 100%的 NO 转化,而对应的氨水沉淀样品活性仅为 37%,这可能与 MnOx-SC 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73.3 m2/g)有关。同时,他们还考察了反应空速的影响,发现即使在 400000 h-1 的高空速下,催化剂仍表现出良好活性,100时可达90%的脱硝效率。进一步地,他们10对焙烧温度进行了考察,发现高温(550)和低温(100)焙烧都不利于活性提高,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 250350。唐晓龙等制备了晶
9、化程度较低的 MnOx 棒状纳米颗粒,催化剂的比表面为 150.8 m2/g,对 NOx 吸附量高达 138.3 mol/g。在模拟尾气试验条件下,该催化剂 80的 NOx 转化率可达 98.2%,产物N2 选择性高于 96.6%。纯 MnOx 作为催化剂使用时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外来组分的干扰可得到很好控制。但是,由于催化反应的复杂性,何种性质是影响低温 SCR 活性的关键因素,仍无统一结论。唐幸福等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形貌相同但物相结构不同的 MnO2 纳米棒,考察了其在 SCR 中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不是影响 MnO2 纳米棒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催化活性影响
10、很大,隧道状-MnO2 的 SCR 活性明显高于层状-MnO2。进一步的结构分析和 NH3-TPD 测试结果表明,-MnO2 的(110)面存在大量配位不饱和 Mn 离子,易形成较多 Lewis 酸,且其较弱的 MnO 键和隧道结构有利于 NH3 的吸附。Gong 等13进一步比较了四种不同晶型(-,-,-,-)MnO2 的差异,发现 SCR 活性顺序为:-MnO2 -MnO2 -MnO2 -MnO2。除晶相结构外,MnOx催化剂的形貌、多孔结构也被证明对催化剂的 SCR 活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理解 MnOx 催化剂表面的 SCR 反应过程,Hu 等7开展了详细的理论计算研究。他们以-Mn
11、O2(110)为研究对象,结合第一性原理和动力学分析给出了 MnOx 基催化剂表面 SCR 反应历程和决速步等关键信息。研究结果表明,NH3 倾向于吸附在 Lewis 酸位点(Mn5c)上并伴随着质子剥离过程的发生,活化后的*NH2 物种随即与 NO 结合形成*NH2NO。该物种是反应的关键中间物种,经历脱氢和加氢两步骤后容易得到 N2 和 H2O,最后发生催化剂表面 H 的移除而完成整个循环(图 2)。根据动力学计算结果,催化剂表面 H 移除以及*NH2NO 形成是反应的速控步骤。此外,他们还指出,MnOx 催化剂中晶格氧的反应性可作为判定SCR 性能的重要指标。2.1.2 MnOx 与常用
12、载体(-Al2O3,TiO2,CeO2)形成的复合催化剂(1)MnOx/-Al2O3 催化剂-Al2O3 是工业上常用到的一种催化剂载体,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酸性适中、易成型等优点。Yao 等比较了 MnOx 负载到多种刚性载体(Al2O3,TiO2,CeO2 和 SiO2)上的NH3-SCR 反应情况,发现活性顺序为 MnOx/-Al2O3 MnOx/CeO2 MnOx/TiO2 MnOx/SiO2。进一步的表征结果表明,MnOx/-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活性,与其具有良好分散性、适度氧化还原性、最多酸性位、最优 NOx 吸附性能以及丰富的 Mn4+有关。Bliek 等22研究了
13、H2O 对 MnOx/-Al2O3 催化剂 NH3-SCR 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水汽对催化剂失活主要包括可逆失活和不可逆失活两部分。可逆失活来自于水与反应物分子(NH3 和 NO)的竞争吸附。因为催化剂表面 NH3 吸附远远过量,因此水的可逆失活效应主要是来自于对 NO 吸附量的减少。而对于不可逆失活,主要是与水在催化剂表面解离生成的表面羟基有关。为了改善 MnOx/Al2O3 催化剂的性能,Ce、La、Mo、Fe 等元素往往被用作改性助剂添加到组分中,在低温活性提升和抗中毒性能增强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MnOx/TiO2 催化剂 TiO2 是 SCR 催化剂的常用载体。与-Al2O3
14、有所不同的是,TiO2 除具有丰富酸性外,由于 Ti3+缺陷位的存在,往往还表现一定的氧化还原性,这可以促进与 MnOx 物种间的电子转移,拓宽催化剂性能调变空间。Smirniotis 等研究了 MnOx 负载到不同 TiO2 载体上的 SCR 反应情况,发现 NO 转化效率与载体的比表面积和晶相密切相关。不同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顺序为:TiO2(锐钛矿型,大比表面积)TiO2(锐钛矿型)TiO2(混合晶型)-Al2O3 SiO2 TiO2(锐钛矿型,小比表面积)。系列表征结果揭示了催化剂中 Lewis 酸位数量、表面 MnO2 浓度以及氧化还原性是影响低温活性的重要因素。Wu 等对制备方法以及
15、 Mn/Ti 比进行了考察,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浸渍法和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优异活性,且 Mn/Ti 比为0.4 时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佳。陈银飞等比较了浸渍法、沉积法和共沉淀法对 MnOx/TiO2 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总酸量,孔径分布集中且MnOx 在 TiO2 表面高度分散。SCR 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优,在 Mn 负载量为 20%和高空速(60000 h-1)条件下,140时催化剂对 NO 的去除率达 92.9%。Li 等 研究前体对 MnOx/TiO2 催化剂的影响,发现相较于硝酸锰,以醋酸
16、盐为前体得到的催化剂在超低温段(50150)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活性,活性差异的原因与表面 Mn 物种浓度以及存在状态有关。Deng 等构建了两种不同形貌和暴露晶面的 TiO2来负载 MnOx,发现暴露(001)晶面的 TiO2 纳米片较暴露(101)晶面的纳米颗粒表现出更为优异的低温 SCR 活性。结构表征结果表明,(001)面上的 Mn 主要呈+3 价,而 TiO2 纳颗粒上 Mn 主要为 Mn4+,这可能是导致活性和选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除形貌结构调变外,元素掺杂也被证明是提高 MnOx/TiO2 催化剂低温活性的重要手段。Liu 等考察了 S 掺杂对 MnTi 催化剂 NH3-SCR 反应
17、性能的影响,发现当 S 引入量为 0.05 时活性达到最佳。他们认为硫的促进作用主要与 B 酸位以及 Mn4+和表面超氧物种(O-2)增多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过渡金属离子改性剂中,Fe 被广泛考察。Kim 等报道 Fe 的引入有助于 Mn/TiO2 低温活性的提高,而 Qi 等发现 Fe 的加入不仅可以改善活性,在提高 N2 选择性和抗硫性能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组近年围绕 FeMnTiOx 催化剂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发现在制备过程中引入表面活性剂 CTAB 后,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可以得到显著提升,100下 NO转化率从不到 20%增加到 100%36。此外,与无定形 TiO2 相比,晶
18、相态 TiO2 更有利于 FeMnTi 催化剂低温活性的提升,这被认为与晶相态TiO2 有利于加速 Ti 与 Mn 物种间的电子转移有关。(3)MnOx/CeO2 催化剂 CeO2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 4f 轨道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储放氧性能而在众多环境催化反应(CO 氧化、VOCs 燃烧、NH3-SCR 等)中得到广泛应用。Qi 等较早考察了 MnOx/CeO2 催化剂在 NH3-SCR 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在较高反应空速(42000 h-1)条件下,催化剂可在低至 120时实现 NO 的完全转化,并且产物主要为 N2。催化剂活性随着 Mn 含量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
19、势,最大转化率对应 Mn/(Mn+Ce)摩尔比为 0.3。此外,他们还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发现最佳焙烧温度为 650。Xu 等详细考察了沉淀-沉积法制备的 MnOx/CeO2 催化剂,发现在 50000 h-1 的空速条件下,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活性,80150范围内可实现近 100%的 NO 转化效率。在制备方法调控 MnOx/CeO2 催化剂 SCR 性能方面,目前已有溶液燃烧、一步水解、机械混合、浸渍、水热处理、共沉淀和溶胶凝胶等方法被考察。除制备方法外,合成特殊形貌和结构的 MnOx-CeO2 也被认为是调控SCR 反应性能的重要方式。截至目前,已有核壳结构、有序介孔、规整形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超低温150SCR脱硝技术进展研究报告 2021 超低温 150 SCR 技术 进展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