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 优化方案 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2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准备 教师:PPT、教案 学生:预习 设境 定向 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干涸,动物们纷纷出逃。黄鼠狼、山羊、黄莺一行向着传说中的诺亚雨林走去。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他们又累又饿,头顶盘旋的秃鹫不停地叫道:“活着多累啊,倒下吧,让我吃了你们吧!”黄鼠狼不屑道:“我还年轻,还没活够呢,我不能死!”小黄莺深情地望着远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来,妈妈一定会伤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着对秃鹫说道:“秃鹫先生,等我把动物王国的史记写完,那时你也许会有吃我的机
2、会吧,现在,不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回答?组织探究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先学 一、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是该书的序言,从中可以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做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3知识链接: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
3、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二、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认真阅读第 2 段,说说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2第 3 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2如何理解文末“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这句话?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如何理解第 4 段开头这句话的深刻含
4、义?(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2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4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教(四)1、是按照境界、感情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2、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
5、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3.本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简洁明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以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行文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4.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验收小结 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 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能见到天堂追求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何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值得为它活着 教学心得 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愉悦的事件之一。”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也会对罗素的作品风格和语言特色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更会对罗素的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