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pdf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总 19 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目录 一:需求分析 二: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2系统主要工作流程 三: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1概念设计 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四:总结 图书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通用户和借阅者三方面人员的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还可通过图书编号、借阅者证号等查询相应的借阅情况及查看已归还的图书信息(即历史
2、信息);普通用户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的相关情况;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及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本功能实现对馆内图书信息的查询。可以通过图书名称、作者的名字和出版社来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此查询可模糊查询也可精确查询。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对图书借阅者借书
3、和还书记录进行操作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借阅图书的基本信息及删除已归还的图书的基本信息,但不能删除和修改已经借阅的图书相关信息,当删除某条图书借阅的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
4、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二: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对书籍信息的管理,书籍信息的查询,对用户的管理等,对各项能进行分块、集中、关联、优化,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设计功能模块如图所示。该系统用户共有三类,分别是工作人员、普通用户和借阅者。A图书馆工作人员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实现借书
5、管理;实现借阅者信息记录的管理;存储图书馆借阅图书信息;查询图书馆借阅信息;实现还书管理。B普通人员可通过图书名称、作者和出版社来进行相关图书的查询并且可以申请帐号。C借阅者可通过输入自己的姓名和密码来浏览自己的借阅信息,其中初始密码是固定的,进入到页面后,借阅者可自行修改自己的密码和其它的相关信息。可以查询借阅者自己的借阅信息。图书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 读者服务 读者信息 书籍信息 借阅信息 添加读者信息 修改读者信息 删除读者信息 添加书籍信息 修改书籍信息 删除书籍信息 添加借书信息 添加还书信息 读者借阅信息 书籍借阅信息 2系统主要工作流程图书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 图 书 借 阅 管 理
6、 借 阅 者 信 息管理 查询图书借阅信息 图书归还管理 存储图书借阅信息 普通人员 借阅者 查询图书信息 查询自己借阅信息 修改密码 申请帐号 借阅归还图书 系统功能流程图 开始 系统页进入登录窗口 工作人员管理 进入图书查询馆内图书查询 进入借阅窗口 借阅信息查结束 N N Y Y 工作人员流程图开始 登录页面 身份验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借、还书等结束 失败 通过 普通人员流程图开始 图书查询页图书名称 查询所输图书信息 作者 查询所输作者的图书信息 出版社 查询所输出版社的图书信息 结束 N N Y Y 借阅者程序流程图 三: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1概念设计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设计人员从用户的
7、角度看待数据及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式。将概念设计从设计过程中独立开来,使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设计复杂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 DBMS 的限制。利用 ER 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 ER 模式,然后把各局部 ER 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模式,最后对全局 ER 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模式,即概念模式。(1)设计局部 ER 模式 开始 借阅查询页身份验查询借阅者自己的借阅信息 结束 失败 通过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图书(图书编号,名称,作者,出版社,价格,类别,藏处,数量,图书状态)工作人员(名字,性别,编号,工作
8、,科室,职称号,系统用户名)借阅者(借阅者的图书证号,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系别)借阅(图书编号,借阅者姓名,借阅数量,借阅日期,归还日期,过期天数)ER 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 l:N,M:N,还是 1:1 等。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类型之问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上述实体的 ER 图为:图书 编号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类别 藏处 数量 图书状态 借阅者 图书证号 性别 姓名
9、 学号 日期 民族 系别 (2)设计全局 ER 模式 所有局部 ER 模式都设计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全局概念结构不仅要支持所有局部 ER 模式,而且必须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借阅 借阅者姓名 借阅数量 图书编号 借阅日期 归还日期 过期天数 工作人员 姓名 性别 编号 系统用户名 科室 工作 职称号 为了给多个局部 ER 模式的合并提供开始合并的基础,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我们仅根据实体类型名和键来认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书 管理 系统 需求 分析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