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df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
2、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的编者
3、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3)增加了“认识钟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
4、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4)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通过例题、练习题、实践活动等内容,渗透简单的形象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数据的收集的方法等。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
5、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