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澄迈县爱心学校 王丽英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的倡导和要求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更加得到了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必须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探析:一、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爱好;二、教师导疑,学生自寻目标;三、教师导法,学生自主学习;四、教师导评,学生自我检测;五、学会寻求帮助,构建实践平台。教学中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
2、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词】:语文课堂 培养 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为学生架设自主学习的桥梁,而且还要为“我要学”提供学习的空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爱好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构成了学校教育丰富的内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班级管理
3、中重要的一环,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传递正面的期望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并促使学生为追求成功而付出努力。对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而产生悲观情绪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要多多鼓励;对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所谓“爱屋及乌”,往往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授的功课。自然而然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讨厌老师的课。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
4、解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后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使老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可亲可近的朋友。师生间只有建立了这种和谐融洽的情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习。二、教师质疑,学生自行探究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有所思,就必先要学生有所疑。而要学生有所疑,且疑在关键处
5、,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在“于无疑处生疑”节骨眼上抓住学生思维的盲点,寻准学生质疑的契机,有所表示。如教学第九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文时,有个同学问:“家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个同学问:“我晚上走路,不用手电照明都不碰壁,是不是鲁迅的眼睛有问题啊?”.诸多问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要完成的目标。然后根据所选目标这个“切入点”构建自己学习的框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欲罢不能、急于学习课文,找到答案的心理趋势。三、授之以法,学生自行学习
6、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
7、,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读书、整体感知,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从形象、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感受、体验语文的内涵,让学生在对课文的品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境界;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来提高语文素养。这样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
8、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四、教师导评,学生自我检测 任何事情的经历总会有所得失,教学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导评,引起反思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课文的第一段后,提问学生该段主要讲什么;怎样的结构;什么的写法。学生通过反思,小结出:第一段主要讲志愿军战士同朝鲜大娘话别,接着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最后赞扬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情谊,这样写,层次分明。如此寻评检测,就可知道学习第一段内容达标的程度和效应。然后再从扶到放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去学习理解课文第二、三段内容,再整合理解全篇课文内容,进而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
9、主义教育 五、学会寻求帮助,构建实践平台 俗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这问就是一种自觉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环境因素帮助自己学习。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开始时,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学冬眠时,让学生查阅有关动物冬眠的文章;学猫时,可让学生观察或了解身边的猫的习性等。对于能寻找资料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肯定,时间一长,绝大部分学生会把它当作一项工作自觉完成。其次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如在教 只有一个地球 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介绍地球情况的,有关人类破坏自然资源的,有关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种种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主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资料的提供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最后组建开放式的学习小组,要引导学生学会向他人请教。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组织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当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或向小组成员请教;当小组内成员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还可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成员请教。在互相学习中不仅学会了学习,也学会了合作。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学生就能逐渐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使他们受益终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