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课设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课设报告.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震课设报告-长江大学 刖言 石油天然气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 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质状况,认识油气 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油 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 的圈闭,探明油气田面积,摸清油气藏情况和产 出能力。地震勘探原理在油气田勘探起着不可或 缺的作用。地震勘探原理是资源勘查工程的一门 专业基础课程,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占据着不 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掌握好地震勘探原理,将对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矿 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 面的工作,也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及研究工作奠定 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地震勘探原理和此次来之 不易
2、的实习机会,有利于我们初步学运用所学 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和科学思维方法,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 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 计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通过此次的地震课设 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内容:1、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2、绘制等 tO 构造图,包括断点组合,等值 线的勾绘等;3、绘制真深度构造图的一种方法,即将等 to构造图转换为真深度构造图;4、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5、编写解释文字报告。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此次的课程设 计,我们不仅加深掌握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以后实际工作能力。一、工区概况
3、 1.1 工区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松辽盆地北部龙南油田(大庆市泰康县境内),地震测线南起 93.3,北 至99.9,西起 439.5,东至 443.3,工区南北长 6.6Km,东西宽 3.9Km,面积约 23.5 平方公里。地球坐标为东经 124?18 124?24 北纬 467)946?14 原点位置:439.5/99.3 原点坐标:x=5115246,y=21602618 主测线方位角 90?联络线与之正交,测网密 度为 0.3*00.3Km 区域构造位置:本区位于齐家一古龙凹陷和 龙虎泡大安阶地两个构造的交汇处,在龙虎泡构 造向南延伸倾伏的鼻状构造上。1.2 勘探概况及石油地质特征 本
4、工区勘探程度较高,从“五一”型地震仪 到模拟磁带仪、直到数字地震仪勘探都在这里进 行过。19861987 年在工区内完成了 2*4Km 测 网的数字地震详查工作,19911992 年在此地 区进行了 1*2Km 测网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 作,工区内现有四口深井。我们小组将研究其中 G38 与G40 两口深井。龙南油田主要储层为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 层。沉积相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属三角洲前缘水 下分流河道砂,是层状岩性一构造油藏 1.3 T06 层位地震地质层位特征 龙南油田 T06 层位反射:相当于嫩二段顶面 反射,T06 反射波为 3 个同相轴组成,南部反射 能量相对弱,北部反射能量相对较强,
5、但其连续 性都较好,全区可容易连续追踪对比,采用第一 相位成图 1.4 钻井深度及地震层位的相应关系 本工区内共有四口井:G13 井、G36 井、G38 井和 G40 井,各井在地震剖面上位为:G13 井,在 97.5 测线的 195 CDP 点 G36 井,在 98.7 测线的 167 CDP 点 G38 井,在 441.0 测线的 175 CDP 点 G40 井,在 440.4 测线的 345 CDP 点 1.5 地震剖面资料描述 采样间隔:1 ms;道间距:25m;最小跑检距:50m 最大炮检距:1525m;采样基准面:120m 二、完成工作量 我们小组成员六人,分别为杨伟强,骆效能,晏
6、奇,谢鹏飞,卢昌盛,樊智豪。我小组的工作 任务是分析解释龙南油田 93.6、94.2、94.8、95.4、96.0、96.6、97.2、97.8、98.4、99.0、99.6 及 439.8、440.4、441.0、441.6 442.2、442.8、443.4 测线 的地震剖面共 18 张剖面图,并作 T06 层位等 t0 构造图及 T06 层位真深度图,解释层位为 T06 层,其中分析钻井两个,为 G38 与 G40,并作 过井剖面与骨干剖面对比。地震剖面图长度分别 为:93.6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94.2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94.8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7、95.4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96.0 测线剖面长度:5.675Km 96.6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97.2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97.8 测线剖面长度:5.725Km 98.4 测线剖面长度:5.7125Km 99.0 测线剖面长度:2.6875Km 99.6 测线剖面长度:2.7Km 439.8 测线剖面长度:8.0875Km 440.4 测线剖面长度:6.8125Km 441.0 测线剖面长度:7.2875Km 441.6 测线剖面长度:6.8125Km 442.2 测线剖面长度:6.5375Km 442.8 测线剖面长度:6.4625Km 443.4 测线
8、剖面长度:6.2875Km 三、成果(资料)解释 3.1 层位标定 首先我们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 G38 与 G40 两 井,分别是 441.0 测线 175 CDP 点与 440.4 测线 345 CDP 点。我们在 441.0 测线地震剖面图与 440.4 测线地震剖面图上画出两井所在的 CDP 道 的直线,再根据钻井及地震层位对比表查出两井 反射时间大小,1070ms 与 1075ms,从而在地震 剖面图上确定钻井在 T06 层位上所在点,找到该 点所在信号较强的同相轴,进而确定 T06 层位同 相轴,进行层位标定。3.1 地震反射时间剖面对比解释 时间剖面的对比就是在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上,
9、根 据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征来识别和追 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过程。波的对比又称为 波的相位对比或同相轴对比。反射波的识别对比 三个标志为:(1)、强振幅;(2)、波形的相似性;(3)、同相性。时间剖面的对比方法:(1)、通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对比工作开始之 前,首先要收集和分析工区的地质、测井及其他 物探资料,了解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及因素,做到 心中有数,如工区内区域构造类型、断层类型等;(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在一个工区有多余的地 震剖面,应首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 主测线的反射层引伸到其他测线上去。所谓的主 测线是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 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
10、续性好的测线,它还应有 一定的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3)、重点对比标准层;(4)、相位对比。一个反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往往 包含有几个强度不等的同相轴,选其中振幅最 强、连续性最好的某个同相轴进行追踪,这叫做 强相位对比,有时反射层无明显的强相位,可对 比反射波的多个或全部相位,这称为多相位对 比;(5)、波组与波系对比;(6)、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7)、剖面间的对比。我们在确定井位与 T06 层 位之后,进行了剖面对比。对比解释地震剖面,先做出过井剖面,再做出井字形骨干剖面,检查 是否闭合,再对骨干剖面进行加密,得到等 to 剖面与真深度剖面图的底图。对比的各反射标准 层应在所有交点
11、上闭合,闭合差应不大于 10 毫 秒。3.4 断层识别解释 断层构造在含油区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的识别标志有反射波同 相轴发生错段、反射波突然消失或反射波组的突 然增多或减少、标准反射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凌乱或出现空白带、特殊波的分析等等。在本次课设中,我们主要是利用波组的变化 来分析断层。波组是指三、四个数目不等的同相 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或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界面 所产生的反射波组合。本次课设 T06 层位同相轴 与其他两个强同相轴构成一个波组,T06 位于最 上层。根据同相轴波组的错断分析断层,并确定 断点、求得水平断距
12、。另外,对断层的识别不能 只局限于一个波组,更要联系上下组成波系,从 大局着手,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3.5 上数据 做一张测线底图,画好网格,比例尺为 1:12500 并标上坐标数据。在地震剖面图上每隔 100m 取一个 t0 值,此外所有断点交点都要读数,并将这些数据标注在底图相应位置上。3.6 断层平面组合 所谓断层平面组合是在平面图上将同一断层 相同盘上的断点连接起来。为此,需要先把同一 层位的全部断点投影到平面图上,并在平面图上 标出断层上下盘中断点的位置、断开层位、落差、地层产状、隆起高点和凹陷中心点的位置等。然 后把平面图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断点,按照断层 的延伸方向,在平面图上连
13、接起来。同一断层的上升盘(或下降盘)应位于断层 面的同一侧,同一断层在互相平行的侧线上性质 相同(同正断层或逆断层),产状相似或有规律 地变化。同一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其断 开层位应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 内,地层产状变化应有规律。3.7 勾绘 tO 等值线 在做这一步骤的时候我们已将各个测量点数 据都标注在测线地图上,并标注了井位与断层断 点断距,将断层平顶面组合,连接起来,接下来 开始勾绘等值线。勾绘等值线是将图上有相等时间值的点以 10ms 为间距连接起来。勾绘等值线一般从易到 难,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先绘出大致轮廓,如构 造的咼点和低点、构造轴线等,然后在逐一考虑 构造
14、细节。在断块区分块勾绘。勾绘过程中,我 们按照平面勾绘出的等值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范围、高点位置及幅度的特征应与各剖面上相应 的特征一致;勾绘的等值线应符合构造规律两个 原则进行工作。3.8 空间校正,将等 tO 图转换为真深度图 构造图是指用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其他地 质符号表示地下某一层面起伏形态的一种平面 图件。它反映了某一地质时代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地震勘探最终的成果图件,是钻探提供井位的 主要依据,因此,绘制构造图是地震勘探中十分 重要的工作。在前面我们已经绘好等 tO 图,这一步就是利 用空间校正,将等 tO 图转换为真深度图。我们 在一张等 to 清绘的成果图上取相邻两条等 to
15、线 每相隔 1-2cm 做一条两线斜线的近似公垂线,从 较高数值的等 to 线向较低数值的等 to 线测量其 长度,查询指导书 11 页空校表,得到相应的 与 h,s 及按测量顺序取该长度作点,单位为 mm,h 即该点深度,单位为 m。作出所有的点后,以 一 1Om 为间隔连接出等深度线。连接原则同等 tO 线,两者近似平行。如经过断层则将断层向着 空校方向进行平移。3.9 解释两张图并作报告 两张图做出来后,我们的工作就以接近尾声 了,接下来是进行成果分析并写课程设计报告。四、成果分析 工区整体北东高、南西低,西部陡、东部和 南部缓,圈闭不发育,北东两断层分割构造鼻但 并不彻底,T06 层位
16、最高为-1010m,最低为-1330m。断层总共四条,分别将西北部断层编号为、东北部断层编号为、东南部断层编号为,西南部断层编号为,号断层为北西一南东走 向,倾向东北,延伸长度 3182.0m;号断层北 西一南东走向,倾向东北,延伸长度为 3625.0m;号断层北西一南东走向,倾向东北,延伸长度 1062.5m;号断层为北西一南东走向,倾向西 南,延伸长度 2625.0m。五、后记 本学期来之不易的课设在不知不觉中就结 束了,历时共四天。时间上来说有点短。但是自 己感觉还是收获颇丰的。不仅学习到了一些新的 知识,也回顾了以前快要忘记的知识点,更加清 楚的明白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下面就来
17、详细的总结此次课设的心得体会:此次地震勘探原理课设在杨飞老师和其余 两位助教师兄的指导下从 13 号开始,17 号结束,历时 4 天。在宝贵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在一起 重温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许多以前在课堂上不 太理解的知识点,在此次课设上也有了充分的认 识和理解;以前学的不牢的知识点也重新捡了起 来并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此次课设讲地震勘 探技术和地震剖面解释完美的抽象性呈现在课 堂课上,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实际与课堂上的差 别;通过对地震剖面的处理,我们很容易的搞清 楚一系列埋藏在地下的地质现象,并结合对该地 区构造的判断,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有利的构 造,如圈闭之类的,也可以恢复当时的古地理
18、应 力环境,判断有没有油气运移和储存的有利环 境。当然,此次课设,更加直观的帮助我们理解 地震方面的问题,而通过实际的剖面解释,让我 们更加了解到地下地质的复杂性,也我们锻炼了 动手能力。这次的课设是分组进行的,分组培养 了我们的合作精神,让我们可以和其余同学共同 协作,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在这次的 课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达到了要求,也提高了 知识层次,锻炼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我们 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此次地震课设的过程中,我们组的人员及 分工为:组长一杨伟强,负责统筹全局,提高小 组的凝聚力,管理好我们小组的财务和人员的进 度,并且起到带头作用,勇于扛起最难的工作,
19、反复对证同相轴和空较的数据。组员一晏奇,骆 效能,卢昌盛,谢鹏飞,、樊智豪,大家集体负 责透明纸的的外形设计及版面的设计、绘画透明 纸的网格和图头、同相轴的标定、空较、构造图 的描摹之类的。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的作息时 间为上午 8.3011.30,下午 2.30 5.00,晚上 7.30 9.30,提前体会了一下中石油的上班作息时 间。大家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精诚合作,一起体会课设带给我们的辛酸和快乐。和他们在 一起真的很开心。短短的四天课设很快就结束了,我对于地震 勘探原理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此次课设,我了解到了学无止境,课堂知识 要运用到实际才是自己的学到真正的本领。最后 要感谢杨飞老师和两个助教师兄还有学校提供 给我们的这次宝贵的课设机会,他们真的很负责 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耐心的教导我们,特此,真心感谢他们!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我 的帮助,让我的思想、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感 谢!加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