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钠产品的性质用途及规格要求精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两钠产品的性质用途及规格要求精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钠产品的性质用途及规格要求精编.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两钠产品的性质用途及规格要求精编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两钠产品的性质用途及规格要求 第一章:概述 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简称两钠,是用碱液吸收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 NaNO2/NaNO39 和中和液,经加工分离出来的两种产品,也可用纯液直接吸收氨氧化装置废热锅炉出来的高温浓氧化氮气体。一、性质:(一)、亚硝酸钠的性质: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 1、纯 NaNO2是无色或淡黄色菱形结晶,工业 NaNO2为白色或淡黄结晶;2、NaNO2具有潮解性(吸湿性)易溶于水和液氨,水溶液呈碱性,(PH9)微溶于甲醇、乙醇及乙醚。亚硝酸钠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亚硝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表)温 度 0 10 20 30 40 5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亚硝酸钠水溶液的浓度(饱和)与温度的关系:温度-8 0 15 19 22 65 81 92 103 128 NaNO2%3、亚硝酸钠的密度:固体密度:do4为 水溶液的密度: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大(密度表 d204如下)NaNO2%1 2 4 6 8 10 12 14 d NaNO2%16 18 20 24 28 32 36 40 d 4、NaNO2饱和溶液沸点(P761mmHg 饱和溶液浓度 100 克水即%)为 128.5、熔点为 271.6、分解温度为 320,当加热到 320以上时,
3、分解放出氧气、一氧化氮、氮气,最终生成 Na2O 即:4NaNO2 2Na2O+2NO+N2+2O2 7、NaNO2与硝酸和二氧化氮发生转化作用生成硝酸钠:3NaNO2+2HNO3 2NaNO3+2NO+H2O-Q NaNO2+NO2 NaNO3+NO+Q 8、NaNO2 为强还原剂,常温下在空气中能慢慢氧化成硝酸钠:2NaNO2+O2 2NaNO3 9、亚硝酸钠同时也是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放出过氧化氮和氧化氮气体(有毒和剌激性)。10、在低温下易与氨基形成重氮化合物。11、亚硝酸钠无臭而略有咸味,有毒,人至死量为 2g,皮肤接触NaNO2溶液的极限浓度为%,大于此浓度时会使
4、皮肤发炎出现斑疹。(二)、硝酸钠的性质:分子式 NaNO3,分子量为 85 1、纯 NaNO3为无色斜方六面体透明结晶,味咸微苦。工业 NaNO3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2、NaNO3极易溶于水,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着增大。其溶解度如下(表)温 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g 水 73 80 88 96 104 NaNO3%49 温 度 50 60 70 80 90 100 119 溶解度g/100g 水 114 124 148 180 NaNO3%3、NaNO3具有潮解性(吸湿性),当含有极少量氯化物杂质时,其潮解性急剧增加。4、NaNO3的密度 (固体)。水溶液的密度
5、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硝酸钠水溶液的密度与浓度的关系:浓 度%10 20 30 40 密 度 d204 5、硝酸钠的熔点 308.6、硝酸钠水溶液冰点为(%)水溶液沸点(P760mmHg)随浓度增高而升高(如下表):浓度(g/100g水)10 25 50 75 100 209 220 饱和 溶液 NaNO3%20 50 沸点 119 120 121 7、分解温度为 380,当加热至 380时开始分解,放出氧气而生成亚硝酸钠:2NaNO3 2NaNO2+O2 加热至 400600时放出 N2和 O2:4NaNO3 2Na2O+2N2+5O2 加热至 700时放出 NO,加热至 775 865时,才
6、有少量 NO2和 N2O 生成。8、NaNO3与硫酸混合加热能制硝酸,其反应如下:NaNO3+H2SO4 NaHSO4+HNO3 9、硝酸钠能与氯化钾进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钾:NaNO3+KCl NaCl+KNO3 10、硝酸钠为氧化剂与有机物硫磺或亚硫酸氢钠混在一起能引起燃烧爆炸。二、用途:亚硝酸钠和硝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一)、NaNO2:主要用来制造亚硝酸钾,硝基化合物、染料、用作织物染色的媒染剂、漂白剂,还用于有机合成,分析化学试剂,照相及医药工业,以及金属热处理剂,电镀绶蚀剂等。(二)、NaNO3:主要用来制造硝酸钾、炸药、苦味酸和染料,也用作玻璃消泡剂与脱色剂,搪瓷工业
7、助溶剂和氧化剂,烟草助燃剂,金属清洗剂,青霉素培养剂,铝合金热处理剂,还可以作为氮肥。最大用户是轻工,占总有消费量的 80%左右,日用玻璃又居首位,占用量的 90%以上,其次是日用搪瓷,灯泡,保浊瓶等。偶氮染料的重氮化,用作绦、毛、亚麻、纤维等的漂白剂,染色媒染剂,制造氧化氮,用于有机合成及医药工业,还可作制药分析剂,照相反应试剂,热处理剂,防腐剂。中和液比重为 ,Na2CO3 含量为 35g/l 时取中和液蒸发。第二章:生产原料 主要是碳酸钠水溶液吸收硝酸尾气或 NOX气体中氮氧化物。一、碳酸钠:(又名纯碱)分子式为 Na2CO3,分子量 106。(一)、性质: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粉状,比重.
8、1、它易溶于水碱类,最初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时达到最大值,这时水溶液的浓度约为%,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 0 10 20 25 30 35 40 50 60 70 溶解度 2、碳酸钠是弱酸(碳酸)同强碱(氢氧化钠)形成的盐:2NaOH+H2CO3 Na2CO3+2H2O 它的水溶液在高温时部分水解成氢氧离子 OH-显碱性,所以又叫纯碱。3、碳酸钠与酸和酸性氧化物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Na2CO3+2HNO3 2NaNO3+H2O+CO2 Na2CO3+(NO+NO2)2NaNO2+CO2 4、碳酸钠与碱作用,生成新的碱和盐:Na2CO3+Ca(
9、OH)2 2NaOH+CaCO3 5、碳酸钠与空气中 CO2 和水份接触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 2NaHCO3 (二)、用途: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玻璃工业,造纸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及民用。在化学工业中,用于制造苛化法烧碱,制成各种无机钠盐及有机钠盐;冶金工业中,黑色冶金脱硫脱磷;有色冶金助溶剂;在医药、染料、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及其它化工产品中常用以中和酸类或起皂化作用,还用于石油和油类精制,硬水软化,洗涤印染,漂白,肥皂,制革等。二、氮氧化物:主要是 NO、NO2、N2O3 和 N2O4 (一)、NO 性质:分子式 NO,分子量
10、为 30 1、为无色难于液化的气体。2、常压下冷凝为无色的液体,沸点为结晶温度。3、难溶解于水,但溶于硝酸,酸浓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并能分解硝酸,而补氧化为 NO2:2HNO3+NO 3NO2+H2O 4、NO 与稀的碱液不发生作用,但与浓碱作用,一半生成亚硝酸盐,另一半生成氧化亚氮:4NO+2NaOH 2NaNO2+N2O+H2O 5、NO 与 NO2 在常温下相遇生成 N2O3 6、NO 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时(1200)开始分解生成 N2 和O2:2NO N2+O2 7、NO 易与 O2化合生成 NO2,670以上不能与氮化合,低于140时,则几乎完全被氧化成 NO2:2NO+O2 2N
11、O2 (二)、NO2和 N2O4:1、NO2在通常条件下是红褐色气体,有窒息气味,容易凝缩成综色液体,沸点为,时凝结成无色晶体。2、NO2具有聚合作用:2NO2 N2O4 ,在为液体或气体的混合物,当 200,NO2才开始叠合为 N2O4,温度 100,大部分变成 N2O4。3、N2O4无色,所以浊度越高时,NO2和 N2O4混合物颜色越浓。4、NO2 与水起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2NO2+H2O HNO3+HNO2 5、NO2 与烧碱或纯碱发生作用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2NO2+Na2CO3 NaNO3+NaNO2+CO2 2NO2+NaOH NaNO3+NaNO2+H2O (三)、N2O3
12、:当 NO 氧化生成 NO2的同时,有 NO 和 NO2生成 N2O3.当温度降低和压力升高时,有利于生成 N2O3:NO+NO2 N2O3 因为 N2O3的生成反应速度很快,在秒就可达到平衡,NO 继续氧化时,生成 N2O3的最大量为 50%,若继续氧化则 N2O3的含量会减少,NO 完全氧化时 N2O3含量为 0.性质:1、N2O3在普通温度和常压下不稳定,易分解为 NO 和 NO2.2、在低温下 N2O3为暗兰色的液体,比重,在时沸腾,温度为-27呈稳定状态为深兰色液体,在-102时凝固成浅兰色的晶体。3、N2O3 与水作用生成亚硝酸:N2O3+H2O 2HNO3 4、N2O3与碱作用生
13、成亚硝酸盐。第三章: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碱吸收:利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硝酸生产硝酸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为1%,常压下,可使总吸收率由 92%94%增加到 99%以上。(一)、反映原理:用硝酸水溶液吸收 NO2时,在生成硝酸的同时,放出 NO,而 NO 的氧化速度很小,因此吸收利用困难,但用碱液吸收时,不会有 NO 放出,当碱液吸收 NO2或 N2O3时,生成相等 mol 的NaNO2和 NaNO3,等 mol 的 NO+NO2的混合物质 N2O3的形态被碱液吸收生成亚硝酸盐。反应式:NO+NO2 N2O3 N2O3+Na2CO3 2NaNO2+CO2 2NO2+Na2CO3 N
14、aNO2+NaNO3+CO2 付反应:Na2CO3+CO2+H2O 2NaHCO3 NaNO2+NO2 NaNO3+NO Na2CO3+2HNO3 2NaNO3+CO2+H2O 影响吸收反应的主要因素:1、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成分:当 NO 含量大于 NO2含量时,其吸收是以 N2O3的形态而进行的生成几乎全部是 NaNO2,当 NO2/NO 比例增高时,吸收速度也随着增大,NO2/NO 1:1 时,吸收速度最大,然后随着 NO2/NO 比值继续增加,吸收速度重新减小,最后 NO 完全氧化后,吸收速度则固定不变。2、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NOX浓度增高,吸收作用的动力增大,吸收速度增大,当 NOX
15、浓度达到 2%3%时,吸收速度增加特别显着,由相等 mol 的 NO 和 NO2所组成的混合物其吸收速度系数在所有情况下都大于浓度相等的 NO2的吸收速度系数。含 1%NO+NO2的吸收速度为含 1%NO2吸收速度的 2 倍,随着 NOX浓度的增加,它们之间差异缩小,NOX浓度为 10%前者反为后者倍。3、尾气中一氧化氮的氧化度:用碱吸收 NOX气体时,在吸收塔下部,同时进行两个反应:即 NO的氧化和生成 NO2被碱吸收,NO 氧化成 NO2的氧化度与气相所占有自由空间成正比,而被吸收的氧化氮量又与气相和液相的接触面积成正比,NO 的氧化速度要比同浓度的 NOX的吸收速度小很多倍,气体中NO
16、的浓度愈小,其差别愈大。当 NO 的氧化反应和生成氮氧化物的吸收反应同时进行时,在 NO氧化生成的 NO2被碱液吸收的同时,又有相等数目的 NO 被吸收,会使气体中 NO 的浓度降低很快,则 NO 氧化速度更加降低,因此减慢了氮氧化物的吸收。若 NO 的初浓度为 a,被氧化 NO 为 X,所以被氧化吸收的 NO 则为2X,经吸收后的 NO 浓度为 a-2X,除 NO 以初浓度 a 得 a-2x/a 即 1-2X/a,含 X/a(NO 的氧化度)所以吸收后的 NO 浓度可写成 1-2,若 NO 的氧化度为 40%,则被吸收的 NO 为 80%,气体中剩余的 NO 含量仅为初浓度的 20%。当 N
17、O 氧化反应单独进行时,NO 的氧化速度要比当生成的氮氧化物同时被吸收时 NO 的氧化速度大很多倍。例如:含 1%的气体如果将 40%NO 氧化需要秒,要使 40%NO 氧化并同时将生成的氮氧化物吸收共需要 567 秒,但是若只是将 80%等 mol的 NO+NO2以 N2O3形态吸收,仅需 75 秒。因此要使浓度低的 NOX被碱吸收能够更迅有效,最正确的方法是将 NO 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分开单独而连续进行,这样 NO 的浓度不会降低,并且生成 N2O3所需要的时间也比当吸收反应同时进行所需要的时间少。例如:NO 含量为 1%气体,将其中 40%NO 氧化而同时又有吸收反应进行,需要 56
18、7 秒,若将这两个反应分别进行,将 40%NO 氧化需秒,将 80%NO+NO2吸收需 75 秒共需 170 秒,缩短约 400 秒,(约2/3)。要这两个反应能够分别单独进行,必须在碱吸收塔之前装置特别的氧化塔,若采用先进的配气技术,利用化学发光仪及时分析检测尾气中 NO 和 NO2含量,调节气体中 NO/NO2比值最佳,就能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能使氮氧化物的总吸收度提高到 99%以上,尾气中NOX含量能降低到%以下。4、碱液浓度和成份:NOX的吸收速度系数,随着碱液浓度降低而增大,直至中性。NaOH 水溶液吸收 NOX的速度大,吸收率高,但成本高。Na2CO3水溶液吸收 NOX的速度小
19、于 NaOH 水溶液,主要是吸收反应放出的 CO2阴碍了 NO2特别是 N2O3的吸收,但吸收效果也很好,而且成本较低,故目前被广泛采用。Ca(OH)2水溶液(石灰乳)也能较好地吸收 NOX,成本低,在经济上最合理。5、温度:NOX与碱液相互作用,均为放热反应,会使碱液温度升高,放出的热量与气体中 NOX的浓度有关,温度在 2065,NOX吸收速度变化不大,1%的氮氧化物气体,吸收 NO2时溶液温度升高,吸收 NO+NO2时,溶液温度升高,这是因为吸收 NO2时,有 NO 的氧化热和溶液的稀释热,吸收 NOX浓度很低时,反应热很少,温度升高不大,对吸收速度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一般不必冷却,当吸收
20、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气体时,反应放出热量大,需要设置碱液冷却器,以降低碱液的温度。6、填料和碱液流量:当 NO 的氧化和生成 NOX的吸收同时进行时,对填料的要求既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同时又具有很大的空隙(自由空间),若 NO 的氧化和生成氮氧化物的吸收分别单独进行时或事先配气法,碱吸收塔的作用只是吸收,因此要求填料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目前采用聚丙烯阶梯环,我厂聚丙烯阶梯环76382,5025两种,具有表面积大,空隙大,阻力小的优点,而重量轻。碱液流速:一般用流量强度表示 流量强度:单位时间内,塔的单位截面积上通过液体的量(米3/米2小时)也称喷淋密度。碱液用量:填料全部表面都达到充分湿润所必须的碱
21、液量,对于50505 瓷拉西环吸收塔应 8m3/m2h,碱液流量在吸收塔中起很大作用,如果碱流量小,形成局部填料表面上流过碱量很少,使气液接触不充分,影响吸收效果,同时会有碱液中和作用和 NaNO2溶液转化作用发生,使之生成 NaNO3.为防止转化作用,必须要增大碱液的流量强度,目前采用76382 聚丙烯阶梯环,流量强度可以提高到12m3/h,这有利提高亚钠产量。7、气体流速和压力:吸收速度:决定气体穿过两相交界面附近的气膜和液膜的扩散速度,气体穿过液膜的速度与液膜的厚度有关,液膜厚度大则扩散速度小,而液膜厚度由液体粘度和密度关系来决定增加气体在吸收塔的流速,能降低气膜阻力,使碱液迅速搅拌,可
22、以提高吸收速度。碱液吸收 NOX的速度,随气体压力升高而增大,吸收率也提高。当压力升高至 3atm 时,吸收率增加最大,在 6atm 时 NO 氧化速度不是影响吸收率的主要因素(压力增大对 NO 氧化有利),而是 NOX的吸收速度。8、吸收塔类型对吸收速度的影响:目前常用的碱吸收塔都采用填料塔,采用的填料有瓷拉西环50505 和鲍尔环,也有采用钢鲍尔环,当前都用聚丙烯阶梯环,重量轻,表面积和空隙率大,吸收效果好。泡盘塔(又称泡罩塔)比填料塔吸收 NOX效果好,如浓度 1%NOX气体,将其中 980%NOX以 N2O3形态吸收时,当气体流速为 2m/s 仅需 4 层塔板就可以达到,而且泡盘塔的体
23、积比填料塔的体积小 20 倍,有的工厂采用旋流板塔来吸收氨氧化装置废热炉出来的浓 NO 气体。(三)、硝酸尾气吸收对吸收剂的要求:1、能够吸收氧化度较氧化氮气体(即 N2O3),因为 N2O3比生成N2O4所需要的时间要少得多。2、必须具有高速吸收 NOX的能力,它的吸收速度比用硝酸水溶液吸收速度大。(四)、碱吸收工艺流程:目前我国采用碱吸收法生产两钠,工艺流程各不相同,主要有:1、常压法生产硝酸尾气碱吸收:(1)、尾气氧化碱吸收(吉林化学公司,石家庄化肥厂);(2)、尾气配气碱吸收(南化氮肥厂);2、常压氧化装置 NOX气体直接碱吸收(小型硝酸厂);3、常压法氧化装置浓 NOX气体直接碱吸收
24、和硝酸尾气碱吸收相结合(贵卅剑江化肥厂、大连化工厂)碱液先吸收尾气,然后再吸收氨氧装置浓 NOX气体;4、综合法硝酸尾气配气碱吸收(也叫改进的碱吸收法)(太原化肥厂、鄂西化工厂);5、硝酸和硝盐联合生产:适当减少 NOX的酸液吸收,而增加碱液吸收,使酸吸收尾气中 NOX浓度可大于 1%,当生成硝酸的 NOX占 7040%(平均 50%)生成硝酸盐的 NOX占 2555%(平均 45%)时,反应速度最大,所需吸收装置反应体积最小,如氧化 1 吨氨所需的反应体积由 171m3缩小到 40m3。二、碱吸收中和液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生产亚钠:当碱吸收中和液碱度降低到 35g/l,将 NaNO2
25、/NaNO39:1 的中和液送至蒸发器蒸发缩浓到饱和,温度为 130135,经冷却结晶利用 NaNO2和 NaNO3溶解度不同,将其分开,NaNO2先结晶分离出 NaNO2产品。在常压下最终蒸发温度与中和液中的 NaNO2/NaNO3的比重量有关(如下表):溶液中 NaNO2/NaNO3 67 78 89 910 1015 常压下的 蒸发终点 1267 1278 1289 129130 131 如果蒸发过浓,NaNO2就会与 NaNO3一起结晶,影响 NaNO2的纯度,蒸发完成在结晶机中冷却至 7080,NaNO2呈结晶析出,结晶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会影响离心机分离效果,会使 NaNO3结晶析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品 性质 用途 规格 要求 精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