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封皮(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献综述封皮(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封皮(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企业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指导老师: 王 江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0902 姓 名: 叶 飞 学 号: 1.1国外产学研动态 美国于1984年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National Cooperative Rsearch Act,NCRA),以刺激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s,SRP)的形成。SRP包括企业、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任何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以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到企业的快速扩散。这些合作关系有:研究合作项目(Research Joint Ventures,R
2、JVs)、战略联盟和网络、行业协会、合作研究与发展协议、技术授权和许可、大学的创业企业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科学家论坛1。Borys和Jemison(1989)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性的跨组织关系,由于产学研跨组织关系往往在目标设置上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因而可以避免传统组织结构的缺点、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2。Eliez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关系(跨组织)由于合作各方在社会组织体系中所处定位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在其本质上类似于跨文化的合作关系,是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综合反映,因而它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此外,产学研合作关系还普遍受到政府与经济环
3、境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和制约3。Tornatzky和Bauman(199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支持合作型文化的大学研究人员对产学研合作绩效有着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持不同看法4。Yong S. Lee(1996)依据对美国115所大学986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指出大学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并不影响其对与企业合作的追求。在他的调查中,有71%的教师赞同大学的科研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应用。因此认为,大学的研究性组织文化并不排斥以应用为目的的行为,阻碍产学研合作的真正障碍在于没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5。R.E. Lopez-Martinez等人(1994)的研究也支持
4、这种观点。在他的研究中同时对大学和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产学研之间组织文化的对接和协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和企业在创新目的、方法和参与方式上的差异,恰好反映了它们各自在创新过程中的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也正是合作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6。早在1933年,日本就成立了全国性的按重要课题划分的“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1956年,日本产业合理化审议会向通产省提交了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1960年底,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要特别重视产学合作,加强教育、研究、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60年代后,日本鼓励大学
5、、政府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研究网络,这促使了全国范围内行业研究协会的成立。日本几乎所有国家级项目都采取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开发体制。日本政府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相关制度,对合作的内容、经费的负担、设施设备的利用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7。国外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创新系统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上。产学研合作关系是通过在委托、信任和交流模式的影响中逐步形成、完善、发展的。一般说来,通过长期合作,合作双方的关系会趋于正式化和制度化。Geisl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的初始条件对于合作关系的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双方在建立合作关系最初相互信任关系越强,在价值观和心理认同上
6、存在着先期基础越多,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就越能够持久地维持8。(而在我国,第一次的合作相当于你的信誉、能力、完成情况、用户的满意度的一次检验,如果满意度高,你将会连续不断的接到合作项目,有时甚至是你不擅长的科研开发项目,这样就会合作长久。)Davenport等人(1999)对新西兰产学研合作商业增长技术项目(Technology for Business Growth Program)研究,指出了信任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9。Santoro(2000)的研究表明,产学研参与各方的关系越紧密,合作的绩效水平则越高;并且如果能够在合作初期建立起较为紧密的关系,则其对合作绩效的贡献要远大于后期逐步建立
7、起来的紧密关系10。Lopez-Martinez等人(1994)还考察了合作经验对合作行为所发生的作用。他们的研究中,比较了有合作经验的大学和企业与无合作经验的大学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素。企业和大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帮助双方保持合作关系,并对合作关系的层次与紧密度有很大的影响。在通常状况下,企业与大学间进行合作研发(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的时间越长,合作期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越强,在组织间活动与交流中相互之间就越具有默契;企业与大学 之间在R&D上合作的时间越长,双方的关系越呈现出制度化的形式;企业与大学之间在R&D上合
8、作的时间越长,其关系的紧密性越强,这种正式化的关系虽然稳定了双方在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但也同时限制了企业在转换合作伙伴上的灵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企业技术能力在广度上的可拓展性(Van,walker,1984)11。但当超过某一最佳限度时,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紧密性越强,合作研发存在的可能性越低,易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因而产学研合作行为在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紧密度与产学研合作进行R&D活动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Heide et al.1992;Geisler,1995)12。1.2国内产学研现状1.2.1国内产学研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产学研的最常用的几种说法包括: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
9、产学研联合、官产学研联合,官产学研金联合。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几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01年,王笑君提出了风险承担不够合理是目前制约我国产学研联合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胡恩华分析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五大问题:技术供给、技术需求、利益分配、风险投资、外部环境问题,并指出了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主要问题在于技术问题13。李朝阳认为产权制度安排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关键,产学研合作的产权制度结构是不同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耦合【14】。2003年,佟晶石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于技术系统,目前发展的瓶颈在于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技术系统。【15】1.2
10、.2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发展 我国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分析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我国在多年来的产学研工作中探索出来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是产学研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早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概念,但在我国很多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中或产学研实践工作中,已逐步出现了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雏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顺丁橡胶的产业化等均是我国产学研联盟的成功案例。近几年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已如火如荼,逐步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行为。2006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等6部门为联合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次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个新的概念;2007年
11、,我国“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在钢铁、煤炭、化工和农业装备4个领域,组建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了相关行业的26家龙头企业和18所国内优势大学、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技术创新链;2008 年,6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条件、支持措施等,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
12、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由此可见,国家目前所提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虽然在名称上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叫法不一样,但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2009 年,6 部门发布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列为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并颁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 试行) 对联盟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条件以及联盟的试点建设工作和支持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2010年,科技部发文科技部关于选择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 能源
13、) 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6家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单位。以上文件为国家及地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也十分重视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工作。广东省于2005年9月与教育部联合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将广东省产学研结合工作拉开了新的序幕; 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通知指出进一步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选择若干行业与
14、全国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转变,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到2012年,全省组建100个左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目前,广东省围绕广东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引导部属高校与广东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了数字家庭产学研创新联盟、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研制技术与风电场运营保障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精密制造( 禅城) 产学研创新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产学研创新联盟
15、、汽车零部件产学研创新联盟、集成电路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再生金属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联盟等30 多个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广东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特点是通过省部产学研合作将全国的优势高校吸引到广东参与当地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广东省目前所组建的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几乎涉及到全国大部分优势高校。上海市于2004年就提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学研联盟,整合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群、企业群和产业群,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工业( 集团) 总公司等7个集团组成了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设立了科技基金会,建立起10多个个工程研究中心【
16、16】;2006年,发布“登山行动计划”项目产学研联盟专项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工作。目前,上海市已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高校结盟组建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12 家企业、院校、研究所组建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等,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寿子琪在“产学研联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曾对上海的产学研联盟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上海市目前的产学研战略模式主要包括科技园区模式、共建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模式、企业研究院模式、项目牵引模式等。安徽省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合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
17、设等为载体,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新模式,加快推进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和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介服务机构及其职能不健全,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政策落实不到位、总体投入偏少等现象【17】。1.2.3我国产学研合作现状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各国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形式,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实现途径。1992年4月,我国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科院共同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这将近20年来,在政府的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综述 封皮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