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校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学教育心理学随想.doc
《2016年高校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学教育心理学随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校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学教育心理学随想.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识记部分(简答论述分析)高等教育心理学识记部分(简答论述分析)1、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学习的基本问题、知识技能、学习迁移、问题解决、创造力、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 (三)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2、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一、高
2、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教育性原则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 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三)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 法。 (四)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3、掌握人类心理的界定,人类心理现
3、象的主要内容。一、人类心理定义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二、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二)个性心理面貌,稳定的心理情绪和心理特征的总和。1. 心理动力系统: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2.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应激状态4、掌握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大学生外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和成 熟,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二、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大学生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P
4、31-32)(二)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5、掌握学习的基本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一) 广义的学习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二)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两个特点:1. 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6、掌握学习的主要理论。一、联结型学习理论(掌握主要观点)一、联结型学习理论(掌握主要观点)(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 准备律2. 练习律3. 效果律 (二
5、)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动物学习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应答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叫引发反应;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叫自发反应。2.强化(效果律) (了解强化的概念和作用)正强化负强化 二、认知型学习理论(掌握主要内容)二、认知型学习理论(掌握主要内容)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1. 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 反应的联结。2. 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发现理论:1. 学习的
6、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 义的过程。2. 学习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 评价发现学习: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发现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同化理论 1.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 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起实质性 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3.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心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4.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了解代表
7、性观点)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了解代表性观点)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1.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2. 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3. 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4. 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7、掌握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一)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 (二)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 1.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 (三)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 (四)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8、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 命题(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2. 命题网络(科林斯和奎林)3. 图式(现代认知心理学)(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
8、1. 符号表征学习(如词汇学习)2. 概念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3. 命题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方式: 同化(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1)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性和概括性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 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 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 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三、程
9、序性知识的学习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 产生式(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条件活动(Condition-Action)规则2. 产生式系统 (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1. 陈述性知识学习2. 变式练习3. 自动化9、能掌握多种不同的认知策略,并能熟练运用几种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即学习策略,也是程序性知识。 (P89)(一)认知策略1. 复述策略2. 精细加工策略3. 组织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1. 计划策略2. 监视策略3. 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社会资源利用10、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1. 准确地示范与
10、讲解2. 必要而适当地练习高原期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1、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与学习迁移的不同类型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影响性质)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知识水平)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发生方向)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学习内容)12、掌握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学的意义。几种经典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各种官能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强 力量。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它所有的官能。迁移是通过对种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11、。 (二)共同要素说(二)共同要素说 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共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当学 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 移。共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是指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三)经验类化说(三)经验类化说先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 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中。 (四)关系转换说(四)关系转换说 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 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学习者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
12、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五)学习定势说(五)学习定势说 学习定势是先前习得的态度倾向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 消极的。如果先行学习为后继学习准备了迁移的条件,或者使后继学习处于准备状态,就 有利于迁移。 (六)分析(六)分析概括说概括说 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条 件,这种综合分析和概括就是迁移发生的基础。学习迁移取决于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的 分析程度。13、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14、
13、掌握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基本含义(一)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1. 什么是问题问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的三个要素:给定: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问题所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 2. 什么是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 思维操作,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5、掌握创造力的基本含义1. 什么是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16、简要叙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 有关的知识经验2. 定势与功能固着3.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2)表征方式4.
14、酝酿效应5. 原型启发6. 情绪和动机状态 陆钦斯的定势实验陆钦斯的定势实验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17、知道如何利用学习动机理论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 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 表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成就动机理论二、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
15、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 趋势。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 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三、归因理论(维纳)三、归因理论(维纳) 1.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三维度六因素)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三维度六因素)2.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即
16、强化。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二:一是个体行为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设置合理目标; 二、有效利用反馈信息与评价; 三、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四、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 五、利用竞争与合作; 六、增强自我效能感; 七、进行归因训练。18、重视学生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影响(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社会助长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 提高。2.社会惰化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
17、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 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4.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19、学会指导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主动交往3. 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4. 合理对待批评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 避免争论2. 维护他人自尊3.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 学会批评5.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20、掌握对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一、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与锻炼 四、道
18、德行为的训练与培养21、懂得如何矫治高校学生的不良品行一、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家庭;2.社会;3.学校 (二)主观原因 二、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 常用方法: 1.防范协约法;2.表征性奖励法; 3.强化暂停法;4.过错矫正法; 5.榜样示范法22、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一、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主要包括智力正常、 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智商在 80 以上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4.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5.适应社会生
19、活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人格完整和谐8.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3、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与角色,增强职业认同一、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 认知、认可、有情感、有投入 二、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1. 促进社会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2. 改善学校管理 3. 加强自我认同建构24、懂得合理运用期待效应,掌握提升胜任力和教学效能的策略二、教师期望效应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1. 树立期望教育观,促进教师适度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的整合 2.慷慨地使用赞美之辞,注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在课程教学中主动、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 4.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期望效应的效能 一、教师胜任力结构 1. 专业知识2. 教学
20、技能 3. 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机智、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力 4. 职业素养 教育爱与良心、教育公正、教育威信、心理健康 5. 人际关系25、学会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效缓解职业倦怠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1.适应阶段 2.分化定型阶段 3.突破阶段 4.成熟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策略 1. 系统的理论学习 2. 完善的技能训练 3. 科学的自我反思 4. 自觉的科学研究 三、教师职业倦怠 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高校教育心理学(了解理解部分)1、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界说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狭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教师资格 专业 考试 高等 教学 教育 心理学 随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