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pdf
《监测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方案.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心圩江站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心圩江站项目经理部 1 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心圩江站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 1.1 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心圩江站总平面监测布置图 1.2 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心圩江站土建工程项目承包合同 1.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1.8精密水准测
2、量规范 GB5002-93 1.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1.10城市轨道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1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1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T 12897-2006 1.13 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2、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1.1 心圩江站起迄里程为 YDK11+523.50YDK11+724.5,站台中心里程 YDK11+604,车站位于大学路鲁班路口,呈东-西走向,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上二层为站台层,地下一层为站厅层,总长 201m,车站所处位置及其附近地下有大量地下管线,
3、尤其是大学路南侧有 DN1500 的雨水管及道路中央附近埋深为 3m 的雨污合流管。基坑施工过程中作为管线的重点监测对象。2.1.2 车站基坑附近有居民住宅楼,旁边有交通较繁忙的道路,地下有较多管线,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2.2 地质情况及水文 2.2.1 地质情况 1 杂填土:灰色、灰褐色、欠压实,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夹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堆填而成。厚层 0.54m,主要分布在出入口位置,由于土层厚度均较小,开孔时大部分已用人工掏空挖除。2 素填土:灰色灰褐色,稍密松散状态,主要有粘土夹碎石组成,偶见植物根系,稍压实。上部一般为混凝土路面,厚约 30cm,层厚一般在 1.02.5m 左右,
4、本层广泛分布于场地浅部。粘性土层根据图的性质和沉积层序,分为五个亚层。1-2 淤泥质土:灰色,软塑流塑状,含大量腐殖质、朽木,局部夹薄层粉砂,具臭味 2-1 硬塑(坚硬)粘土:褐红、棕红色,硬塑坚硬状态,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裂隙发育,有铁锰质氧化物充填,切面较光滑。孔隙比平均值 0.876,液性指数平均值0.13,压缩系数平均值 0.16Mpa-1 为中等偏等压缩性土。层厚 1.99.3m,平均 5.59m标贯实测击数 1028 击,平均 17.7 击,修正击数平均 16.4 击。2-2 硬塑(坚硬)粉质粘土:黄褐色、黄灰色,硬塑坚硬状态,含褐色铁锰质氧化物,局部手捏具砂感,孔隙比平均值 0.
5、741,液性指数平均值 0.23,压缩系数平均值0.22Mpa,为中等偏压缩性土,层厚 0.86.1m,平均 2.47m 做标贯实验 13 次,实测击数1020 击,平均 4.2 击,修正击数平均 14.5 击。3-2 可塑状粉质粘土:呈黄色黄灰色,手捏具砂感,局部夹可塑状粘土,孔隙比平均 0.622,液性指数平均值 0.54,压缩系数平均值 0.38MPa-1 ,为中等压缩性土。层厚 0.62.0m,平均 1.26m,做标贯试验 4 次,实测击数 8 击,修正击数平均 6.6 击。4-2 可塑状粉质粘土:呈灰色、暗灰色,可塑状,手捏具砂感,局部含碳化木碎屑。孔隙比平均值 0.763,液性指数
6、平均值 0.57,压缩性平均值 0.38MPa-1,为中等压缩性土。层厚 0.95.4m,平均 2.24m 做表贯实验 19 次,实测击数 510 击,平均 7.1 击,修真击数平均 6.1 击。5-2 软塑状粉质粘土:呈灰色,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手捏具砂感,含粉砂或碳化木屑等,孔隙比平均值 0.739,液性指数平均值 1.54,压缩性指数平均值 0.31MPa-1,为压缩性土。层厚 1.59.5m,平均 5.31m,做表贯实验 30 次,实测击数 38 击,平均4.4 击,修正击数平均 3.5 击。粉土1 呈黄色、灰色,稍密,湿饱和,摇正反应中等,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手捏具砂感,均
7、布含粘性土,孔隙比平均值 0.627 为中等偏塑性土。层厚 0.73.3m,平均 1.81m,做标贯试验 10 次,实测击数 414 击,平均 7.9 击,修正击数平均 6.5 击。.1-1 粉(细)砂:黄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主要为粉砂,局部为细砂,局部含碳化木碎屑。层厚 1.09.5m,平均 5.33m。做标贯实验 33 次,实测击数 315 击,平均 1.7 击,修正击数平均 8.8 击。1-2 粉(细)砂。黄色、灰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为粉砂,含少量砾石,局部含炭化木碎屑,根据粒分实验成果,粉(细)砂粒径组成:d2.0mm 占 5.5%,0.52.0mm 占 16.3%,0.25
8、0.5mm 占 40.2%,0.0750.25mm 占 19.0%,d0.075mm 占 18.9%。不均匀系数 Cu 为 1.253.76,属匀粒土,层厚 1.48.0 吗。1-1 圆砾:灰色、灰白色、黄色,稍密中密,饱和,以砾石为主,少部分卵石,粒径 220mm 颗粒平均含量为47.6%,粒径大于 20mm 粒径平均含量为 23.8%,最大粒径一般在 5070mm,粒间充填中,粗砂为主,不均匀系数 Cu 平均 32.37,属不连续级配,磨圆度较好,以次圆状为主,部分滚圆状或次棱角状,成分以石英岩,硅质岩为主。1-3 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色、青灰色、未固结成岩的半成岩,其成岩程度一般,含锰质
9、结核颗粒及贝壳碎屑,岩心呈柱状,泥质结构,层理不明显,切面光滑,又蜡状光泽,局部夹薄层泥煤。2.2.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详堪,心圩江站范围内,场地内有两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1、素填土2 中,属上层滞水,该层地下水量贫乏,主要由大气降雨及生活废水补给,水位埋深与填土层的厚度有关,无统一水位。第二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属孔隙松散岩类水,水量丰富,与邕江河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3、监测概况 3.1 本站施工监测以建构筑物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沉降、路面沉降、变形、裂缝观测、墙体位移、支承轴力量测为主。管线观测满足管线单位的允许值,监测发现有超过允许规定值应立即停止施工,通知
10、有关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3.2 车站建筑物主要有:南宁华南学校(7F)天然基础、距离基坑 45m,西城国际大厦(19F)桩筏基础,距离基坑 15m,鲁班大厦(6F),天然基础,距离基坑 32m,相思湖影视城(38F),距离基坑 58m。4、施工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本标段工程处于南宁市中心区,施工现场周围建筑林立、交通繁忙,人口密集,环境十分复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车站基坑开挖深,工程施工将会引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和地面设施的沉降。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位移等可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确保车站工程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优化设
11、计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依据。4.1 施工监测的目的 4.1.1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修改或优化设计及施工参数,保证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4.1.2 以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为目的,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即使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4.1.3 监测在荷载的情况下基坑稳定和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的设计效果,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的安全。4.1.4 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确保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的安全性,及时加固或调整施工方法。4.2 施工监测的主要任务 4.2.1 通过对地表的变形、
12、围护结构变形量测,掌握围岩与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即使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和确保施工安全。4.2.2 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地层及支护的稳定。4.2.3 对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可应用到其它类型工程中,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5、监测组织与流程 5.1 监测组织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副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仪器的埋设和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同时与预测的数据进行对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
13、及早采取措施。监测小组人员组织表 序号 人 员 职 务 主 要 职 责 1 贺 琪 副总工程师 全面负责监测工作的管理。2 姬仲鹏 测量工程师 具体负责监测工作的安排。3 杨成 测量工 负责车站监测工作实施,数据的分析,资料整理。.4 谭晓飞 测量工 负责车站监测工作实施,数据的分析,资料整理。5 李成 测量工 负责车站监测工作实施,数据的分析,资料整理。5.2 监测组主要职责 5.2.1 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的制定。5.2.2 监测仪器的选择、调试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5.2.3 负责监测计划的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5.2.4 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上
14、报。5.2.5 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5.2.6 施工监测意义及流程(1)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指导施工,提供可靠连续的检测资料,以科学的数据、严谨的分析来指导预防工程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2)及时整理检测信息,通过数据处理确立信息反馈资料,将现场测量成果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便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3)通过监控量测,确保车站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用反馈的信息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另外还可将现场检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寻求更
15、接近实际理论公式用于指导其他工程。(4)因不可抗力造成工程事故或其它以外,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诉讼、索赔、反索赔时提供可靠依据。(5)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现场测试人员应对整个监测项目负责,真实、准确、及时、客观的反映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的情况。(6)施工监测流程.分析地质情况制定监测计划施 工量 测数据处理分析施工状态评价稳定性判别施工是否完成是结 束是否否修改参数 5.2-1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 6、监控量测项目及仪器 6.1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设 6.1.1 基坑监测项目 为确保施工期间的基坑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结合该段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案等特点,
16、对关键部位,重点观测,形成与施工方案,施工工况相配套的监测项目。监测项目表 6-1。车站监控项目安全、警戒、控制值一览表 表 6-1 监 测 项 目 预 警 值 速率控制值报 警 值 控 制 值 监 测 频 率./mmd 必 测 项 目 墙顶水平位移 21mm 3 24mm 30mm 开挖过程 2 次/天,主体施工 1 次/1 天 墙体变形 24mm 3 28mm 35mm 初读数,土方开挖 2 次/天,底板浇筑前 1 次/天,浇筑后 1 次/周 土压力 30mm/34mm 43mm 开挖过程 2 次/天,主体施工 1 次/2 天 支撑轴力 70%承受内力值/80%承受内力值 100%承受内力
17、值 锁定后 1 次/天 以后 1 次/1 周 地下水位 0.7m/0.8m 1.0m 开挖过程 2 次/天,主体施工 1 次/1 天 建筑物沉降、倾斜 0.14%H 0.1H/1000 0.16%H 0.2%H 开挖过程 2 次/天,主体施工 1 次/1 天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18mm 3 21mm 26mm 开挖过程 2 次/天,主体施工 1 次/2 天 管线监测 21mm 4 24mm 30mm 开挖过程 2 次/天,主体施工 1 次/1 天 除以上检测外,还应进行巡视检查,设专人进行基坑周边的环境、支护结构、施工工况、监测设施等进行检查,并每天详细记录巡视监测日报表,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
18、异常,及时通知生产主管领导,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6.1.2 测点布设原则 (1)按照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原则上以监测方案中的要求布置。实际根据现场情况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但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2)监测点的类型的数量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特点、监测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3)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的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计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4)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5)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统
19、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到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6)测点的布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和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6.2 测点布设.6.2.1 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基坑的实际状态极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6.2.2 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基坑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6.2.3 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6.2.4 在基坑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 密。6.2.5 应
20、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测点布置见监测平面布置图(附图)6.3 监测仪器见表 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 类别 设备、仪器名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检测仪器 全站仪 Topcon721 台 1 精密水准仪 Topcon AT-G2 台 1 全站仪 天宝 S8 台 1 铟瓦尺 珠峰 26183、26184 把 2 水位计 XS-60型 台 1 滑动式测斜仪 XS558-B 型 台 1 轴力应变计 XS-191 台 58 位移计 XB190 台 1 土压力盒 XB150 台 1 收敛计 BFSLJ-1 把 1 测斜管 70 L=4m 根 156 6.4 监控量测仪器的标定 本工程所使用的
21、监测仪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仪器进行标定及监测。6.5 监控量测仪器的保管与使用 监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验的原则,避免造成因仪器问题出现的监测数据错误。7、监控量测方案 7.1 车站基坑工程地表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必然会影响基坑四周土体的稳定性,因此,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监测,随时掌握基坑四周的地层沉降变形情况,以便根据其变形特点,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7.1.1 测点埋设 测点布设在基坑外,监测点间距宜 1020m,每边测点不少于 3 个,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地表测点埋设形式见图 7.1-1),地表沉
22、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钢保护盖钢保护井混凝土标石直径18mm长80cm螺纹钢标志点砂土土层 图 7.1-1 地表沉降测点图 锚固剂回填钻孔缝隙建筑物墙面基准点标志 图 7.1-2 建筑物测点埋设示意图(1)水准点观测 基准点作为观测沉降点沉降量的基准,因此,要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来测定基点的高程,并经常检查其高程有无变动。测量时应与国家二等水准点进行往返侧,其误差4L mm(其中 L 为往返路线长度 km)。检查周期不得大于 30 天。在沉降观测时,对各测点与后视基点的视距应有控制,测点和后视视差距不应大于 1m。
23、在对各测点沉降点的观测后必须再后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差不得超过 0.1mm,否则应重测。(2)沉降点的观测 (3)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单程双测站量测,所测高程较差应0.7Lmm(其中 L.往返路线长度 km)。观测应坚持四个原则: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站位置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施测顺序固定。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质量。观测步骤:a测站位置处架设仪器、整平 b测量基点尺面读数 hj1 c按预定方向依次测量测站内各沉降点的尺面读数,最后返回原基点。d进行测站待核,检测合格后方可迁站。(4)测量数据记录 记录要保持正确性和原始性,不得誊抄或涂改。记录员听到读数后应边复诵边记录,以资校核。记错时,应以单线整
24、齐地划去,在其上方改正,不得用橡皮擦拭。对每个观测点的观测,记录员应当场记录,校核无误,且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方可通知观测员迁站。(5)计算 沉降点的沉降值Ht 等于沉降点与基点间高差h 在时刻 t 时的改变值。即:ht(1,2)=ht(2)-ht(1)单位以mm计。沉降点的累计下沉值为累计时间内该沉降点沉降值之代数和。(6)周期水准观测应符合的要求 a 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和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候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b 作业中应根据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
25、i 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查与校正。c 每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量测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器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d 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7.2 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倾斜、裂缝)监测 7.2.1 沉降观测(1)水准点与前述地表沉降监测共用,有关要求同前。(2)沉降观测点根据建筑物构造特点和建筑材料采用植钢筋头的方法埋设。观测点埋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监测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