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pdf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 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 12cm 处时,则()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30cm=2f 则 f=15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 12cm 处时,此时物距 u=12cm 则物距应小于
2、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2、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 u2f,2fv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 AB 错误;C凸透镜成实
3、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 C 错误;D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D 正确。故选 D。3、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位置在()3 AC点右侧 BBC之间 CAB之间 DA点左侧 答案:D 解析:A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像同侧的话,像是虚像,并且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且遵循“物近像
4、远像变大”的规律;若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A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点,故 AB 不符合题意;C当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透镜的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点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点,故 C 不符合题意;D若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 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 1
5、2cm 处时,则()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30cm=2f 4 则 f=15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 12cm 处时,此时物距 u=12cm 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C
6、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答案:D 解析:A在照相机中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A 错误;B在校园监控摄像头中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B 错误;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不是实像,C 错误;D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D 正确。故选 D。6、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 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 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25cm 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使用台式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
7、满足uf=25cm,即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 表示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u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想要看清报纸上的字,报纸应距离凸透镜 15cm 以上 B把物体从距离 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20cm 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小后变大 C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6 D由图像可知,物体与实像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20cm 答案:D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 时成清晰的像,则 f=5
8、cm A用凸透镜看报纸上的字,是因为报纸上的字太小,目的是将报纸上的字放大,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满足uf,在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A 错误;BCD当改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故 C 正确,BD错误。故选 C。9、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
9、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答案:A 解析: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8 等,故 A 正确;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大小相等,故 B 错误;CD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时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需要将进入眼睛的光线适当发散,故应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故 CD 错误。故选 A。10、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
10、: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答案:D 解析: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 AB 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C 错误;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 D 正确。故选 D。9 11、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
11、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解析:眼睛的成像类似照相机,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C。12、2021 年 12 月 9 日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一个中间充有气泡的水球,该水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关于这两个像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的 B倒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中间部分形成的 C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通过中间部分形成的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D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
12、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 2 倍焦距10 以外,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ABC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凸透镜,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中间部分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 ABC 错误。D本题中,无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还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虚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 正确。故选 D。1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20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
13、的实像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 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15cm 2 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小于 15cm。当将透镜放在 20cm 刻度线处时,物距为 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11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倒立缩小的实像 B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15cmf30cm C若将蜡烛移动到 5c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透镜 及其 应用 知识点 归纳 超级 精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