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总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分子生物学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分子生物学总结.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分子生物学资料小结 1、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 DNA 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 DNA 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质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复制;2、基因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 RNA 序列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3、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4、基因克隆是指把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称 DNA 克隆;5、抑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
2、癌作用的基因,当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发生;6、基因诊断是以 DNA 和 RNA 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7、管家基因是在生命过程都是必需的,是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它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表达方式为组成性基因表达;8、klenow 片段亦称 DNA 聚合酶 1 大片段,为 DNA 聚合酶 I 经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后产生的大片段,它除了保留 53聚合酶活性及 35外切酶活性外,失去了 53外切酶活性,它具有的 35外切酶活性能保证 DNA 复制的准确性,把 DNA 合成
3、过程中错误配对的碱基去除,再把正确的核苷酸接上去;9、核蛋白体系 tRNA 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的一种复合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10、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识别 DNA 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附近切割双链 DNA 的一类内切核酸酶,是基因克隆中最重要的工具酶,通常所说的限制酶是指2型酶;主要从原核细胞中提取,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是错位切割双链 DNA,产生粘性末端,部分酶则沿对称轴切割 DNA 而产生平端;11、Tm 值DNA 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 50%时的温度称为 DNA 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温度 Tm,其大小与 G+C 含量成正比;
4、或:双链 DNA 变性一半所需要的温度叫DNA 的融解温度.12、DNA 的甲基化是指DNA 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 DNA产生保护作用;13、原位杂交是核酸保持在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经适当方法处理细胞或组织后,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的方法;14、DNA 微陈列系直接将大量 DNA 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所组成的微陈列基因芯片称为 DNA 微陈列;.15、顺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异性识别和结合的 DNA 序列,抱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16
5、转位因子是指能够在一个 DNA 分子内或 2 个 DNA 分子之间移动的 DNA 片段;17、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在特定靶细胞中表达该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或采用特定方式关闭和抑制异常表达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二、综合内容 1、DNA 的结构、性质及特点 一级结构是指 DNA 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指两条 DNA 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和四股螺旋结构;三级结构是指双链 DNA 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DNA 一级结构的基本特点: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长链,链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相同的;组成DNA的碱基有腺嘌呤 A、鸟嘌呤 G、
6、胞嘧啶 C 和胸腺嘧啶 T;DNA 是由两条单链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双链分子,两条单链都是由A、T、G、C 以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是储存在 DNA 分子中;DNA 分子主要携带两类遗传信息,即有功能活性的 DNA 序列所携带的信息和调控信息;DNA 二级结构是指 DNA 的双螺旋结构,其特点为: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 主链;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排列,一条是 53方向,另一条为 35方向;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构型;A 配 T,G 配 C;生物体的闭环 DNA 都以超螺旋形式存在,如细菌质粒、一些病毒、线粒体的 DNA 等;2、RNA 的结构、功能、
7、特点 由 4 种基本的核苷酸以 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长链,碱基中没有 T,而为尿嘧啶 U;分为 mRNA 信使RNA,tRNA 转 RNA,转运氨基酸和核蛋白体 RNArRNA;mRNA 结构特点:不稳定、代谢活跃,更新迅速,寿命短;原核生物mRNA具有操纵子结构,主要是多顺反子,mRNA5端无帽子结构,3端一般无多聚A尾巴,没有修饰碱基;真核 mRNA5端有帽子结构、3端大多有多聚腺苷酸尾巴、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有甲基化、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tRNA 的结构特点及作用:作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翻译;一级结构含有稀有碱基如 DHU,3端为 3 个同样的核苷酸
8、序列 CCA 序列,此序列是 tRNA 结合和转运安基酸而生成氨酰 tRNA 所必需的;5端为 G、具有 TC;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三级结构为倒 L 形;C、rRNA 即核蛋白体 RNA:为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RNA,约占细胞总RNA的80%以上,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原核生物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70S,由 50S 和 30S 两个大小亚基组成,30S 小亚基含 16SrRNA 和 21 种蛋白质,50S 大亚基含 23S和 5SrRNA 以及 34 种蛋白质;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80S,由大小亚基组成,40S 小亚基含 18SrRNA 及30 多种蛋白质,60
9、S 大亚基含 3 种 rRNA以及大约 45 种蛋白质;hnRNA即核内不均-RNA,为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前体;SnRNA即小分子核内RNA,不单独存在,常与多种特异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小分子核内核蛋白颗粒,在 mRNA 的剪接中起重要作用;反义 RNA,又称调节 RNA,主要封闭 RNA;3、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在特异的氨基酰 tRNA 合成酶催化下,与其相应的 tRNA 结合成氨基酰tRNA;真核生物起始 tRNA 结合的氨基酸为蛋氨酸,结合形成 Met-tRNAimet,翻译起始时首先与 40S 核糖体小亚基结合形成复合物;原核生物的起始氨基酸为甲酰化蛋氨酸,结合形成 fM
10、et-tRNAffmet;导致 DNA 变性的常用方法有热变性、碱变性和化学试剂变性;DNA 变性的结果:粘性降低,密度增加,A260 紫外吸收值增加;4、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特点 蛋白质又称为“功能分子”,根据功能分为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和信息蛋白;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的顺序;蛋白质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可以使蛋白质的功能发生改变,严重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因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后表现出生理功能的异常,使机体出现病态现象,称为分子病;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单元形式有 a-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则卷曲;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及二硫键;二级结构主要化学键为氢键;三级结构
11、的主要靠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得华力等;四级结构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氢键和离子键;5、端粒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特点为: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端粒酶催化端粒 DNA 延长、在决定细胞寿命中起重要作用、含短的高度重复序列;其主要功能有:保护线性 DNA 的完整复制、保护染色体末端、决定细胞的寿命;6、DNA 聚合酶 DNApol 作用是催化 DNA 合成,其活性需要 Mg2+的存在;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有 I-II、II3 种即原核生物 DNA 聚合酶;DNApolI 的功能有:a、聚合作用,使 DNA 链沿 53方向延伸,b、35外切酶活性,即能从 DNA 链3端开始沿 35进行水解
12、反应,产生 5单核苷酸,纠正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保证 DNA 复制的正确性,因而具有校对功能;C、53外切酶活性,参与 RNA 生物的切除、填补冈崎片段间的空隙以及 DNA 损伤的修复;DNApolII:具有 53DNA 聚合酶活性及 35外切核酸酶活性,可能参与 DNA 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DNApolII:亚基具有催化合成 DNA 的功能;亚基具有 35外切酶活性及编辑和校对功能,则为装配所必需,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DNA 聚合酶的共同性质是:需要 DNA 模板;RNA 或 DNA作为引物;ATP 与 Mg2+的参与;以 dNTP 作底物;DNA 合成的方向是 53;反应
13、特点:新生链的延伸方向为 53;半保留方式合成子代 DNA 双链;反应需要 DNA 引物;共同具有的酶活性:53聚合酶活性;35核酸外切酶活性;7、RNA 聚合酶 RNA 聚合酶也称依赖 DNA 的 RNA 聚合酶,能以 DNA 为模板,四种核苷三磷酸为底物,按照碱基配对原则,从53方向延长 RNA 链;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只有一种,是由四种亚基2组成的五聚体蛋白质,称为全酶;去掉亚基后,剩下的2称为核心酶;活细胞的转录起始,需要全酶;而核心酶负责催化 RNA 链的延伸;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有三种,即 RNA 聚合酶 I、II、III;RNA 聚合酶 I 定位在核仁,主要转录、18S
14、、28S-rRNA基因;酶 II 定位在核浆,主要转录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即主要转录产生 mRNA;酶 III 定位在核浆,主要转录 tRNA和 5S-rRNA 基因;RNA 聚合酶催化聚合反应时需要有 Mg2+或 Mn2+的存在,无 35外切酶海性,无校对功能;8、密码子分为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起始密码为 AUG,终止密码为 UAA、UAG 和 UGA,共有 64 种不同的密码;可作为原核生物起始密码的是:;9、遗传密码具有以下特点:A、连续性: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核苷酸加以分隔,即密码是无标点的;B、方向性:mRNA 中密码子的排列是有方向性的,即起始密码子总是位于编码区 5末端,而终止密
15、码子位于 3末端;每个密码子的三个核苷酸也是 53方向阅读,不能倒读;C、简并性:是指遗传密码中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仅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氨基酸有 26 个密码子为其编码;D、通用性:从最简单的病毒、原核生物、直至人类,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E、摆动性:翻译过程中,氨基酸的正确加入,要靠 mRNA 上的密码子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相辩认;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辩认时,有时不完全遵守碱基互补规律,即使不严格互补也能辩认配对,这种现象称为摆动;10、转录的过程及特点 转录是以DNA为模板,以4种NTP为原料,依碱基配对规律,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其过程包括:起始、延长和
16、终止三个阶段;转录的特点:A、对于一个基因组来说,转录只发生在一部分基因,而且每个基因的转录都受到相对独立的控制;B、转录是不对称的;C、转录时不需要引物,而且 RNA 链的合成是连续的;D、转录的单向性,即 RNA 生物合成时,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聚合,所依赖的模板 DNA 链的方向为 35,而 RNA 链的合成方向为 53;E、有特定的起始和终止位点;参与转录终止的因素为因子或转录产物的 3端发夹结构,转录终止的修饰点:AATAAA+GT 序列;11、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复制过程包括:起始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解螺旋酶解开 DNA 双链,引发体合成 RNA 引物延伸 DNA 聚合
17、酶催化聚合反应,连续合成前导链,不连续合成随从链;终止 RNA 引物去除、冈崎片段连接、在特殊的终止结构区域停止;复制的共同特点为: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聚合反应都需要模板、底物、DNA 聚合酶及其它酶和蛋白质;12、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 复制的特点:原核相反 复制起始点为多个;复制叉移动速度慢;复制方向大多数为双向;RNA 引物短;冈崎片段短,不可连续复制 13、翻译的主要过程及特点 起始: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延长:指每加一个氨基酸经过进位、成肽和转位,使肽链从 N 端向 C 端延长;终止当 mRNA 分子中的终止密码子出现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 中释出,mRNA、核蛋
18、白体等分离;蛋白制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每生成一个肽键,要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氨基酸活化要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整个过程可能多于 4 个高能磷酸键;14、原核生物 mRNA 的加工:转录产物 mRNA 分子不需加工;tRNA 结构基因的初级转录产物需要加工,才能成为具有生物功能的成熟分子;tRNA 前体的加工包括剪切作用切除多余核苷酸、添加和修复 3端 CCA 序列,某些碱基的化学修饰成熟 tRNA 分子中有稀有碱基;15、翻译后的加工修饰:加工包括:A、去掉 N-甲酰基、N-蛋氨酸或 N 端序列;B、个别氨基酸的修饰羟化、磷酸化形成-S-S-等;C、多蛋白水解修饰,D、分子伴侣,蛋白质二硫键异构
19、酶,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辅助折叠成空间构象;E、亚基聚合,F、辅基的结合糖基化等;其中 A、B、C 属一级结构修饰,D、E、F 属空间结构修饰;多肽链形成后,氨基酸残基可进行多种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羟基化,ADP-核糖基化,形成胱氨酸及乙酰化;翻译过程涉及多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纳为:RNA-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 RNA-RNA 相互作用;参与翻译终止的蛋白质因子包括:RF、PR、IF;广义的核蛋白体循环包括:翻译起始,进位,成肽,转位和翻译终止;16、真核生物 mRNA 的加工包括:5端加帽由加帽酶催化 5端加入 7-甲苷乌苷酸,形成帽子结构 m7GpppmNP
20、-;3端加入 PolyA 尾 A、组蛋白的成熟 mRNA 无需加 polyA 尾;B、加尾信号包括 AAUAAA 和富含 GU 的序列;C、加尾不需模板;D 剪切过程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辅助;mRNA 前体的剪接剪接加工以除去内含子序列,并将外显子序列连接成为成熟的有功能的 mRNA 分子;内含子两端的结构通常是 5-GUAG-3;选择性剪接的作用机制包括;A 使用不同的剪接位点,B 选择使用外显子,C、反式剪接,D、使用不同的启动子,E、使用不同的多腺苷酸化位点;RNA 的编辑发生于转录后水平,改编 mRNA 序列,CU 或 AG,增加遗传信息容量;17、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
21、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但并非所有基因表达过程都产生蛋白质,tRNA、rRNA 编码基因转录生成 RNA 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受到多级水平的调控,具有阶段特异性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空间特异性;基因表达分为几个阶段:基因活化、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等、产物是 RNA 和有功能的蛋白质;18、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主要在转录水平,其次是翻译水平;原核生物基因多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涉及到启动子、因子能与RNA 聚合酶结合、阻遏蛋白负调控、正调控蛋白、倒位蛋白、RNA 聚合酶抑制
22、物、衰减子等多种因素;而翻译水平的调控涉及到 SD 序列位于 AUG 前、mRNA 的稳定性不稳定,其 5端和 3端的发夹结构可保护其不被酶水解,mRNA 的 5端与核糖体结合,可明显提高其稳定性、翻译产物及小分子 RNA 的调控作用;19、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环节较多,在 DNA 水平可通过染色体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DNA 甲基化以及染色体结构改变影响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则主要通过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调控转录因子与 TATA 盒的结合、RNA 聚合酶与转录因子-DNA 复合物的结合及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转录后水平主要通过 RNA 修饰、剪接及 mRNA 运输的控制来影响基因表达;影
23、响翻译水平的因素有影响起始翻译的阻遏蛋白、5AUG、5端非编码区的长度、mRNA 的稳定性调节及小分子 RNA 等;真核基因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基因转录,真核生物基因表达需要转录因子、启动子、沉默子和增强子;20、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 DNA 的蛋白质,其主要特点包括三个功能结构域 DNA 识别结合域、转录活性域、结合其它蛋白的结合域、能识别并结合上游调控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表达有正性和负性调控作用;其活性调节方式:表达式调节,共价修饰,配体结合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作用方式:成环、扭曲、滑动、Oozing;DNA 结构域包括:锌指、螺旋转角螺旋、亮氨酸拉
24、链和螺旋环螺旋;转录激活域富含:酸性氨基酸、脯氨酸和谷氨酰胺;21、参与 DNA 复制合成的物质包括:模板解开成单链的 DNA 母链;引物提供 3OH 未端使 dNTP 可以依次聚合;底物 dATP,dGTP,dCTP 和 dTTP;聚合酶依赖 DNA 的 DNA 聚合酶 DNApol;其它的酶和蛋白质因子;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包括:DNA 双链解开,RNA 引物的合成,DNA 链的延长,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 DNA 片段,切除和修复错配碱基;22、结构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四类,遗传密码的改变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和移码突变;23、癌基因恶性激活的机制
25、包括:原癌基因点突变,原癌基因获得外源启动子而激活,原癌基因因甲基化程度降低而激活,基因易位或重排使原癌基因激活;24、逆转录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载体;造血肝细胞是基因治疗中最重要的靶细胞,禁用生殖细胞;基因转移技术基因治疗技术包括生物学方法和非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有: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非生物学方法有:脂质体、直接注射、受体介导基因转移技术、DNA磷酸钙沉淀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颗粒轰击;25、DNA 甲基化的一个特点是它们经过细胞许多代分裂之后仍保持稳定;在真核生物 DNA 中,几乎所有甲基化均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 5mCG3上;26、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分子生物学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