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在柏林》学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在柏林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体会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重点)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难点)【预学过程】一、通读教材内容 自由读文感知。二、基础知识预学 1.我会理解运用(1)解释词语。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神志不清:(2)造句。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神志不清:2.我会说 (1)文中的出现的主要人物有:、。(2)小说主要讲了:三、重难点内容预学 问题一:两个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问题二:老兵所说的“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问题三:第一自然段最后一
2、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段“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问题四: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四、拓展迁移训练 品读杜甫写的春望,写出自己的感悟。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达标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地驶出 ()的老妇人 ()的寂静()地挺身 ()的老兵 ()的举动 2.按要求写句子。(1)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缩句)(2)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我的疑问】对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柏林 部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柏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