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课时教学设计.pdf
《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课时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课时教学设计.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 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以及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季节的变化等,其核心内容是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理解它的关键是要在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成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四季的过程。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就是在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基础之上再
2、次建立和发展的地球运动规律和意义。认识的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的叠加、合成形成了地球的运动。由于地球的公转不但与地球的自转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还是后面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具有开启地理学大门的钥匙的作用,是地球运动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是黄赤交角,因为它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是推导和认识地球公转地理过程及其现象的出发点。要解决这个重点,关键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考虑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级和五带。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
3、公转的基本概念(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2掌握黄赤交角,并理解其影响。3理解并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二)目标解析 1要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需要直接阅读教材,通过与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相结合来理解和掌握。2掌握和理解黄赤交角,关键是要理解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是推导和认识地球公转地理过程及其现象的出发点。3要理解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首先阐述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的原因,再在建立空间思维的基础上,掌握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产生的
4、根本,是推导和认识地球公转地理过程及其现象的出发点难以真正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本节课程内容宏观性、空间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思维尚不完善。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结合演示和铺垫的必要知识,以达到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中,如何做好演示和铺垫是学生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的关键。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因为本节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建立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做好知识的演示和铺垫,直观性强,易理解和掌握;使用学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五、教学
5、过程设计【引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着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不能决,而汝能决否?1地球的公转 问题一: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特点怎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例题 1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和方向是怎样的?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久?它的公转速度有何变化规律?解析:1.地球公转的概念:
6、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2轨道: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地球公转的轨道,它是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 1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7 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问题 2: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多久?它的公转速度有何变化规律?:3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是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从地球南极上空向上仰视,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4速度:随着距太阳远近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太阳近,公转速度快,距离太阳远,公转速度慢。时间 位置 日地距离 地球运动角速度 地球运动线速度 1 月初 近日点
7、1.471 亿 km 61 d 30.3kms 7 月初 远日点 1.521 亿 km 57 d 29.3kms 平均值 1.5 亿 km 约 1d 约 30kms 5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1 年,约为 365 日 9 时 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它是以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测定的,是地球公转 360所需的时间。【师生活动】1.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列表归纳地球公转的特点。轨道 接近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东向西 周期 1 个恒星年,即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速度 角速度 平均角速度为 1天 近日点(1 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 线速度 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
8、 探究活动:2如何理解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轨道近似一个椭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不断变化着。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由于距离太阳近,太阳对地球引力大,公转速度大;把距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由于距离太阳远,太阳对地球引力小,公转速度小。【变式练习】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途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是 ,平均线速度是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 1 年,历时 ,叫做 1个 。解析:但是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从地球南极上空向上仰视地球,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至每日自西向东转 59(或
9、者 1),平均线速度每秒 30km。图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点是远日点,即 A 点。地球公转一周历时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即 1 个恒星年。问题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回归运动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何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及运动规律。【师生活动】读课本 P15 图 1-3-3,想一想,地球为什么斜着身子转动?如果地球指着身子转动,现在地球上的哪些现象将会消失?例题 2 什么叫黄赤交角?有多大?它的存在有何影响?解析:(1)黄赤交角的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转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10、称为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的大小:(如图所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23 26。【注意】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 34。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1984 年起,天文学上用 23 2621的数值,我们只需要记住是 23 26。但是黄赤交角的变化周期很长。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做是不变的。(3)黄赤交角的影响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特点: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化,这就引起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例题 3 什么叫做太阳直射点?
1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规律?解析: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 节气变化 时间段 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方向 春分夏至 3 月 21 日前后至 6 月 22 日前后 在北半球 向北移动 夏至秋分 6 月 22 日前后至 9 月 23 日前后 在北半球 向南移动 秋分冬至 9 月 23 日前后至 12 月 22 日前后 在南半球 向南移动 冬至次年春分 12 月 22 日前后至次年 3 月 21 日前后 在南半球 向北移动 【变式练习】12 月 2 日是次年 1 月 1 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往北移 C先向
12、南移后向北移 D一直往南移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可以借助图解,是问题变得直观。太阳直射点每年 6 月 22 日前后移动到北点,即北回归线上,随后向南移;12 月 22 日到达最难点,即南回归线上;随后又向北移。【师生活动】完成课本 P16 活动部分内容。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问题 3 太阳直射点与地面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有什么变化规律?【设计意图】回顾课本 P14 的问题,结合太阳高度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概念及其变化规律。例题 4 什么是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他们有什么变化规律?解析: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高度与地球表面之间的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1.3 地球 公转 意义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