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主题: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联想 课题名称:第 1 课树叶的颜色 知识要素 形的联想与创造 技能要求:对树叶裁剪、拼贴或添画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课件演示,发现树叶中隐藏的变化与美丽 实践与创造:通过对树叶联想,制作独创画面 欣赏与评议:能从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有效联想 教学难点 树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导入 1四人一组讨论欣赏各自带来的各种形状的叶片。2屏幕放一片特征明显的叶片,让学生联想,起到启发的作用。3准备放大镜,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赏树叶。4提问:这些树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想法(允许学生有各种想法)二欣赏与议论 1屏幕展示有树叶
2、联想制作而成的美术作品一两幅。2课件分解作品完成的过程。3出示课题,学生畅谈自己的创意。(注意如果作品展示过多会限制学生的创意)三构思与绘制 1在底版纸上摆放形状不同的树叶进行联想。2教师提出不同层面的作业要求。3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教师提示:尽量不和别人的画面雷同。)四展示与设想 1作业展示,相互欣赏,发现别人有创意之处。2教师提问:要是再给你一次创作的机会,你会有新的联想吗什么联想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联想 课题名称:第 2 课鞋子的联想 知识要素 了解鞋子的结构 技能要求:运用线条的疏密描绘鞋子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写生,发现鞋子的“点、线、面”实践
3、与创造:根据鞋子的外形,进行一定情节联想创作 欣赏与评议:从色彩、构图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富有创意的联想 教学难点 线条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导入 1屏幕展示学生写生的各式鞋子的线描作业,激发学生兴趣。2用课件解剖鞋子的结构,让学生充分了解鞋子的造型。3介绍写生要点。二欣赏与议论 1教师演示自己的创意。2引导学生欣赏书本范图。3提示鞋子想象的切入点。4表现有故事情节的画面。三构思与绘制 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细微之处,尽可能画仔细。2允许学生从局部开始描述。3鞋子在画面上不要太方正。4创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四展示与设想 1教师提供学生作业展示场所。2学生简单口述画面创
4、意。3师生各自推荐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主题、创意、色彩、构图)单元主题:第二单元贴出来的世界 课题名称:第 3 课送给老师的花 知识要素 色块的疏密组织 技能要求:剪与撕等拼贴技能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撕贴的快乐,发现拼贴的美 实践与创造:通过剪和撕拼贴方法设计一幅节日盆花 欣赏与评议:欣赏作品,交流各自的制作经验 教学重点 花与花盆的设计与众不同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和色块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课件展示范画,介绍创意之处和色块搭配的最美之处。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二发现与尝试 1归纳意见,引导认识盆花的制作方法及其他物品如何来进行装饰以及色彩搭配。2启发学生设计一
5、幅独特的盆花。3学生尝试用构图画出来。三构思与绘制 1确定制作方案,进行制作:选择形式;选择材料;画出草图;选择表现方法;注意色彩的搭配。2教师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展示与设想 1展示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问题。2能否发现别人的创意之处吗说一说。单元主题:第二单元贴出来的世界 课题名称:第 4 课拼贴人物 知识要素 色块之间的搭配 技能要求:色块的拼贴组合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表现生活环境中的人物,体验形式美感 实践与创造:通过五官和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与心情 欣赏与评议:相互欣赏作品,评论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点 人物五官、发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交流 1教师
6、出示范画,让学生说说各种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展示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3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方法。二分析与感受 1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分析作品美在何处分析头发面部与五官如何表现。2让学生感受拼贴与绘画的不同之处。三创作与辅导 1学生制作:选择材料;画草图;选择表现方法;运用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2尝试探索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拼贴画面。四欣赏与评论 1展示作业,分析存在的问题。2自评作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3交流、欣赏、互评。4教师总评。单元主题:第三单元走近大师 课题名称:第 5 课跳跃的三原色 知识要素 了解三原色的组合,感受间色 技能要求:学生调色、配色技能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
7、:感受三原色,发现自己表现色彩的才能 实践与创造:借助丰富的想象,创作自己喜欢的画面 欣赏与评议:从各方面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三原色的搭配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思与水分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1展示大师作品,并介绍大师生平和作品特点。2欣赏、讨论,交流对大师作品的感受。3分析作品所呈现的节奏感。二实践与制作 1教师示范水粉画的技能技巧。2学生临摹书本范画。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三交流与再创作 1允许学生按大师的用色方法进行再创作。2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以启发他人。3给画的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学生继续提供画纸,以便再创作。4教师帮助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完成作业
8、。四欣赏与问题 1因作业颜色未干,提供面积展示时,用电吹风吹干。2欣赏、评论同学画的创意和优点。3问题:因水分的原因,三原色之间的互相衔接会产生什么结果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走近大师 课题名称:第 6 课用间色画的画 知识要素 了解间色的组合,感受复色 技能要求:运用水粉画技巧写生盆花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通过图片欣赏,发现常见物品中的美 实践与创造:用间色和原色写生盆花,并添加自己的创意 欣赏与评议:从色彩和用笔方面去评价自己与他人作品 教学重点 知道间色的形成,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 间色的调和,构图的安排 教学过程 一示范与欣赏 1教师示范三间色形成的过程,用课件做出三间色的来源。2学生试着
9、在纸上调出三间色。3教师出示由三原色和三间色创作的作品给学生欣赏。二构思与构图 1欣赏盆花,并讲解盆花的基本结构。2讲解如何安排画面(构图)。3分析三原色和三间色在盆花的表现上如何安排。4画出盆花的铅笔小构图。三创作与修正 1提醒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后再动笔。2直接用单色起稿,要求构图饱满。3颜色水分适中,不宜太干或太湿。4涂好的颜色不宜修改,以免弄脏画面。四展示与评价 1完成的作品平放在地面上。2相互欣赏并评论。3推荐喜欢的作品并说明为什么。4谈谈对水粉画的感受。单元主题:第四单元爱护文物 课题名称:第 7 课走进古代壁画 知识要素 间色与复色应用,色彩搭配 技能要求:水粉涂色的基本技法 教学目
10、标 体验与发现:感受古代壁画,发现壁画的特点 实践与创造:了解壁画色彩特点,临摹壁画并填补残缺 欣赏与评议:欣赏壁画内容、色彩、造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故事与导入 1课件导入壁画故事,教师讲解故事。欣赏古代壁画作品。以壁画九色鹿的动画故事为中心,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变迁。2插放资料片敦煌莫高窟,从自然景观介绍敦煌。二感受与交流 1以小组讨论所知道的古代壁画,有哪些内容和作用。2小组代表发言,说一说对古代壁画的印象以及这些壁画的作用。三实践与指导 1修补壁画,为其填色:根据提供的线描壁画原稿,临摹壁画色彩,注重感受,可用原色、间色或复
11、色。为壁画残缺部分补画,根据临摹的色彩感觉进行色彩的延伸(填色)。2发挥对壁画色彩的感受,可凭自己的感觉去临摹和填色。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提问:你觉得哪些颜色更能表现壁画的古朴美。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色彩效果不同的作业进行讲评,对大胆的作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单元主题:第四单元爱护文物 课题名称:第 8 课感受汉代陶俑 知识要素 人物造型的夸张 技能要求:泥工综合技能的运用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
12、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美术 教学 设计 沪教版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