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下)doc-中国人民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下)doc-中国人民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下)doc-中国人民银.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下)3、从不同地区看,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所受冲击要大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企业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 年上半年东部地区工业增速已经全面落后于中西部。上半年,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除 XX 增长 18.5%、XX 增长 21%外,其他省市均低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至 2009年初,东部地区相对更快的用电量下滑速度反映了该地区生产企业更差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状况。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也显示,2008 年东部地区企业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2.2 个百分点,要低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盈利程度来看,中、西部地区企业盈利状况好于东
2、部地区。当然,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在工业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速度方面的差异,还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区域间产业转移等相关。但东部地区外向程度高、出口企业多仍然是导致东部所受冲击较大的主要原因。4、分行业来看,所有行业利润增速全线下跌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 年 111 月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上游行业利润增速分别大幅放缓至 133.7%和 37.2%,与 2008 年 18 月相比,分别下降 17.1、17.9 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归因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破裂。111 月有色金属、钢铁行业利润增速下跌至-34.1%和-13.7%,比 18月锐降 74.4 和 45,2 个百分
3、点,则主要是受产能过剩、消化高价库存的影响;化学纤维、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等中下游制造业 111 月份利润增速大幅下降至-74.9%,9.4%,15.7%和1.1%,比 18 月份分别下降 28.7、11.8、22、16.7 个百分点,这些行业受到的冲击受主要来自于消费需求的恶化。111 月建材行业利润增速下跌至 27.7%,比 18 月下降 12.6 个百分点,则受到了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家从 2008 年上半年就开始对“两高一资”行业进行调控,因此,一些行业利润的下滑不能仅仅归因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但 2008 年 8 月份以后下滑速度的加速显示了
4、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5、从不同企业规模来看,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型企业的影响 通常认为,在经济周期中,大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从掌握的材料来看,沿海地区倒闭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要么为大企业代工或配套,要么直接出口。当大企业遭遇困难时,那些代工企业或配套企业便失去生存依靠。而出口型企业则是在外部需求锐减之后遭遇了“断电效应”。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结果显示,大型企业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 44.3 个百分点,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这几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缺乏品牌观念、营销意识差、管理手段单一,只要一有风吹草动,
5、这些企业就很容易倒下。而另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仍然处于商业化初期,很可能因销路和融资等原因遭遇寒冬而失去生存能力。2/6 6、分企业类型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表现较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 年 111 月,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14.5%。集体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2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下降 3.1%;私营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36.3%。又据国资委统计,2008 年中央企业预计实现利润 7000 亿元左右,同比下降 30%左右,这是 2002 年以来中央企业年利润首次出现下滑。与国有及外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可谓一枝独秀
6、。外资企业表现不佳容易理解,而国有企业糟糕的表现则多少出乎人们意料。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大都是能源行业,该行业的周期性比较强,加之国内成品油和原油价格长期倒挂、电价和煤价倒挂以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到位等因素,减少了石化和电力企业的利润。同时,国有企业存在的违规越权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缺乏等因素也侵蚀了部分国有企业利润。此外,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过高以及不能随意裁员等因素,也缩小了国有企业降低成本的空间。总而言之,体制因素、行业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的综合导致了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力。当然,国际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一些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但
7、影响企业经营状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前一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所采取的若干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一些结构调整与升级措施的实施,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行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溢价水平的扭曲,等等。这些因素与国际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着中国企业运营的总体走势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幻。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后势展望 从陆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看,显示企业运营状况有好转、回暖的趋势,图 11 反映了制造业、出口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的同步反弹。其中,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标 2009 年 1 月升至 51%,这应该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少表明在销售和流通等非制造环节,已经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产成品
8、库存指数连续第 4 个月下降,2009 年 1 月份为 43.5,表明库存耗减尚未结束,但下降的产成品库存说明需求仍然存在。生产和新订单的增长与产成品库存的下降相结合,明显指向工业生产的复苏。从现有数据和国家不断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来看,工业企业生产正在经历短期的“浅 V 型”发展,但能否实现“深 V 型”反转有赖于出口和内需的繁荣。3/6 如果外部经济体持续衰退,中国的出口将难以出现根本改观。从目前的主要出口国来看,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正在危机的泥潭中挣扎。从相关指标来看,其经济恶化的情况只是有所趋缓,没根本好转。美国联邦政府在不断签署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或许正在埋下更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因为美
9、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了世界年 GDP 总额。美国政府如果任由大批企业破产,必将加剧失业,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日本、德国的情况似乎更为糟糕。无论如何,经济衰退的周期都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当然,除了这些国家之外,中国企业可以采取目标市场多元化战略,向更多发展中国家推销产品。但要实现出口增长依然困难。因为,这些国家本来消费需求就有限,况且金融危机也已经波及到这些国家。我们也注意到,国家上调了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但是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刺激出口的作用不会特别明显。因为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外部需求,只有在外部需求旺盛时,出品退税率的变化才会对出口有较强的调节作用。2009 年 1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金融 危机 中国 工业企业 影响 doc 中国人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