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工程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1.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建筑工程钢筋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防治措施:绑扎时将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2.柱、墙钢筋位移 原因:固定钢筋的措施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偏离固定位置。防治措施: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应有专人检查修整。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3.1 原因:(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2)钢筋绑扎骨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3.2 防治措施:(
2、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要适量可靠。(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4.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防治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3 处。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5.柱箍筋接头未错开布置 原因:绑扎柱箍筋骨架时疏忽所致。防治措施:做好钢筋绑扎技术交底工作。6.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上挂牌标识。7.钢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固
3、长度、搭接长度不够,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8.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箍筋数量不足;绑扎不牢 原因:未认真执行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箍筋绑扎不牢。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箍筋绑扎要牢固。9.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要求。防治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10.钢筋分项未按规定执行现场“挂牌”制度 原因:现场工序验收交接制度规定不清,现场操作人员无现场“挂牌”制度的认识。防治措施:建立健全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对现场“挂牌”制度进行交底。11.梁柱接头处柱箍筋数量不足或漏绑 原因:因操作困难,未绑加密箍筋;采用模外绑梁筋,后落入梁底,加之梁柱接头早已封模,无法绑梁、柱接头柱箍筋。防治措施:应合理安排先绑梁筋,待补上梁、柱接头柱箍筋后,再封梁侧模的操作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钢筋 安装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