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2杠杆五要素:五要素 物理含义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 O 到动力 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 O 到阻力 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要点透析(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4)阻力作
2、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例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序号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3、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1 20 10 10 10 2 20 30 30 30 3 20 40 10 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公式表示为:,即.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例 2】图 2 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 A 处钩码应挂 A6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例 3】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
4、水桶 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乙图中水桶 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水桶 B 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三)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类型 力臂关系 平衡时力的关系 优缺点 应用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撬棍、瓶起子等 费力杠杆 l1F2 省距离,费力 镊子、钓鱼竿等 等臂杠杆 l1=l2 F1=F2 不省力,不省距离 天平,定滑轮等【例 4】一直杆可绕 O 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
5、直杆垂直且作用于 OB 中点的力 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二、滑轮(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3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4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5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种类 图示 表达式 定滑轮 F=G F=f,f 为物体
6、A 所受的摩擦力 动滑轮 【例 5】如图所示,滑轮上挂一重 10N 的物体 A,当滑轮在力 F 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的速度为重物 A 上升时速度的 ,力 F 应为 N(滑轮和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二)滑轮组 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效果。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如图所示。【例 6】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意重物 G 均匀提高 h 高度,最省力的是()(三)轮轴和斜面 1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省力和改变
7、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方向盘、水龙头等)轮轴的公式:轮轴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但费了距离。2斜面: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却费距离。理想情况下斜面公式:Fl=Gh 斜面长(l)是斜面高(h)的几倍,所用的拉力 F 就是物重 G 的几分之一。【例 7】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三、机械效率(一)课前复习 1功的两个要素:、。2功的计算公式:。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
8、时人们所做的功,都 不用机械所做的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其中不小于可以理解为等于或大于。等于的条件:(理想情况)大于的条件:(现实情况)(二)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同学们对课本三种不同方法提升沙子所做的功进行分析,根据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三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 提升到 3 楼。2提升到 3 楼,升高了 m。根据功的原理,把沙子提升到三楼必须做的功为 J。这些必须做的功叫 。3我们提升沙子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些功。这些功叫 。在 1、2、3 种方法中,除了把沙子提升 6m 所做的功外,还做了那些功。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克服
9、做功。通过以上三种情形,额外功的产生主要是克服 和 做的功。4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 。根据上面的分析过程,大体估算第 种方法做的总功多并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种方法,第 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例 8】分别用杠杆、斜面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是()A一样多 B斜面的多 C滑轮组的多 D无法判断【例 9】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出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面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B克服桶内水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C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D提水的功与提桶的功之和是总功【例 10】用一个动
10、滑轮将重 480N 的货物提高 1m,所用的拉力为 300N,则总功是 J,有用功是 J。(三)机械效率 1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做相同的有用功,所做的总功 ;或者做相同的总功,所做的有用功 。2机械效率:叫做机械效率。公式:。机械效率没有单位。3理解:机械效率仅仅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有关,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有用功总是 总功,所以 机械效率总是 1。【例 11】若用杠杆把重为 100N 的物体撬起 1m,人需要 250N 的力将杠杆的另一端压下 0.5m,则有用功是 J,总功是 J,机械效率为 。4推导公式:【例 12】一个物体重 1000N,用一个大小为 800N
11、 的拉力沿斜面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斜面长为 20m,高 10m,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练习 1】在滑轮组中动力做功 100J,动滑轮对重物做功 80J,则()A有用功是 100J B总功是 100J C额外功是 80J D额外功是 100J【练习 2】甲、乙两台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是 80%,乙的机械效率是 60%,则()A使用甲机械做功省力 B使用乙机械做功省力 C使用甲机械做功少些 D做同样多的功时,使用甲机械做的额外功少些【练习 3】使用机械时,若额外功小于有用功,则该机械的机械效率()A大于 B小于 0.5 C大于 1 D等于【练习 4】如图,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年级 物理 第十二 简单机械 复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