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问题 摘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需要面对三个理论问题,即如何认识两者的关系、两者能否结合和如何结合。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衔接点。在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中,必须采取市场化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关键词:按劳分配;生产要素;劳动力价值 1 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1按劳分配 准确把握马克思所讲的按劳分配的确切含义是
2、论述上述问题的出发点。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观点,可以得出按劳分配有几层含义。第一,按劳分配运用的是等量劳动互换原则,衡量的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第二,人们通称的劳动券(证书)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不能流通,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使用。第三,承认人的劳动存在质和量的差别。第四,在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可以简单规定为劳动者领得的消费资料。在现实生活中,按劳分配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从全社会角度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应首先加入企业的联合劳动,通过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体现为货币衡量的价值。第二,从企业分配角度看,所取得的价值应做必要的社会扣除,具体分配依据劳动者个人付出
3、的劳动量。第三,按劳分配直接表现为劳动力价值,间接表现内容即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权没有量化,因此可以称之为简单按劳分配。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基本单一的特定历史阶段,实行简单按劳分配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简单按劳分配日益显露出局限性。1.2按生产要素分配 如何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1.2.1劳动价值论仍然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并不因所有制关系改变而改变,也不因分配形式改变而改变。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丝毫的动摇。1.2.2不能无视或低估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按照马
4、克思的观点,一是,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只是生产资料的一个器官,活劳动只有与物化劳动相结合,才能共同发挥作用,由活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物化劳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是,剩余劳动形成的价值余额,“也是资本的果实”,就是说,劳动力和资本共同占有价值余额,这是商品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否定资本对价值余额的拥有权,将导致资本不参与生产,社会扩大再生产就无从谈起;对资本这一权利的人为侵犯,将降低资本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再生产将在不充分状态下进行。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承认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权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行不悖。1.2.3按生产要素分配(剩余价值归劳动力
5、和资本共同占有)并不必然推导出剥削,资本所有权才是剥削的界定标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经济学范畴内的必然结论,剥削则属于社会价值判断的伦理学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少数人独占资本,由于劳动者生产资料上一无所有,劳动力受资本奴役,劳动者与资本家相对立,按生产要素分配表现为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独占权,否定了劳动力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权,因而自然产生剥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即使资本独占剩余价值,也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非公有经济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产生剥削呢?从表现形式看,少数人占有资本从而占有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此下存在剥削的结论并非没有道理,但实在简单化了。剖析这一点必须从
6、微观层次上升到社会整体层次来认识。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走了样”。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制度也将占主体地位,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要受按劳分配的支配,反映出的本质内容已经走了样。1.2.4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工作亟待解决,意义重大。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客观要求公有制经济不能再局限于简单按劳分配的表现形式,必须把完整意义上的按劳分配用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一般表现形式充分
7、表现出来。关于这一点,王珏教授有精辟的论述:“在社会主义时期,劳动者的劳动力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商品的属性,二是资本的属性,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转化为资本。劳动者所享有的分配权利也相应具有两个来源;一是劳动力作为商品实现其价值,即获得工资;二是作为一种具有资本属性的生产要素,应该能够带来收益、分享利润”。这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有相通之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具有资本属性的生产要素”,与物化劳动资本地位平等,共同平等地拥有按生产要素分配权,因而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就由简单形式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加总。总结以上论述,可以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
8、三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整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包括两部分,一是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工资收入,二是按劳动力资本属性取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结合起来。单一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表现为劳动力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部分应该而一般没有表现;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要求将按生产要素分配合理量化到劳动者个人;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得包括劳动力价值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一般小于应得数额。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 目前,理论界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上仍存在较
9、大分歧。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2.1板块结合。认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实行不同的分配方式,即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企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也可以说是相互结合了。2.2一般和特殊的结合。“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共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分配原则,二者的结合是分配一般与分配特殊的结合。”2.3统一式结合。“既然生产要素中已经包含了劳动要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所以,二者的结合,“实际上是指把按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按贡献分配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统一。”2.4内容和形式的结
10、合。“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同一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生产一般?熏是外在形式。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差异性的按劳分配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生产特殊,是内在本质。因此,二者的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2.5整体和部分的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个层次,更全面的收入分配原则?熏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和具体方式,必须把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区别开来。首先,分配制度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由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该社会的本质关系。按劳分配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并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的分
11、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次,分配方式是分配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除了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基本分配制度制约外,还要受资源配置方式、交换方式、生产结构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资源配置方式的制约。作为具体的分配方式,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收入如何分配、分配的具体办法和尺度上。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涵义的按劳分配是不能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主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按要素价格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分配方式的结合,是社会主
12、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具体体现。3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具体方式 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的层次划分,也为研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具体方式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也就是说,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可以采取两种具体的结合方式:板块式结合和渗透式结合。3.1板块式结合 板块式结合是指在宏观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二者并存发展。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虽然与经典涵义的按劳分配有很大差别,但按劳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它仍然是与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坚
13、持按劳分配制度,改革其分配方式,是可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基础上,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从整个社会看,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价值将作为非劳动要素的公有产权收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仍与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联系。由此可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板块式结合是以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按生产要素
14、分配就是对各种非按劳分配方式的概括。3.2渗透式结合 渗透式结合是指在微观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将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实现形式,从而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分配方式、分配对象、分配数额、分配规律及收入形式上完全是同一的,从而使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分配体系。这种结合方式才真正使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板块式结合就会形同两张皮而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按劳分配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衔接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涉及到劳动力商品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劳动力成为
15、商品的客观条件,劳动力作为商品只是反映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关系,它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组成部分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同一的。3.2.1从形式上看: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都采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实现形式,都要通过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价格实现收入分配。3.2.2从分配对象、分配数额上看:二者都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必要产品价值或劳动力价值。3.2.3从分配规律上看:二者都需要遵循统一的规律,即价值规律或工资决定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还是非
16、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都要在统一的规律支配下运行,即工资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并受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历史的、道德的因素的影响。虽然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实现形式、分配对象、分配数额、分配规律上是同一的,但这并不能否定按劳分配的性质。首先,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上述方面的同一,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反映的是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关系和分配的数量关系。其次,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上述方面的同一仅仅是形式上的,二者在所有制基础、所体现的分配关系的性质方面是根本不同的。4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结合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结合中,不管是板块式结合,还是渗透式结
17、合,都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4.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不能靠行政命令、计划手段,而必须依靠市场,靠统一的市场化分配机制。这就需要按照建立统一的市场化分配机制的要求,努力创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市场条件,主要包括:4.1.1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当前,一要改革传统的就业制度,建立企业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市场配置制度;二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保障社会化。4.1.2明确界定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培育产权主体。为此,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个人、企业、国家作为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切实维护他们的财产所有权。二是加快企业
18、产权制度改革,为企业和居民成为产权主体创造条件。三是为一切要素进入市场交易开辟多样化的渠道和创造多样化的工具。四是为一切要素进入市场交易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4.1.3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要素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必须减少国家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生产要素在全社会的自由合理流动;消除部门和行业垄断,保证要素的公平、自由竞争。4.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状况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必须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第一,加强公有资产管理,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公有资产流失,确保公有资产在社
19、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产权基础。第二,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公有制企业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主体,但从目前实际看,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困难企业的面太大,成为制约按劳分配广泛实现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是落实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微观基础。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人力资本进行资本化、规范化,增加人力资本取酬的透明度。这就要根据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的实际贡献对这些具有按劳分配性质的要素进行规范、透明的分配,逐步取消不规范的职务收入。第四,要有效地解决普通劳动力按劳分配收入远远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状况。4.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要体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按劳分
20、配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体现劳动差异的分配制度,强调的是公平前提下的效率;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或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的基础上,体现生产要素所有权差异和要素贡献差异的分配方式,强调的是生产要素初始分配不公平前提下的效率。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就等于承认初始分配的不公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按劳分配体现了初始分配的公平和分配效率的统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只强调了分配效率而忽视了初始分配的公平。这里所说的公平是就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言的。公平的另一层涵义是分配结果的合理化。无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还是按劳分配,都会产生事实上的不公平。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完全是出于效率优先的考虑,即是
21、要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必须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贯彻效率原则,实行市场化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机制的同时,必然兼顾公平,通过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适时地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兼顾公平与效率。这就要求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应该仅仅是对分配结果的调控,而应该是对收入分配全过程的调控。参考文献:1刘萌芽简论多种分配方式的分类与结合兼论按劳分配原则与按要素分配原则的结合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穴社会科学版?雪,1998,(6).2蔡继明按贡献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人民论坛,1988,(4).3蒋学模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本体论M.上海?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杨明洪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深层思考J.福建论坛?穴经济社会版?雪,2000,(4).5简新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中国经济问题,1999,(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