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案.pdf
《文言文翻译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二标准六方法”。教学设想:1、以“二标准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2、用电子屏幕,实现较多文字内容的较快切换。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六方法”学习,当堂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开始要考文言文翻译。同学们对翻译已是比较陌生了。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二、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马
2、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错误有:“解”和“杀”意义不同;牛头、牛脖子、牛肚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师”;“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传说中尧
3、的乐曲”没有必要译出。其中为译得不确切、多余,译得不明白通顺。)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句子不通。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理解:“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三、学习做到“二标准”的
4、“六方法”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教大家二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等我们分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 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留、删、换。1、留、删、换 (1)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先简单讲解“留”、“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
5、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中的“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个偏义复词,“来”没有必要译出。如果文言文翻译中只有这两种现象,那就很省事了,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就行了。可惜的是,能留和删的字词却并不很多,所以我们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换”。(2)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使逃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边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翻译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