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探索.pdf
《有效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探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探索.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效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对于确保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优势,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本质要求 加强劳动教育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2、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模范、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进行深刻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对劳动和劳动者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又创造性地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路径,包含了“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保护劳动,是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的显著标志和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模范、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立场和态度,就不是一般的经济问题、伦理问题、社会问题,而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正如习近平总
3、书记指出:“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同劳动人民的感情,带头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踏实劳动”。显然,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我们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加强劳动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任何教育都是在特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制度
4、,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正确的事业观、审美观、劳动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中,劳动教育具有更基础、更基本、更“原初”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德育侧重解决人生观问题,智育侧重解决心智开发问题,体育侧重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美育侧重解决陶冶情操问题,那么劳动教育则侧重解决劳动感情、劳动观念问题。在“五育”中,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
5、以育美。加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它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国家崛起。因此,我们必须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德育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德育的关键在于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课堂教学、专题教学、实践(实验)教学等教育环节和形式,嵌入劳动元素,对于帮助树立艰苦奋斗理念、锤炼劳动意志、开展劳动协作、感受劳动精神、增强劳动意识,从而领略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推进 劳动教育 学科 融合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