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pdf
《拉丁美洲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丁美洲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拉丁美洲知识点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也就是地处北纬 3242和南纬 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 11000 多公里。东西最宽处 5100 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 48 公里。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面积 2 056.7 万平方公里。2008 年人口 5.77 亿人。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一、地理位置 1、拉丁美洲的范围:组成:墨西哥、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南美洲。2、纬度范围:25N57S,40W110W;南美洲:40W80W 3、海陆位置 二、范 围:北
2、部: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南部:南美洲。南部和北部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拉丁美洲政区: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拉丁美洲最狭长的国家:智利;拉丁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阿根廷;拉丁美洲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三、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ft脉;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圭亚那高原、亚马孙 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总特征:地势西高东低,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南美洲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分布为西部ft地,东部高原、平原为主;地势为西高东低,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分析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与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成因。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特点
3、-海拔不高,高原面比较平缓(地势较低,起伏和缓)。成因: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形成较古老,长期外力侵蚀。青藏高原:特点-海拔最高,高原波状起伏,有许多高大ft脉(地势高峻,起伏大,ft岭众多)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年轻高原,外力侵蚀较弱。(1)安第斯ft脉:世界上最长的ft脉;(2)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3)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多铁矿;(4)拉普拉塔平原:阿根廷境内;(5)巴塔哥尼亚高原: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ft脉是怎样形成的?答: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岛屿:南北两端岛屿众多。北部:以西印度群岛为主,古巴岛为最大岛屿。南部:岛屿最多,最大为火
4、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隔麦哲伦海峡。西印度群岛种植甘蔗的优越条件: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保水性和通气性良好,下层是肥 沃的火ft土。在甘蔗生长后期和收割期,适逢干季,既便于收割,又能提高甘蔗的含糖量。四、河流 1.亚马孙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1)水系:源于西部科迪勒拉ft系,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树枝状水系。水系形状: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2)水文:水量大、无结冰期、无明显汛期、含沙量小。思考 1:亚马孙河航运条件好,但航运价值不高,原因是什么?答: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航运价值小。思考
5、 2:为什么亚马孙河水量丰富?2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ft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 降水丰富;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ft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入大陆;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源远流长,沿途汇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支流。思考 3: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世界上三大潮涌区之一,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泥沙难以沉积;河口地壳下沉;河口处地处赤道,无地转偏向力。泥沙无法在河流北岸或者南岸堆积。补充:地理学界将我国的钱塘江、南亚的恒
6、河、南美洲的亚玛逊河并称为世界“三大潮涌河”。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自北向南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第二大水电站。上游:流经巴西,热草气候区;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季湿气候区。3.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巴拿马境内。连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航程,有“世界桥梁”的美誉。对比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 运河名称 沟通的大洋 连接的大洲 所属国家 避免绕道缩短航程 苏伊士运河 印度洋与大西洋 亚洲、非洲 埃及 好望角 800010000 千米 巴拿马运河 太平洋与大西
7、洋 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 麦哲伦海峡 14500 千米 五、气候 1、特征:湿热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温带气候范围小,缺少寒带。2、地形影响显著 (1)热带平原地区气候都很湿热,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2)安第斯ft南段西侧迎风ft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3)太平洋沿岸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分布;(4)高ft地区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安第斯ft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坡少雨。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特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表现: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 20以上,年降水量在 1000mm 以上。纬度因素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恰是大陆宽广部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占 2/3),气温全年
8、高温;海陆位置和洋流:周围是广阔的海洋,海洋对气候影响大;大西洋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地形、地势:安第斯ft脉南段西侧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其西、北、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海洋水汽容易进入内陆并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地形雨;大气环流:地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面积广大,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了亚马孙平原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还有东北、东南信风从辽阔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水汽。热带雨林气候广布的原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常年受东北、东南信 风从大西洋吹来口袋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湿润气流受安第斯ft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植被覆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拉丁美洲 知识点 编辑 修改 wor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