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pdf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072020)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 8 月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072020)设计编号:规 07-61 院 长:张晓斌(高级工程师)总 工:张能恭(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 凌(城市规划师)规划编制单位: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设计证书号:建 城规编第 021045号 说 明 书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述.1 前言.2 一、规划背景与必要性.2 二、总则.2 三、总体定位.5 第二部分 教育设施.8 一、规划背景.9 二、教育设施现状分析.9 三、规划总则.11 四、指标与需求预测.12 五、规划总体布局.14 第三部分 医疗设
2、施.18 一、规划背景.19 二、医疗卫生设施现状分析.20 三、规划总则.22 四、服务体系与医疗机构.22 五、指标与需求预测.23 六、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25 七、中心城区医疗设施规划.26 第四部分 文体设施.29 一、规划背景.30 二、文体设施现状分析.30 三、规划目标.32 四、公共文体设施分类与建设标准.32 五、规划总体布局.34 第五部分 福利设施.37 一、规划背景.38 二、现状分析.38 三、规划目标.39 四、规划总体布局.39 五、社会福利设施分类规划.39 六、保障措施.40 第六部分 宗教设施.41 一、现状分析.42 二、指导思想.42 三、规划布局.
3、42 第七部分 近期建设.43 一、近期建设目标.44 二、建议项目库.44 第八部分 实施措施.45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1 第一部分 总述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2 前言 近几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下的难点,公共设施不仅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更逐渐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规划背景与必要性(一)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 60 公里,北距上海 148公里,西至杭州 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
4、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 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名列浙江省前茅。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慈溪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县(市)称号。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 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65.2亿元,同比增长 6.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2 亿元,
5、其中地方级收入 2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4%和 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23元,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564元,同比分别增长 13.7%和 13.3%,恩格尔系数降至 37.9%;全市综合实力和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分别排名第 14 位和第 5 位。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跨入省首批科技强市行列,列入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市)。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未来几年内仍将继续保持,这就要求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步调一致,做好统筹规划和安排,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二)慈溪市规划建设背景 目前,慈溪市域层面“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空间布局形
6、态初步形成,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1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34 平方公里,城市整体框架基本成形,城市化水平提高到 60.5%。未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慈溪城市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要求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紧跟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步伐。这就要求慈溪市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考虑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前余慈地区,特别是余慈中心城的统筹建设赋予了慈溪城市新的功能定位,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规划对目标的着眼点应放在整个余慈地区,在余慈中心城统筹建设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慈溪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效益。(三)本次规划的必要
7、性 1、提升慈溪城市职能。满足慈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地域平等与社会公平。2、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安排社会各项设施的用地布局,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为慈溪城市下一层次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提供依据。二、总则(一)规划范围与重点 1、设施门类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其公益性和经营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3 非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两大类。组织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政府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社会权利、基础性的福利水平,必须向
8、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在现阶段,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和宗教等领域。这也是本次规划涉及的 5 个主要领域。2、空间范围(1)第一层次:市域 本层次包括整个慈溪行政区域范围。规划主要确定慈溪市域范围内的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定位及发展目标,并结合慈溪实际,确定各级城镇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2)第二层次:主城区 本层次范围包括浒山、宗汉、坎墩等三个街道和横河镇(部分)。与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用地范围基本一致,总用地约90 平方公里。本层次的规划重点是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结构,配建标准、规模及用地布局。(二)指导思想 1、体现全面建设和谐
9、社会的思想。高度重视文教体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在规划目标上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规划指标上与经济发展指标相协调,在建设标准上适度超前,参照国际城市的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逐渐消除地区差异。同时高度重视各类社区公共设施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各类设施的群众享用水平。全面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2、与“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相协调。文教体卫专项设施规划是在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重点解决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与
10、建设项目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同时也反应了未来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指导慈溪市文教体卫设施未来中长期的发展。3、与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相协调。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各项专业设施规划在空间布局上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适应未来慈溪市“东延、北拓、西连、南调、中提升”的要求,在重大设施的规划布局上,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空间结构进行配套建设,并充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4、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相适应。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事业正处于变革之中,社会公益性设施与赢利性设施逐渐分离,各类设施的分类、服务对象、投资主体发生变化,社会需求差异化日趋明显,从而极大的影响了
11、文教体卫专项设施的布局与配套标准,专项规划急需打破原有的传统的规划方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规划体系与标准。(三)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原则 通过合理布局,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的整体效益。2、分级分类原则 按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任务、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形成不同类别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均等可享原则 从群众需求出发,做到服务半径适宜,方便群众享受服务。4、可操作性原则 紧密结合慈溪城市未来总体发展目标和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特点,对设施的标准体系、供需关系、空间布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大型的设施建设做到了定位与定量,并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突出了土地使用与规划控制
12、,确保了规划的可实施性。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4(四)规划依据 本次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主要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3、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20062030)4、慈溪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5、慈溪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6、慈溪市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7、慈溪市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8、慈溪市福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9、相关行业标准 (五)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年至 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 2006年。(六)规划框架 1、总体思路 本次规划是城市总体层面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各类公共服务设
13、施发展目标的实现,无不需要一定的空间环境相依托。规划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与设施布局规划融合起来,把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对土地空间需求通过设施布局规划方式予以保证。规划内容和重点不同于事业发展规划,不仅对要对各项事业的发展目标与趋势作出判断,而且需要对占据城市空间的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因此,本次规划必须做到研究的前瞻性与布局的务实性的高度结合。(1)在前瞻性研究方面 规划首先需要针对慈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规模、人口构成特征和人口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分析研究慈溪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发展目标及需要达到的层次水平,制订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建设指标体系。同时根
14、据具体情况,分析适应于慈溪未来发展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各类设施的专业建设标准。(2)在务实性方面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在总量上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确定需要与慈溪的城市定位与人口规模相结合。在布局上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应该与疏解老城区功能,带动新区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在用地上 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应与已编制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相结合。在建设上 新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与现有设施的改造和提升相结合。2、规划框架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5 三、总体定位(一)总体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慈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可以发现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是新区建设中存在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的明显现
15、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对公共设施建设重视不够;二是建设主体不清,导致公共设施得不到建设或置换为其它盈利性设施;三是规划的依据不足,原有的配建指标已不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面对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改进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新区开发强调公共设施先导(SOD)战略 通过政府调配公共资源,有意识地在新区创设比旧区教学质量更高的重点学校、等级更高的医院,引导建设一批大型的文体设施等,将会对中心城的人口疏解起到较好的作用。2、多种供应模式,降低公共设施供应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凡是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采用政府直供式,如医院、学校等公益性设施。
16、凡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采用政府特许经营式,这是改革中城市公共设施供给模式转换的主体形式,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3、合理制定规范标准,预留各类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应对公共设施合理分级,通过比较研究,采用适合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尤其要重视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指标,规划要严格控制,作为强制性内容,提前预留。(二)相关要素分析 要明确慈溪主城区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方式,必须对慈溪的城市功能,整体空间格局及人口构成等相关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切合慈溪未来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1、区域角色(1)余慈中心城在宁波都市区中的定位 余慈中心城空间上包括余姚城区、慈溪城区
17、、余姚的姚北地区和慈溪的周巷片区以及三片之间的地带。余慈中心城定位是宁波都市区副中心、杭州湾地区专业性生产服务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未来余慈中心城必将成为带动余慈地区转型的核心,成为宁波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也是推动地区空间整合的关键。从整个宁波都市区的差异化发展来看:从区位条件的差异性看,余慈中心城在承接区域服务职能方面有潜在空间,尤其在发展专业性生产服务业方面有潜在空间。从自然文化资源的差异性看,宁波市中心城部分职能的薄弱为余慈中心城的职能发展提供了导向性,如文化、教育、科技信息、金融等方面的职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慈溪主城区在余慈中心城中的角色定位 余慈中心城与宁波中心城不同,
18、它是由三大独立的功能片区形成的组合城区,慈溪城区除满足自身的基础教育、医疗等基本设施配套之外,针对其自身的区位环境特点,在余慈中心城中将分担相应的宁波都市区副中心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余慈中心城规划中,市级的城市职能重点需要提升的职能有教育、科技信息、文化、体育休闲、商务会展等,新增市级的高级职能大多布局在核心区;片区级职能在余姚、慈溪两市现有的功能加以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协调、提升。余姚城区侧重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休闲、会展,慈溪城区侧重发展商务、金融、咨询;姚北-周巷片区侧重发展科技信息、市场、物流。在余慈中心城规划中,慈溪城市职能定位为慈溪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建设长江三角洲
19、南翼工商名城为目标。从该定位可以看出,慈溪城区在发展专业性生产服务业方面有潜在空间;同时根据余慈中心城三大片区的分工,慈溪城区在大型的文艺中心与体育休闲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人口构成(1)现状人口 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6 2006年全市总人口达 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02万人)。现状慈溪城区(按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划要求为 90 平方公里内)人口约 40 万人。年龄结构中,全市老年人 24.4万人,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人 5.378万人,占人口的 15.8%以上。(2)相关规划人口界定 慈溪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慈溪城区的发展规模:规划2020年居住人口 44 万。用地范围包括
20、浒山、宗汉、坎墩等三个街道和横河镇局部(不包括杭州湾新区)。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中确定慈溪城区的发展规模:规划 2030年实际居住人口 58万。用地范围包括浒山、宗汉、坎墩等三个街道和横河镇以及逍林镇部分(不包括杭州湾新区)。(3)人口基数确定 本次规划并未采取传统的人口增长公式重新测算慈溪城区人口,而是以慈溪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近期城市开发的特点,以居住用地容纳的人口数校核规划的总人口数,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基础数据。经测算,本次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面积为 20 平方公里,按照慈溪城区当前的居住区开发强度(每公顷约 300人左右),可容纳人口约 60 万人。而原先总体规划确定的 44 万人
21、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因此,规划根据土地容量预测至 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 5055 万人。同时,本次规划应在余慈中心城规划的总体框架下进行,则本次规划的人口规模应小于 58 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本次规划确定的人口基数为55 万人。同时规划除考虑上述必须达到的服务人口外,还需要适当考虑为主城区周边人口服务的因素,因此在具体设施布局中,规划也考虑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3、城市空间结构(1)总体规划界定 规划慈溪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中心、一基地、三条轴、四片生态绿地、六片区”。“一中心”由老城商贸金融中心区与新城大道行政文化会展中心区共同构成,沿大塘江、浒山
22、江、三灶江呈倒“Z”型分布的现代化城市中心。“一基地”即杭州湾新区工业基地,并预留远期扩展用地,建设新的慈溪经济开发区。“三条轴”慈甬路、新城大道、浒江路轴线功能。其中慈甬路作为城市的商业轴线,新城大道作为城市的行政、文教、会展轴线,浒江路及其向北延伸绿轴作为城市的管理商业、游憩、生态轴线。在此基础上,其中新城大道轴线与新城河改造形成的景观、生态功能相结合强化城市轴线功能,随着南北向轴线延伸与慈甬路轴线进一步完善,结合潮塘江改造在城市北部形成新的景观生态与游憩轴线。“四片生态绿地”即在主城的东北、西北各设一处生态农业观光区和生态绿地,西南、东南各设一个山体生态或主题公园。“六大片区”即中心区片
23、、城东片、城南片、经济开发区片、坎墩片、宗汉片等六大城市综合区。慈溪城区公共轴线的布局决定了整个城市基本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框架。同时,根据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衡化及现状行政区划的特性,需要进行分片区统筹安排。(2)规划实施情况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慈溪城市空间框架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在总规“东延、北拓、西连、南调、中提升”的新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不断向东向北拓展,新城大道综合发展轴也已初步形成,城区向东、向北继续拓展的趋势明显,城市面貌不断改善。但是,在新区建设初具规模的情况下,旧村改造的任务还相当重。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三北大街、新城大道等交通干线分布,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落后,跟不上发展
24、的需要。总之,从城市整体来看,除中心区片外,其余各片区的土地利用还需整合。(三)目标与定位 1、总体目标 科学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发展需要出发,建设完备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群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规划期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宜居”与“宜业”相适应的和谐城市。慈溪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7 2、分类目标 优先发展教育设施 优先实施教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统筹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结构调整,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
25、培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实现从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转变。加强医疗卫生设施 以全面提高市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着重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条件。调整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建设以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体育设施 逐步完善以城市及社区为基础的市级艺术文化、社会文化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配套体系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体育竞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维护宗教福利设施 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慈溪市 公共 服务 设施 专项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