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pdf
《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 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为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 XX 省的支柱产业,带动全省工业结构升级,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一)优势整车产品初步形成。XX 省在国内具有优势的整车产品主要是大中轻型客车、高档皮卡及多功能运动车(SUV)、各类改装汽车和摩托车等,涌现出宇通客车、XX 日产、少林汽车、华骏车辆、
2、北方易初等一批名优企业。2004 年,XX 省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中高档越野型多功能运动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25%、59%和 41%,均位居同行业首位,半挂车、专用车、摩托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2%、7.1%和 4.4%,分别位居国内第一位、第六位和第五位。(二)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2004 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1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2%。2005 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35 个百分点。风神轮胎、新航集团、中轴集团、远东传动轴、西峡水泵等 20 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汽缸套等 1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
3、国首位,载重子午胎、汽车空调、汽车轴承、减振器等成为国内骨干整车企业的配套产品,缸套、铝合金轮毂等进入世界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三)合资合作和产业整合明显加快。目前,东风汽车、中集集团、万向集团等大型企业分别控股了 XX 日产、华骏车辆和 XX制动器公司,中原内配与英国吉凯恩公司、天元铝业与 XX 戴卡和创通(XX)集团、XX 星光公司与德国开开特公司等一批新的合资公司已经成立,中航工业公司重组了豫北机械厂、平原航空设备公司和豫新航空设备公司,吉利集团等知名企业也纷纷看好 XX 省市场,正在加快与省内企业的合作步伐,为 XX 省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产业集群发展开始起步。XX 市
4、中牟县集聚了 XX 日产、XX 轻汽、XX 红宇 3 家整车企业和泰新内饰、国基贸易等十几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XX 定角集团等 20 家企业通过产品的总成和外协,在 XX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XX、XX、XX、XX、XX、XX 等地初步出现了各具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成为 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在看到 XX 省汽车工业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与国内汽车大省和发达地区相比,XX 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汽车产业总量小,缺乏竞争能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整车产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低,还没有一家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附
5、加值低,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还难以完全适应国际采购系统化、模块化供应的要求。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难以改变整体竞争力较弱的状况,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二、“十一五”期间 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环境 (一)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竞争环境和体制政策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是市场驱动下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999 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保持了年均 22.6%的高速增长。2004 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 500 万辆,居世界第四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2/7 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6、水平的提高,汽车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汽车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52010 年我国汽车市场年需求增长率为 1015%,2010 年整车需求量将达到8801200 万辆。2004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4440 亿元,其中,为整车配套约3000 亿元,维修市场 800 多亿元,出口约 640 亿元。预计 2010 年国内零部件销售额将达到11000 亿元左右,年增长率为 16.5%。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吸引了国有、外资和民间资本大量进入汽车行业,20002003 年全国汽车行业年均投资增长率达到 40.7%,推动了我国汽车产
7、能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汽车出口量也将大幅增长。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展开。由于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正在向新兴市场转移,我国、印度、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世界汽车厂商争夺的主要地区。到 2004 年底,世界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已在我国设立合资公司 530 余家,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随着跨国公司深度介入和国内厂家的竞相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明显下降。企业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供给和提升竞争力,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实施本地化生产,这为具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地区
8、发展汽车工业带来了机会。三是市场细分将使后起企业得到新的发展机遇。2002 年以来,面对国内 3 大汽车集团的绝对优势地位,以 XX 通用、XX 本田、现代为代表的合资企业,以 XX 奇瑞、XX 吉利为代表的内资企业,迅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加快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车型,利用价格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策略扩大市场份额,走出了一条开放型跨越式发展之路。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市场细分的进一步展开有利于后起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在开放条件下形成新的产品和技术平台,从而赢得后发优势和发展机会。四是专业化分工和集群化布局成为汽车零部件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组
9、织结构正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逐渐形成。整车厂实行最佳化跨 XX 购,零部件厂商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强化资质认证和标准化管理,做精做优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形成规模竞争力。汽车产业的区域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强,零部件企业向整车生产点转移,在配套地建厂,实行就地生产,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总成化和同步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群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形态。五是区域性产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国内钢铁、机械、石化、电子、纺织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大多数能立足国内,不少地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汽车工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对工业结构升
10、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各地政府普遍加大了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和扶持力度。目前,XX、XX、XX、XX等 20 多个省、市把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呈现出竞相发展的势头。相对于已有较好基础的省份,其他地区发展汽车工业面临较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二)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优势汽车产品具有规模扩 X 的市场空间。从市场前景看,大中轻型客车、高档皮卡及多功能运动车(SUV)、各类改装汽车和摩托车等产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公路客车国内需求将由 2004 年的 15 万辆增加到 2010 年的 30 万辆,皮卡由 13 万辆增加到 19.5 万辆,多
11、功能运动车由 22 万辆增加到 48 万辆,专用车由 51 万辆增加到 110 万辆,摩托车由 1720万辆增加到 4200 万辆。从企业条件看,XX 省客车、专用车已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竞争优势。宇通客车实现了与德国曼公司合资合作,对 XX、XX 等省市客车企业的整合已经完成,不仅国内产销量保持了同行业第一的地位,而且实现了向古巴、牙买加等国的批量出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少林汽车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具备了加快发展、形成规模的条件。以华骏车3/7 辆、新飞专用车为代表的专用车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产品不断更新,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日益凸现。福赛特公司东方红 M
12、系列重卡成功下线标志着 XX 省重型载货车制造技术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为下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拖集团与长葛奔马合作,突破行业管制障碍,在巩固低速汽车生产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轻中型载货车。因此,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基础和市场条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使业已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二是载货车、轿车和低速汽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公路建设和物流业发展为载货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年需求量将由 2004 年的 150 万辆增加到 2010 年的 220 万辆,其中 15吨以上的重卡及牵引车将保持 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
13、将促进轿车市场快速发展,预计我国轿车需求将由240 万辆增加到 620 万辆;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连接城乡交通需要为主的低速汽车年需求量将由 209 万辆增加到 360 万辆。XX 省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汽车销售中心,2004 年汽车销量达 63.4 万辆,比上年增长 39.7%。随着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XX、XX 市已成为部分汽车企业建设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的高度关注地区。今后一个时期,XX 省轿车、重型车、载货车、低速汽车等市场需求大的主流车型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三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具备做大做强的支撑条件。XX 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较快,一批零部件企业起点较高、产品质量优良、
14、规模效益明显,在全国同行业占有较高地位,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一方面,整车生产规模不断增加,使立足本地化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采购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XX 省骨干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优势将更加突出,进入国内外著名汽车厂商全球采购体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期。虽然 XX 省产业基础不如部分省(市)雄厚,但在国内对汽车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内部整合加快、市场细分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只要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开放带动,做大做强 XX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三、“十一五”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
15、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按照规模化、系列化、集群化、外向化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整合,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重点培育客车、乘用车和重型载货车 3 大汽车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专用车、低速汽车、摩托车 3 个专业车辆制造体系,以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车轮、汽车电子等 5 个品系为重点壮大 XX、XX、XX、XX、XX、XX、XX、XX 等 8 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新格局,实现 XX 省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二)主要目标 2010 年,XX 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目标是
16、: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 2200 亿元,其中整车 1000 亿元、零部件 1200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 660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3.5%,成为 XX 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规划重点项目 166 个,总投资 408.8 亿元,新增销售收入 1867.2 亿元,利税 223.5 亿元。到 2010 年,争取全省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 70 万辆(其中乘用车 26 万辆、载货车 23 万辆、客车 6 万辆、专用车 15 万辆),低速汽车 40 万辆、摩托车 350 万辆。(三)重点任务 1.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加快 3 大汽车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汽车 零部件 产业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