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pdf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年 月 日 第 2 页 共 12 目 录 一、编制目的.3 二、编制原则.3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介绍.3 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3 1.蜂窝、孔洞.3 2.麻面.4 3.混凝土骨料外显,整体颜色不匀.5 4.烂根.5 5.水纹.6 6.涨模.6 7.气泡.6 8.裂缝.7 9.表面不平整.7 10.成品混凝土外部损伤.8 11.表面显见模板缝痕.8 12.钢筋保护层不规范.9 13.拉杆孔漏浆.9 14.强度不足.9 15.强度离散性大.10 五、防治原则.11 第 3 页 共 12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编制
2、目的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和减少质量通病,保证结构工程内外在质量是全体参建者的共同目标。在实际施工中,做到防控结合,预防为主,力争把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二、编制原则 简洁、形象、实用、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介绍 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如配合比、水泥质量、砂石料规格、外掺剂性能与掺量、拌合时间、运输方式、施工工艺、养生方法、过程控制等因素的差别会造成混凝土质量参差不齐,可控性较差,从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通病,比如蜂窝、麻面、气泡、水纹、砂线、烂根、漏浆、孔洞、缺棱掉
3、角、表面不平整、颜色不一致、裂纹等。混凝土质量通病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和减少质量通病、保证结构安全是全体参建者的共同目标。在实际施工中,积极做到防控结合,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力争把混凝土质量通病降到最低水平。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蜂窝、孔洞(1)现象: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酥松、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原因分析:1)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砂浆骨料分离。2)混凝土中掺加各种外掺剂,具有引气作用,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3)混凝土下落高度大(大于
4、2 米)且未设串筒,或在罐车内不搅拌,或浇筑时用振捣棒拖拉导致混凝土离析。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5)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预埋件处,混凝土未振捣密实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6)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不到位不充分,局部漏振,易形成蜂窝、孔洞。(3)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保证拌合时间,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宜;检查砂率是否满足要求。第 4 页 共 12 2)混凝土运输车运料时要在罐车内以 2-4 转/分钟进行搅拌防止离析。3)模板拼缝严密,支撑牢固,防治大面积漏浆。4)混凝土浇筑时分层下料、振捣,
5、分层厚度不超过 30cm。5)振捣按振点等距离布置,采用粗细适宜的振动棒,在钢筋密集处或倒角处适当加强振捣,防止漏振。6)浇筑高度大于 2 米时设串筒或溜槽,并及时铲除散落到模板内侧边缘的混凝土中的大粒径石子,保证边部无聚集的大石子。严禁用振捣棒振赶拖拽混凝土,以防混凝土离析。2.麻面(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粗糙或形成许多小坑、麻点等,形成一个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2)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其表面粘附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放料时混凝土飞溅粘在模板表面时间过长失水凝固,致使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出现麻面。2)钢模板隔离剂(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混凝土被粘损,形成
6、麻面。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堵塞不密实,局部出现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4)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特别是大型结构,气泡未排出都集中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孔。5)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和外界温度差别较大,模板壁内侧水汽集结成霜。6)混凝土坍落度不合适。(3)防治措施:1)对选用的模板,用电砂轮彻底打磨,新模板必须打磨三遍以上,磨掉模板表层的氧化层,使模板表面全部出现光亮色,并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放料口位置贴上塑料薄膜防止放料时混凝土飞溅粘在模板上。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缝隙用厚度 5mm 的双面胶、原子灰等堵严。3)模板打磨完成后,立即涂刷优质脱模剂,钢模板可选用粘度小的油性脱模剂,如白油
7、或新机油、新柴油按 3:1 掺配,采用先涂后擦的工艺进行,力求涂刷均匀,薄薄一层即可,用干净棉布擦拭,不使用滚筒刷,保证无漏涂,无泪滴现象。所有模板使用同一品牌规格的脱模剂,以免影响成品混凝土的外观色差。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为宜,并保证振点均匀不漏振。5)混凝土浇筑时拌合料温度和外界温度温差不可太大。第 5 页 共 12 6)调整坍落度。3.混凝土骨料外显,整体颜色不匀(1)现象:拆模后,有混凝土骨料外显,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匀。(2)原因分析:1)使用的水泥、砂石料不是同一批号,混凝土拌合物砂率低,集料级配不连续,混凝土和易性差。2)模板表面污染、生
8、锈等打磨不彻底,脱模剂涂抹不均匀。3)浇筑时第一斗料粗骨料多、砂浆少,浇筑过程中逐车混凝土坍落度差别较大。4)混凝土分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5)养护干湿不均。(3)防治措施:1)材料分类堆放不得乱用,水泥尽量选用大厂家品牌,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 Mx=3.02.3,确保同一个结构物混凝土所使用原材料一致。2)保证混凝土的拌合时间,掺加适宜的外加剂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入模坍落度。3)掺加外加水泥用量的 5%-10%的超细粉调整配合比,降低水胶比,增加胶骨比。4)脱模剂涂刷均匀。5)浇筑开始时铲除模板底边部散落堆积的大粒径石子,严禁用振捣棒振赶拖拽混凝土,以防砂浆散失。6)混凝土保持连续施工进
9、行。7)立柱及墙身采用土工布+塑料布覆盖,顶部防水桶漫流养生;梁板及箱梁采用顶板、内室、两翼板下均采用自动喷淋养生方式,保证养生均匀、全面。4.烂根(1)现象: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浆顺模板从模板底部流出,底部混凝土面出现“烂根”。(2)原因分析:1)模板底部封堵材料的材质不理想及封堵不到位造成密封不严,引起混凝土漏浆。2)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大于 2 米,引起混凝土离析,造成底部混凝土“烂根”。3)混凝土运输车卸料时,第一斗混凝土易出现骨料多、水泥浆少,混凝土离析。(3)防治措施:1)立模前先在下承层表面抹砂浆带找平,等砂浆具有一定强度后,在砂浆带与底模间粘一层 5mm 第 6 页 共 12
10、厚的双面胶或橡胶条并压塞3至4层再生棉,在模底与下承层缝隙间抹一层砂浆堵漏,侧模要加固牢靠。2)浇筑高度大于 2 米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筑时铲除第一斗料中散落到模板内侧边缘的大粒径石子,保证边部无聚集的大石子,严禁用振捣棒振赶拖拽混凝土,以防砂浆散失。5.水纹(1)现象:拆模后局部有水纹状,类似波浪。(2)原因分析:1)水泥性能较差,混凝土保水性差、泌水率大。2)施工中未及时清除泌水。(3)防治措施:1)优先选用保水性好的水泥,保证拌合时间。2)连续浇筑,施工中表层混凝土若有明显泌水要及时清除,采取铲掉更换新料的办法处理。6.涨模(1)现象:由于模板加固不牢浇筑时模板涨出,导致混凝土平整度较差、
11、线形不一致。(2)原因分析:1)模板加固不牢或模板本身刚度不足,导致模板涨出。2)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侧压力将模板涨出。(3)防治措施:1)选用刚度大的优质钢模板,施工队加强模板加固措施;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加强模板支撑检查。2)料斗放料时,尽量靠近模板上口,以减少落差,混凝土下料落差严格控制在 2m 以内,混凝土浇筑时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 30cm,同时减慢放料速度,减小放料时混凝土对侧模的冲击力。3)模板支撑肋从钢管改为槽钢。7.气泡(1)现象:除个别大气泡外,细小气泡多,呈片状密集。(2)原因分析:1)使用的外掺剂具有引气作用。2)混凝土坍落度大,贴模板面的气泡含量多,振捣未能完全排除
12、。3)混凝土浇注至结构顶层时浮浆过多未及时清除,振捣时间不足。第 7 页 共 12 4)结构倒角或斜坡处,振捣棒上提速度过快,振捣不充分。(3)防治措施:1)配合比设计时谨慎选用外掺剂,通过比对试验确定选用适宜种类、剂量的外掺剂。2)坍落度不能过大,须在设计、规范允许范围内,浇注结构的下部时按高、中限控制,浇注上部时按低限控制。3)振捣施工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振捣时间,尤其是倒角或斜坡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并辅助用橡皮锤敲打模板,已尽可能多的消除气泡和水泡。4)混凝土浇注至顶层产生浮浆过多时,须及时清除更换新混凝土,并进行二次振捣;5)墩柱混凝土振捣时先从外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