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艺术成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的艺术成就.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轼的词 一.成就。(一)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二)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二.苏对词的变革,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1.晚唐五代来,词被视为“小道”。文人以游戏态度填词,认为词“方之曲艺,犹不逮焉”(胡寅酒边集序);柳永虽专力写词,推进词体发展,但未能提高词的地位。2.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观念。(1)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词外在形式上虽有差别,但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一致。因此常将诗词相提并论。(2)为词向诗风靠拢
2、、实现词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理论依据。3.为使词的美学品位能与诗齐,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1)语出与鲜于子骏,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2)内涵: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真实性情和人生感受。三.扩大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主要方向。(一)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爱情之词扩展为性情之词,使词可以充分表现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江城子密州出猎(继范渔家傲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改变词原有柔软情调,启南宋辛派词人先河。(二)表现人
3、生思考,增强哲理意蕴。1.人生短暂,命运易变,命运难以把握。“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2.但未否定人生,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乐观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较完整地表现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后,苏词抒情人物与创作主体进一步同一。(三)朝外在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生活场景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中宋柳永始将词境扩展到都邑市井、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靠近苏词大力描绘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还进一步
4、展现了大自然壮丽景色。1.具奔走流动气势的,如“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2.清新秀美的,如“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蘋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湖州作)3.把对自然山水观照与对历史人生反思结合,在自然美中融注入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4.借和谐宁静的山水,表现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5.前代词未关注过的乡村,如浣溪沙组词 5 首,多角度描写徐州乡村景色和生活情态;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四)贡献: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
5、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四.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以诗为词”。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表现:(一)用题序。1.苏之前词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唱法即可,故绝大多数无题序;苏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须说明词作所抒情志或事由。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此,苏词多用标题和小序,使题序和本文构成有机体。2.张先词题仅起交代创作时间、地点的作用;苏题序功能扩大:(1)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确定词中情感指向,如水调歌头小序。(2)与本文在内容上互补,如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序纪事,本文重抒发所引发的情感。3.好处:既便于交代写作时地和缘起,也可丰富和深化审美内涵。(二)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1.替代性、浓缩性叙事方式和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神子密州出猎。2.“以诗为词”本质上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词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主要供人阅读,注重抒情言志自由,遵守音律而不为音律所拘。因此,苏词挥洒如意,激情丰沛,想象力丰富,语言变化自如。虽多数词风格接近婉约柔美之风,但有相当数量作品体现奔放豪迈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