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pdf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1.反复诵读,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 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 24 课课前预习卡 第 1 课时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体裁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2.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五从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二、学习十五从军征【设计意图
2、】本环节学习十五从军征,先引导学生了解“乐府诗”及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从诗歌朗读、诗歌翻译、内容分析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理解诗歌。1.了解“乐府诗”及写作背景。(1)乐府诗 乐府: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而来。汉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歌诗”,魏晋南北朝人始将其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故乐府诗者,主要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2)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非常残酷。在汉朝,男子 23 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 56 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
3、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2.正确朗读诗歌。(1)读准字音。生朗读诗歌,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冢(zhng)累累(li)狗窦(du)雉(zh)旅葵(ku)舂谷(chng)羹饭(gng)饴(y)(2)读对节奏。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节奏划分齐读诗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3.理解诗歌意思。(1)小组合作,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
4、共同翻译诗歌意思。(2)师明确译文。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十五从军征“句段精析”栏目。4.具体赏析诗歌。(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预设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作用:衬托出荒凉的景象,烘托人物悲凉的心情。(2)说说“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这四句诗的表达效果。预设 这几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几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预设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
5、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想回家,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景象荒凉)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4)本诗的主题是什么?预设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园荒芜、凄凉破败的情景,由此希望落空,内心感到悲哀茫然,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5.生根据上面的分析,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三、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设计意图】本环节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从诗歌朗读、诗歌翻译、内容分析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理解诗歌。1.
6、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写作介绍 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2)写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
7、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2.反复朗读诗歌。(1)读准字音。生朗读诗歌,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裘(qi)锦衾(qn)瀚海(hn)阑干(ln)饮归客(yn)风掣(ch)(2)读对节奏。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师出示本首诗的节奏划分,生齐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
8、/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理解诗歌意思。(1)小组合作,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共同翻译诗歌意思。(2)师明确译文。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句段精析”栏目。4.分析诗歌内容。(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预设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图景?预设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八月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营饯别图、雪地惜别图这四幅图景。(3)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预设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
9、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为咏雪名句,请赏析其妙处。预设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两句细节描写的作用。预设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6)诗的最后两句“山回路
10、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5.有感情地诵读。生根据上面的分析,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四、布置作业 1.背诵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将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一篇小作文。要求:在原诗的基础上扩写,增加细节。不少于 300 字。第 2 课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潼关怀古 1.熟读并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山坡羊潼关怀古。2.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
11、歌的情感。3.赏析诗歌的语言,从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两首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本课的剩余三首作品,看看这三首作品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设计意图】本环节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从朗读、翻译、内容分析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理解作品。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
12、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 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要求加强作战准备,激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但所提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自身亦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yn)山一带。晚年韩侂(tu)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任镇江知府时所作。镇江,又名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
13、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朝廷抵御金兵南下的江防前线。作为守令,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总是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述志的著名词作。2.反复朗读。(1)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内容。(2)读对节奏。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节奏。师出示本首词的节奏划分,生齐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理解词作意思。(1)小组合作,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共同翻译词作意思。(2)师明确译文。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句段精析”栏目。4.具体赏析。(1)作者
14、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预设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三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预设 “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3)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孙权“年少万兜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 曲五首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