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pdf
《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主要从三方面讲解: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介绍了主要环境问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全球主要环境问题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的形成原因和危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心理对环境问题产生一种危机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详细解释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 持续发展观。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2、:愿景与行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分析了世界、国家、个人等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让学生清楚自己该 如何去保护地球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教学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3.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及行动纲领。4.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指出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影响,并分析解决措施。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及行动纲领。2 人
3、地协调观:结合相关资料或具体案例,探究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老师】导入:在人类历史上,亚洲西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如今,它却掩埋在茫茫沙漠之中说说古巴比伦地区的地理环境。古巴比伦文明为什么未能持续发展?【学生】思考、自由回答【老师】预知答案,请听下面讲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老师】首先我们一起看看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学生】听讲、
4、划重点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14 页并查阅相关资料,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具体表现有哪些?然后举手回答【学生】阅读、思考、查阅资料、举手回答【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展示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板书)1、主要环境问题(板书)资源耗竭: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酸雨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生态破坏: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请同学阅读课本 114-116 页,小组相互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分别说出人
5、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学生】阅读、讨论、查阅资料、小组代表回答【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展示(1)资源耗竭(板书)成因:地球上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掠夺式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资源索取大于资源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短缺 成因: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量大;人类对能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能源、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能源、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适度开采,均衡生产;合理节约使用;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水资源短缺 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淡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人口
6、增加和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防治措施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筑水库;人工增雨;淡化海水;合理利用地下水。节流: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水源,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土地资源短缺 原因: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公共交通、城市建设等占用土地。防治措施: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2)、环境污染 原因: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大于净化。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乱砍滥伐,大气温室效应增强;气候的变化。危害:加速了
7、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并导致沿海低地遭海水侵扰,以及持续高温、干旱、飓风、特大暴雨与暴雪等灾害事件增加。4 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 成因: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的排放。危害:使大气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地区(如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威胁地球上的生命。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 成因: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的排放。危害:使大气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地区(如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威胁地球上的生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 污染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原因:工业和生活“废水”以及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危害:水体中的植物、鱼类
8、死亡;危害人、畜健康等。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等。土壤污染 原因: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污染物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危害: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防治措施: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5 固体废弃物污染 原因: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播疾病;
9、有害废物危害人类健康;占用耕地,加剧耕地短缺。防治措施: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产生噪声。危害:损伤听力,影响身体健康,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防治措施:改进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机械摩擦,改变喷口形状;采用吸声,隔声装备;阻断传播途径;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对接受者进行防护,除了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外,可采取各种个人防护手段,如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放射性污染 原因:放射性物质泄漏。海洋污染 原因: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3)、生态破
10、坏 原因: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不合理用水。森林破坏 原因: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措施: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地退化 6 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虫害、鼠害的影响等。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防治措施: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保护牧场的措施:水土流失 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人为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减产;引发泥石流,加剧洪涝灾害,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
11、措施: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措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禁止滥捕滥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小结并展示:7 【学生】识记知识【老师】从刚刚认识到的环境问题,同学们发现这些环境问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展示 8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老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 117 页,分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探究某区域的环境问题。并由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合作探究 1】探究某区域的环境问题 探究环境问题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空间,一般可分为以下
12、步骤:选取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梳理出该问题形成的因果逻辑关系。找到该问题中利害关系的主体及其大致的地理分布范围。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在某个空间尺度范围(例如全球、国家、地方)选取一个环境问题为主题,准备三分钟演讲,与同学分享 【学生】阅读、思考、相互讨论、举手分享成果【老师】针对性的鼓励、表扬,并补充【老师】过渡:环境问题很多都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发展造成,那怎样才能既得到发展又不产生环境问题呢?答案是可持续发展。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又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17-118 页得出答案,并回答。【学生】阅读、归纳、举手回答 9【老师】针对性的鼓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 必修 第二 地理 第四 可持续发展 获奖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