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研究.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研究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研究【内容提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有如雨后春笋,各类创新论文比比皆是,教育战线上呈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态势,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如此,对课堂提问艺术进行科学有序地探究,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我认为还是尤为关键。再者,目前老师们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甚少,提问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全面地探究。本文就是对课堂提问艺术的科学性,艺术性,提问类型,方法运用诸方面力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关键词】:重要性 科学提问 灵活运用 求异思维【引言】课堂提问是启发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提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启发性教学能否真正得以贯彻,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没有好的提问,学生往往会“启而不发”,达不到预期之效。因此,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提问艺术的高低。一、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言下之意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回答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来实施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回答的形 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
3、理来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含着学生的提问。但主要的是指教师的提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同时,它也是一把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尺子。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提问艺术与教学质量成正比,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课文知识的掌握就越深,教学质量也就越高。明代着名学者陈献章认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张平南先生说得好:“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是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提问就像投入池水的
4、一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及探索的浪花。”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技能,才会有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苏联着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由此,我认为:谁要想领导好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谁就要精通提问的科学、技巧和艺术。教师随随便便,信口乱问,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起副作用;问题太易,学生不需经大脑思考,随口可答,无味更无用;问题过难,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最终还是一筹莫展。久而久之,反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提问的
5、科学性,技巧性和艺术性,势在必行。二、探索科学的提问艺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前提和关键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场如战场”,如没做到知己知彼,怎么可能百战百胜呢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出一些有价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且通俗易懂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发展其思维,真正达到本堂课教学之目的。1、提问要考虑教材的基本结构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要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教给学生,这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考虑知识的基本结构,把教材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顺序,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分析重点、难点
6、及关键所在,把每部分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循序渐进地提问。同时,提问还应考虑教材的思想内容,做到文道结合。2、提问要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学生。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提问,力求有的放矢。下等生不提过难的问题,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无论问题回答对与否都应以鼓励为主,克服其自卑之心,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中等生可提一些稍难问题,但同样也要以鼓励为主,逐步地培养他们的能力;优等生宜避免一些不经大脑思索张口即答的问题,应提一些较难的有利于开发其大脑的较难问题,此外还可以留一些须课外调查研究之后才能回答的课外思考题。学记中: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 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
7、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之,此皆进学之道也。这不仅是教学之道,更是提问之道。2)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程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知识不断同化旧知识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原有知识为支点,获取知识即提取原有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提问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不能提超越现有知识的高难度的问题。问题的难易设计应考虑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并应经过脑力劳动后才能解答的。诸如那种“鸡蛋碰石头,哪个破”“春风杨柳多少条”六亿神州怎么样之类的无聊乏味,教者却还津津乐道的蹩脚的问题,还是少提为妙。第二、课堂教学中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提问方法。1)直接间接提问法。直接提问就是把一个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8、,决不拖泥带水,故作姿态,它具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之特点,这也是教者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问法。而间接提问却是拐弯抹角地提问,问在此而意在彼,它具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效,曲径通幽之感,发人深省。例如,教学故乡中三个“辛苦”时,就可采取直接间接相结合的方法,问(1)查查词典“辛苦”一词是什么意思(2)本文的三个“辛苦”都是指身心劳苦吗(3)既然不全都指身心劳苦,那么,它们又各自有什么含义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三个“辛苦”的不同含义。2)单一连续提问法。单一提问就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即达到目的。而连续提问则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连续的多次提问,让学生连续回答。它可分为分析提问和综合提问两种
9、。前者由抽 象到具体地提问,后者是由具体到抽象地提问。两种方法都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连锁式的提问法,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马玉祥烈火救儿童”一段时,就可采用连续提问法:(1)文章是怎样描写火势的(2)火势紧急,摆在马玉祥面前的有哪几条路(3)马玉祥选择了哪条路(4)马玉祥是怎样在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5)马玉祥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6)所有这些表现他具有怎样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7)你读了这一段感人的事迹后有什么感想(8)你如果也遇到类似情形,你也会像马玉祥一样吗 通过以上连珠炮式的提问,马玉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舍生忘死的高贵
10、品质赫然在目,同时学生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感染,起到了育人之目的。3、具体抽象提问法。具体提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形象具体,学生一听即明白,它可以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针对问题,各个击破,了解细节,细细品味。而抽象提问则指把内容较概括地问,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居高临下,统观全局。两种方法应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断然分开显然不行,而要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要归纳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时,不能一开始就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样提问学生感到太抽象,无从下手。教师应着力把问题具体化,分解出若干能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修辞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逐个进行讨论,每一点归纳一句话,最后再把几方
11、面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本文的写作特点。4)争议提问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多个答案,让学生逐个进行思考讨论。这样学生就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要对所提问题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论证。例如教狂人日记分析“狂人”这个人物形象时,教师先介绍学术界的几种对“狂人”形象的不同观点,如“战士说,狂人说,寄寓说,象征说”等等。然后教师提问:(1)你对这种说法是怎么看待的(2)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特点。(3)除此之外,你对“狂人”形象还有什么新的见解你眼中的“狂人”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这也符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三、要提高课堂教学提问质
12、量,教师必须善问会问 1、在关键的内容上设问 课堂提问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图花样。应该抓住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章节和词句,针对教材重点,难点或关键,针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一个或几个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达到一定深度、力度的问题,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讲鲁迅的呐喊自序时,文章多次出现“梦”字,我们就应抓住这个“文眼”提问:呐喊是作者年轻时做过许多梦而未能全忘的那一部分,那么这梦究竟是什么呢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就较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选材的意图了。2、在内容的矛盾处设问 不少课文在内容
13、上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之处,其实深究起来正是作者落墨着力之处。在此作问,既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深理透,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属短衣帮之行,“穿长衫”说明又是有钱的长衫帮之列,看似矛盾,却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在此提问,也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起伏跌宕,使他们激情迸发,让他们学生分析问题又解决问题,通过提问分析,一个死爱面子,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形象便栩栩如展现在读者面前。3、在内容重复处设问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或反复、反问等)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在这样的地方提问,可以引
14、导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的内涵。例如最后一次讲演重复句在全文用得较多,“无耻啊!无耻啊!你们完了,快完了”等等,一句比一句强烈,充满对反动派的无比仇恨,宣判他们必然灭亡的下场,抓住了这样的句子,就等于抓住了讲演者强调的思想内容。4、在文章的题眼处设问 题眼是课文中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如抢财神的“抢”字,表面上有“人家不同意,硬拿”之意,含有贬义我彩,而实际上是表现出农民朋友的一股强烈的科学种田的热望,对科学技术的殷切之情,反映出了文章的主题。此外,还可在文章的突出处、细节处、含蕴处、事物联系处、学生难懂处提出设问,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
15、四、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力求清晰、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使学生一听即明;反之,教师语言罗唆,含糊空洞,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反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分歧增多,影响教学效果。第五、教师提问时的语气应温和,切忌骂人式的提问,应把他们看成与自己处于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的紧张的恐惧心理,发挥出更佳的答问水平,每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定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允许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不但可以与同学辩论,也可以与老师辩论,切忌粗暴地压抑,或者简单地作出判断,古人说得好“师生驳问,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三、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第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有疑敢问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
16、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小学生年龄小,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当他们在愉快的氛围 中时,思维特别活跃,积极思考,愿意表达,主动参与。反之则处于被动地位,消极地坐听。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提问的情绪,创设愉快学习的氛围。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则下次他们就会更积极地提问。当学生提问
17、不正确时,得到纠正和指导,而不是斥责,则下次他们还会去试着提问题,积极思考。当学生有了问题后,不敢举手,脸上现出犹豫之情时,教师和颜悦色的鼓励,会促使学生迈开大胆发言的第一步。当你的班级里消灭了陪坐生,消灭了提问发言的死角时,你的班级就形成了课堂上的最佳学习状态。为了巩固这种状态,我把学生分为几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优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问题提得好的就可以得到奖励,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运用成功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上榜挂大红花,为了争取这一荣誉,学生们积极预习,熟读,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
18、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同时也得到了思考、质疑后的新发现,学习充满了乐趣。第二、教方法,让学生有疑会问 让学生学会提问题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质疑和提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将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着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而要学生会提问,那不是 你让他提问,给予和谐的氛围就能做到的。能力的形成不是
19、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下一番工夫。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根据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维脉搏,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1.在文章题目及文字整体结构上提出问题 新的教科版教材不再有课前的预习提示。但我觉得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进入段篇的教学,预习时还是有章可循的。于是我设计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提纲。其中针对文章题目及整体结构我要求学生想一想“文章确定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全文写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的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上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循着这个提纲指引的方向去思考,找出疑问
20、就不难了。例如,针对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母亲的账单这个题目,学生提出了:“文中有两张账单,为什么课文题目确定为母亲的账单而不是儿子的账单或 两张账单。”“文题就确定为账单,与母亲的账单哪个好”这些问题切中文章的中心,提得多么好。在针对文章内容预习时,学生又提到“题目是母亲的账单,那么文章只写母亲的账单,不写儿子的账单行不行”这样能引导其他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习惯和能力,在课外阅读时,即使没有预习提纲,也能够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思考了。2.针对词句标点进行提问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由于受知识面狭窄的限制,常常遇到很多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标点。我让学生找出那些通过查字典仍然解决不了
21、的东西,拿到课堂上来提问。我指导学生先找出词的本来字意义,再思考 同的用处,提高读写能力,比教师在他们作文本上批一百次“内容空洞、不具体”要管用得多。长期如此,学生提问意识增强,质疑问难的质量越来越高。学生探索精神也越来越强,课堂上形成了主动、活跃、热烈的学习氛围和局面。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希望的那样:学生“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坐听老师之讲说”了。这不正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所希望看到的场面吗!(结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质量,问题设计的科学、实用且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与关键,同时与学生形成一种默契的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相信:课堂教学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课堂提问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艺术,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究。(参考文献)1、浙江教育出版社 刘凤语主编人民教师手册 2、磐安县中语会第四届年会获奖论文集 97、2 教贵善问 3、北京教育 1998、3 给足五分钟自由提问 4、教学月刊 1991、3 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 5、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组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6、肖长林编着 北京教育出版社 教育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