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强化训练_1.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专题强化训练(五)一、选择题(2019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模拟)位于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岛拥有世界最大珊瑚礁,生活着成群的海鸟。19 世纪老鼠被带至该群岛的部分岛屿,其中鼠患严重的岛屿珊瑚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科研人员发现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 2.5 倍。据此完成 12 题。1导致鼠患岛的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老鼠啃噬珊瑚礁 B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 C老鼠导致鸟类大量减少 D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 解析 根据材料“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 2.5倍”分析可知,鼠患岛的老鼠使海鸟大量减少,其海鸟粪便相应减少,最终导致鼠患岛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而老鼠啃噬珊瑚礁;老
2、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 正确,A、B、D 错误。答案 C 2恢复鼠患岛上含氮量的措施是()A植树造林 B从邻岛引进鸟粪 C加强鸟类的监测 D大规模灭鼠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鼠患是导致鼠患岛含氮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恢复鼠患岛的含氮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灭鼠。而植树造林、从邻岛引进鸟粪、加强鸟类的监测,并不能有效恢复鼠患岛含氮量。故 D 正确,A、B、C 错误。答案 D(2019陕西省西安市第三次质检)10 年被认为是刺槐林生长的速生点。下图为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以及对照荒草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图(图中数据为各样地不同监测
3、点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据此完成 34 题。3图示不同林龄的刺槐林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解析 读图可知,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不同林龄的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 正确。答案 C 4 50220 cm 土层,10 年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耗水量大 B生长旺盛,需水量多 C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 D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 由材料可知,10 年是刺槐林生长的速生点,因此相对15 年和 20 年刺槐林,10 年刺槐林生长旺盛,消耗土壤水分多,所以
4、50220 cm 土层 10 年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较小。B 正确。答案 B(2019湖北省宜昌市 4 月调考)为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 59 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当地前几月的水热条件呈正相关,且植物覆盖度、植物高度与生物量大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 57 题。5关于祁连山南坡四块样地生长季地上生物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7 月四地地上生物量差异最小 B8 月乌鞘岭地上生物量最大 C59 月祁连和野牛沟的地上生物量变化不一致 D59 月乌鞘岭和门源的地上生物量变
5、化一致 解析 读图,祁连山南坡四块样地生长季地上生物量,5 月四地地上生物量差异最小,A 错。7 月乌鞘岭地上生物量最大,B 错。59 月祁连和野牛沟的地上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C 错。59 月乌鞘岭和门源的地上生物量变化一致,D 对。答案 D 69 月乌鞘岭和野牛沟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其自然原因可能是()A野牛沟距海更近,9 月累计水分更充足 B野牛沟气温回升慢,植被萌发迟缓,9 月之前地上生物量处于累积阶段 C乌鞘岭距海更近,9 月水热组合更好 D乌鞘岭 9 月受冬季风降温更明显,气温较低 解析 9 月乌鞘岭和野牛沟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其自然原因可能是野牛沟纬度较高,气温回升慢,植被萌发迟缓
6、,9 月之前地上生物量处于累积阶段,B 对。野牛沟位置偏向西北方向,距海更远,9 月累计水分较少,A 错。乌鞘岭距海更近,9 月降水少,气温较高,水热组合较差,C 错。乌鞘岭 9 月是秋季,受冬季风降温不明显,晴天多,气温较高,D 错。答案 B 7若考虑放牧强度对植被覆盖度和植物高度的影响,关于放牧强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祁连门源 B乌鞘岭野牛沟 C野牛沟门源 D祁连乌鞘岭 解析 若考虑放牧强度对植被覆盖度和植物高度的影响,乌鞘岭降水量大于野牛沟,但植被覆盖度、高度较低,说明放牧强度较大,乌鞘岭野牛沟,B 对。不能判断祁连门源、野牛沟门源、祁连乌鞘岭,A、C、D 错。答案 B(2019辽宁省
7、大连市第二次模拟)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在任一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下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 89 题。8图中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最为显著的是()A38N 山体 B39N 山体 C40N 山体 D无法确定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曲线表示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同一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的海拔高,外部分布的海拔低,山体效应的表现为增温效应。落基山脉由于山体效应,使得山体内部的温度较高,比较三幅 10 等温线分布图可知,38N山体内部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大,故山体效应最为显著,A 正确
8、,故选 A。答案 A 9导致图中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A吸收太阳辐射多 B反射的太阳辐射少 C大气逆辐射强 D吸收地面辐射多 解析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造成图示结果山体内部气温较高,直接原因是同一海拔高度上,山体内部比山体外部离地面更近,所以同一海拔高度的大气在山体内部吸收的地面辐射 更多,故温度更高,D 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很少,A 错。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反射和大气逆辐射都较弱,且大气逆辐射、反射不是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B、C 错。答案 D(2019陕西省汉中市第二次质检)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
9、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011 题。10 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坡度 C海拔 D坡向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选 D。答案 D 11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 D温带针阔混交林 解析
10、 图中山体处于亚热带区域,褐红壤地带位于山体内部的河谷地带或较低海拔的坡地,降水较少,难以发育森林,故该地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灌丛或草类植物,选 C。答案 C 二、综合题 12(2019江西省樟树九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黑龙江阿穆尔河是流经中国东北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它有两处源头北源和南源,南北两源在中国漠河西洛古河村汇合后称黑龙江,东流至俄罗斯境内称阿穆尔河,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黑龙江“观开江”是难得的旅游体验。2018 年 4 月 11 日,黑龙江省水利厅官方网宣布,黑龙江全线开江。开江分为“文开江”和“武开江”,“文开江”就是江面的冰慢慢融开,水面逐渐开阔,冰面逐渐向两
11、岸收缩直至慢慢消失;而“武开江”则十分壮观,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间无数冰块顺江直下,称为“冰排”,咆哮的江水夹带着冰排,前呼后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巨大的冰块撞在一起,形成冰山,冰块在江水中上下翻滚,场面轰轰烈烈。随着冰面解冻,憋屈了四、五个月的鱼儿也都被唤醒而“鱼贯而出”,这些鱼儿称为“开江鱼”,鱼儿肉质非常紧密、不肥不烂,异常鲜美,与其他时节的鱼或海鱼有很大区别。“开江鱼”的产量小,纯正的“开江鱼”价格不菲,有的几乎卖到“天价”。(1)分析形成“武开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说明黑龙江阿穆尔河“开江鱼”肉质异常鲜美的理由。(3)“开江鱼”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试说明其原因。解析(1)据材料“不
12、知什么时候,突然间无数冰块顺江直下,称为冰排”,可知下游江面先于上游提前开江、上游有足够的冰面囤积、天气突然升温是形成“武开江”的必备条件。(2)“开江鱼”的肉质异常鲜美体现在它的纯天然和纯野生,区域内污染小。“开江鱼”的肉质异常鲜美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鲜活上,鱼在冬天是很少进食或基本不进食的,整个冬季的生存基本是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系。由于黑龙江阿穆尔河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肉质紧密,这也是“开江鱼”异常鲜美的重要原因。(3)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答案(1)河流下游河段先于上游提前开江;冬季气温低(或冰层融化后突遭降温),导致上游江面有大量的冰面囤积;短时间内气温迅速上升,江面的冰
13、快速开裂;在河道狭窄或弯度较大的江面区域容易发生“武开江”。(2)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肉质紧密;冬天江面结冰,河中食物少,鱼儿体内的脂肪消耗多、体内废物排放较为干净;河流 污染少,水质洁净。(3)纬度高,水温低,影响鱼类生长繁殖;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长速度慢,食物较为短缺;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渔民们为了利益而过度捕捞。13(2019河南郑州一中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金沙江景观壮丽多彩,每年都会吸引来大量游客。游客在金沙江干流河谷拍下的照片(图甲)中,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被称为“干热河谷”。材料二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图乙)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东西两侧分别为金沙江谷地和澜沧江谷地。保护区内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在海拔 2300 m 以下,为疏林灌丛草坡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拔 30003200 m,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 32004000 m 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图丙为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1)分析图甲中“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原因。(2)推测疏林灌丛草坡、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出现的坡向,并说明理由。(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解析(1)图示金沙江与两侧山脉都呈西北东南走向,而该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
15、风影响,则山脉与风向垂直,河谷位于背风坡,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干热少雨,故植被稀疏、枯黄。(2)依据三种植被类 型与分布高度,可判断该坡降水量随高度升高有较大的变化;图示东、西坡随高度升高降水变化情况不同,其中西坡在 3400 米以下降水量变化不大。(3)图示该保护区所处纬度低,位于横断山区而海拔高,降水差异大,据此分析即可。答案(1)山脉走向与季风风向垂直;金沙江干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2)坡向:东坡。理由:东坡随海拔升高降水量的变化大,海拔2300 m 以下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疏林灌丛草坡带;海拔 30003200 m,降水较多,气温较高,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 32004000 m 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微弱,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而西坡降水量的变化较小。(3)所处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和高原气候的交汇区,自然环境多样;海拔高,相对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受地形和坡向影响,降水条件差异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生态较原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