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汇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初一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汇总.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及运用(35 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随君直到夜郎西。潮平两岸阔,。但愿人许久,。,江春入旧年。沾衣欲湿杏花雨,。乡书何处达,。,;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天净沙 秋思中干脆表现诗人羁旅之愁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 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 ni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兴奋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嘹亮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及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响亮地响着。依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
2、分)酝 ning()应和()响亮()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1 分)改为 “呼朋引伴地卖弄嘹亮的喉咙”中“卖弄”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 。(1 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B 苏教师耐性地订正并指出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C、学校在校门口支配教师值班,是为了防止平安事故不发生。D、理论证明,一个人学问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 分)A.天刚蒙蒙亮,大家都来到公园里,小挚友们欣欣然地,呼朋引伴,放开了风筝;老人则玩起了太极拳,舒活
3、舒活筋骨。B.过节了,初一(16)班的同学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C.宠爱专心倾听屋檐上积攒良久的雨水,淅淅沥沥敲打地面的天籁之音。D.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穿,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名著题:(7 分)阿长及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很多别的人称“阿长”为长妈妈。我曾因“长毛”的故事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这种敬意完全消逝是因为:,后来长妈妈扶植我寻购到了我渴求已久的绘图 ,长妈妈称之为“三哼经”,使我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2 分)阅读五猖会选段,结合相关情节答复问题。(5 分)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4、。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为什么“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2 分)父亲的这种教化方式,有什么不妥之处?(3 分)6、综合理论。(7 分)读下列材料,答复问题。材料一:语文课上,教师强调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材料二:据调查,如今大多数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课外补习班,玩嬉戏,聊 QQ,发微信占据了,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材料三:看书的外国人及玩手机的中国人一文报道:和国外通
5、勤族宠爱在公共交通上读书相比,中国人则更宠爱掏出手机刷微博、微信。记者出差看到有三位外国人及三位国人在候车,外国人只是静静看书,或互相间轻声闲聊;国人则是人手一部手机,低着头,不停地把玩着。针对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国人读书现状的看法(2 分)为营造多读好书的气氛,请你举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 分)同学李明除了做教师布置的的课堂作业,其他课余时间都在玩嬉戏,写作时费尽心机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他父母伤透了脑筋,劝他多读点优秀的课外书籍,他说书有什么意思,玩嬉戏多爽,假如让你去劝告,你会怎样说?(3 分)二、阅读理解(55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 小题。(7 分)月
6、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舍弟:家弟。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场宵禁。边秋:秋天际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方兄弟,一雁,比方兄弟分散。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长:始终,老是。不达:收不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及唐将李光弼激战。7、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家乡明”?(3分)8、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小题。(15 分)【甲
7、】陈太丘及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及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及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及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管宁: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xn):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共:一起。尝:曾经。乘轩(xun)冕(min):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
8、贵车辆,这里指贵官。如故:像原来一样。如:犹如,似乎。故:原来。废书:放下书。废:停顿。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如今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子:指你。吾:我。9、说明加点词的意思。(4 分)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捉而掷去()1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管挥锄及瓦石不异。11、【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3 分)12、【乙】文管宁割席对华歆说“子非吾友”的缘由是什么?对你有着怎样的启示?(4 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小题。(16 分)雨落心头 王之京
9、 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春天的雨是()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观赏无声润物的温柔,它似乎怕烦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似乎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夏天的雨是()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
10、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雪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秋天的雨是()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袱着白茫茫的花,犹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犹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冬天的雨是()的,虽稀有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呈现出北国的雄浑及
11、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惊奇,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挤眼间,又化为乌有。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13、将 A“狂放”,B“迷人”C“冷峻”,D“喜悦”四个词归位于第段中的括号内,其依次应是 。(只填字母序号,4 分)14、第段中详细写“风也识趣”的句子是哪几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些句子,说说好在哪?(4 分)15、第段中“雪便舞起来”中的“雪”字为什么加上引号?请加以说明。(4 分)16、下面这段文字选自课文雨的四季,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给读者全方位的感受。雨落心头中也有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新 初一 语文 上册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