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考'语文总预习复习四记叙文阅读专题栏目12记叙文阅读.doc
《2019年度中考'语文总预习复习四记叙文阅读专题栏目12记叙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中考'语文总预习复习四记叙文阅读专题栏目12记叙文阅读.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针对训练第 1 讲 概括要点、鉴赏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段落作用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太阳每天从土墙上升起嵇绍波太阳高过房顶的时候,国旗准时从高地上徐徐升起,高地是当年谷姓地主堆垒起来的土墩。土墩上有座老宅,经过简单的修葺,成了教室,教师是一个上过私塾的老头,既当校长又当校工。老头的严肃是出了名的,即使大人和他说话也是低眉顺眼,更甭说我们这些读书的学生娃,远远望见他的身影,立即绕道而行,恨不能遁地而去,背地里我们都叫他“老夫子”。那天,当看见国旗在土墩上空高高飘扬的时候,我惊得在上学的路上撒腿狂奔,只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我眼前不时晃动着老
2、夫子竹竿似的身影,想象着他背着双手一脸严肃地站在那儿,仿佛随时准备抽出藏在身后的戒尺,抽打我的手心。我边跑边胡思乱想。如预料的一样,我被老夫子堵在了门口老夫子不松口,我一步也不敢跨进教室。我低垂着头,一声不吭等待老夫子发落教室里同学们跟着老夫子一起朗读课文,我忽然间很羡慕他们。那一刻,我感觉北风刺骨,教室门前楝树上麻雀的叫声特别刺耳,仿佛在讥笑我。许久,老夫子才抬起头来,拿灰白的眼睛冷冷地瞅着我,我感觉阴冷的寒气从地底升起,透过我的布鞋底,慢慢往上爬意外的是,老夫子并没有惩罚我,而是板着脸说了一些之乎者也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声音很大也很响,对我似乎也对教室里所有的孩子说。老夫子默
3、默地转过身,缓缓地举起右手,然后用力向下一挥,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我终于走进了教室,心神不定地翻着课本,有些庆幸,也有些惊讶,更有些不安。通常,迟到的学生是不让进教室的,要捧着课本站在门口,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老夫子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折磨”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还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小二子在家吗?”忽然听到一个人和父亲说话,声音很熟悉,但我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还在睡觉呢!”陡然间,父亲的声音变得恭敬起来,“啊是老先生。”老夫子告状来啦,我脑海中一闪,连滚带爬地躲到了床底,支撑着双臂伏在地上,紧张地看着床外面。老夫子和父亲的谈话我听得一清二楚,老夫子只是谈我如何聪明、有前途之类褒扬的
4、话,闭口不谈我在学校是如何的顽劣,父亲唯唯诺诺地应着。我心里先是一阵感激,接着又是一阵内疚。阳光逐渐向床底延伸,我又饿又冷,双臂又麻又酸。我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从床底下钻出来,怯怯地走进堂屋,低着头等待老夫子训话。老夫子没有训我,严肃的脸上出现了少见的冰雪初融的温暖,低声询问我的学习。末了,问我上次迟到的原因,父亲解释说,早上干活儿迟了,忘了时间。老夫子目光温和地看着我,伸出瘦得有些嶙峋的手,摸了摸我的头,说:“鲁迅小时候给父亲抓药迟到了,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警示自己以后不要迟到。”老夫子忽然不再说话了,目光从我的脸上移开,越过我的头顶,落在我身后那面土墙上。阳光正像金色的海水慢慢在土墙上爬升
5、。老夫子怔住了,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又摸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一笔一画沉稳缓慢,仿佛石匠在雕刻花纹。然后老夫子站直身子,专注地等着阳光在墙上一点点爬升,画下一条条直线,记下一个个时间土墙上,只有那金色的海水在上涨、漫溢,最后老夫子在墙上画下重重的一笔,将粉笔头慨然投在地上。他看着土墙上一行行粉笔字,长叹一声,拂袖而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远远地,只听见老夫子大声朗诵道。我不懂老夫子何以说出如此深奥难懂的话。老夫子的身影在晨光里渐行渐远,唯在地上留下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忽然间,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老夫子说
6、过的一些话,朝着老夫子远去的方向,使劲点了点头。老家的那面土墙早已不复存在,但那面土墙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坍塌,依然傲然矗立着。多年以来,很多熟悉的人问我,为什么不论做什么事,我总是那么认真、准时、守信。其实他们不知道,老家那面土墙上的太阳每天都从我心中升起,它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温习老夫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 年第 7 期,略有删改)1.“我”迟到前后,老夫子的形象在“我”眼中有哪些变化?(4 分)2.文章第段中写“(我)怯怯地走进堂屋”,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2 分)3.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 分)老夫子怔住了,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又摸
7、出一个烟盒,再从里面抽出一支粉笔,弯下腰、低着头,在墙上沿着阳光漫起的地方,慢慢画出一条直线,认认真真写下时间。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3 分)5.文章第段用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老夫子”绰号的由来,这有何用意?(3 分)第 2 讲 概括情节、描写方法、分析形象、叙述人称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 分)战友,我们一起退伍段奇清“尊敬的领导,您好!本人沈鹏,2008 年 12 月入伍还有 9 天我就要退役离开部队了在此,希望领导让我带着我的战友沈虎一起退役”这是中士沈鹏写的退伍申请书。沈鹏要带着沈虎一同退伍,可是消防队没有先例。中队长不知道该怎么办,司令部也犯了难
8、。沈虎是英雄,曾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中立下赫赫战功。下了飞机后,一到搜索区,沈虎和战士们一道按片区搜索,步步推进,不放过任何一处倒塌的屋舍和厂房。当沈虎搜索出第三个被埋在废墟中的人,正要离开时,却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沈虎的一条腿上有一道很深的口子,肉翻卷着,鲜血直流因为搜索区中,砖瓦、钢筋、玻璃碴儿满地,沈虎的腿是被尖利的钢筋划开的。经过简单的包扎后,沈虎坚持继续搜救,最终搜救出了 15 人。如此英雄不能和沈鹏一起退伍,只因为沈虎是一只搜救犬。它今年 11 岁了,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类的六七十岁,它是南京搜救犬中队 21 只犬里年龄最大的。沈鹏写下这份申请书,不单单缘于沈虎是英雄,还因为它和他
9、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一次搜救中,由于余震,危房摇摇欲坠。就在这一刻,沈虎冲了进来。沈鹏明白,仅凭它的力量是救不了他和战友们的,但在这生死一刻,它却选择和自己在一起,沈鹏心里很感动。好在有惊无险,他和战友们并没有被倒塌的房屋砸中,沈虎却被屋顶上掉下的一根木棍砸中了后大腿。他不能把沈虎丢在军营,他知道,沈虎是很难再接受其他人的。沈鹏刚来消防队时,它已跟了一位老战士两年。移交手续完成后,它却躲在犬室里不肯出来,见到陌生人尤其狂躁,对沈鹏也不理不睬的。更令人揪心的是,它饭量减少,神情恍惚。后来,沈鹏耐心地给它喂食、洗澡,哄着它,把它带到草地上,投小球或小棒让它咬,一起玩耍嬉戏,晚上还陪它说话。这样
10、坚持了大半年,沈虎才慢慢接受沈鹏。如今,他要是丢下沈虎独自退伍,轻则它会饱受失去主人及伙伴的痛苦,重则会因抑郁很快死去。官兵们一直称他俩为“沈氏兄弟”,为了完成兄弟俩的心愿,司令部反复查阅条例、参考公安部警犬管理条例、与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协调沟通,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本着“人性化考虑,特事特办”的意旨,在沈鹏的申请书上签上了“同意”二字。第二天,即是沈鹏退伍的日子,他那一直高悬的心终于着地。在批复申请书之前,司令部还与沈鹏签了一份协议,写明沈虎的所有权仍归南京搜救犬中队,沈鹏拥有饲养权,要尽职尽责照顾好它,并定期向中队汇报沈虎的情况。2016 年 12 月初的一天,南京市栖霞区、背靠羊山湖公园的
11、犬舍门哗啦一响,犬舍门被沈鹏打开:“小虎,来。”沈虎一瘸一拐地应声而出,它的一条后腿已经萎缩。但由于沈鹏的细心打理,它黄黑相间的毛发干净整洁,气质高雅、沉稳。沈鹏一声呼唤,它便跟随沈鹏一同出了犬舍院子的大门。沈鹏在自家楼顶的大露台上面给沈虎建了个木房子,还搭了个小花园,花草长势良好,一片姹紫嫣红。就这样,沈鹏成了全国第一位带着自己训导的搜救犬退伍的兵。(有删改)1.请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沈鹏带沈虎退伍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 分)沈鹏写退伍申请书,申请和沈虎一起退伍。消防队没有先例,领导犯难。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沈鹏明白,仅凭它的力量是救不了他和战友们的,
12、但在这生死一刻,它却选择和自己在一起,沈鹏心里很感动。3.文中的消防战士沈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4.文章题目“战友,我们一起退伍”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文章中却是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写是否矛盾?(3 分)第 3 讲 理清思路、把握标题、补写内容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驼背李的春天侯海霞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
13、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驼
14、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戛然而止。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等看到孩子脸色发紫,呼吸急促才察觉,可是已回天无力。孩子夭折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一日,趁驼背李不备,追随孩子而去。儿子的病逝,妻子的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自言自语。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
15、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嬉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他听了,也不恼,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当我再次偶遇驼背李时,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初春的一天,有个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村民们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蘑菇屋”。进到阴暗的屋子里,见到卧病在床的驼背李
16、,男孩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你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抬起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男孩,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他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大学毕业。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报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
17、和敬佩。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村民们都羡慕地说, 。 1.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村民们对驼背李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态度变化补充完整。(3 分)可怜和鄙夷 2.本文以“驼背李的春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3.文章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4.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题目,将结尾处村民们说的话补充完整。(3 分)第 4 讲 整体理解、分析主旨、开放探究原
18、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还欠半堂课王琼华来村小学当老师时,他才十五岁。支书帮他挑着行李,一头被卷,一头两捆书,领着他到了村小学。支书撂下行李,把扁担往地上一戳,跟村民嚷道:“刘老师来啦,那些塞烟囱、掏麻雀窝、偷毛桃、跳橡皮筋的大小子、黄毛丫头统统有书读了!”村民看看刘老师,有的捂嘴,有的咧嘴:“哎哟喂,这新老师还没扁担高呢。”一晃几年,跟刘老师一直好着的女友大学毕业,来村里看他。那个时候,刘老师已经长得比扁担高出一个半脑袋了。人家女方没挑他别的什么,就图他一表人才,心地善良,对人铁了心的好。村里人都嚷嚷着要吃喜糖,但很快,村里人那一张张脸又像抹了一层灶灰,开心不起来了。原来,刘老师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度 中考 39 语文 预习 复习 记叙文 阅读 专题 栏目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