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3卷地理试题及解析纯Word版.pdf





《2017全国3卷地理试题及解析纯Word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全国3卷地理试题及解析纯Word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 2017 全国 2 卷 2017 年高考全国 3 卷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 1 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13 题。1图 1 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试卷第 2
2、页,总 8 页 1D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为长三角区域,故答案选 D。2B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答案选 B 项。3D 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答案选 D。2017 年高考全国 3 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图 2 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 46 题。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
3、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试卷第 3 页,总 8 页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B 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答案选 B 项。5D 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
4、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 A。6D 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2017 年高考全国 3 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 3 示意长江口学科#网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5、 C.先增后减 D.递增 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试卷第 4 页,总 8 页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7 D 读图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 D。8C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 8 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
6、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故选 C.9A 冬季,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相同位置的密度降低,所以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 A。2017 年高考全国 3 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 1011 题。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C.丁丙甲乙 D
7、.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 月 28 日 B.6 月 28 日 C.9 月 2 日 D.11 月 2 日 10B 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南半球,且较甲纬度高,更朝南,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 B。11D 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故选 D。试卷第 5 页,总 8 页 12 2017 年高考全国 3 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全国 地理试题 解析 Wor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