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pdf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 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第三课题“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包括元素、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使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对学生能把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打好了基础。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探究了原子的内
2、部构成、离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理解了宏微结合与模型认知的学习方法。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但缺乏完整地知识体系和严谨地科学探究思维。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识与技能)2.能把所学知识能绘制成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类别及变化。能建构各种模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3.通过合作学习查找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游戏竞赛,使学会与人相处,通过了解碳 14 测定三星堆文化的新闻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评价目标】1.通过构建知识的思维导图,包括元素的存在导图、元素名称和元素分类的关系图和物质组成中宏微概念的思维导图,诊断和发展学生建构微观模型、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2.通过观察对比不同原子的内部结构、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模型、诊断与发展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与变化、原子的结构、元素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模型认知、宏微结合、建构元素守恒观的思维与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3.通过了解制定统一的元素符号原因,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的存在,从原子内部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的概念等,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应用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4、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分类,元素符号的意义及书写原则。(2)教学难点:宏微结合下物质组成的思维导图的归纳 六、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对比学习、小组合作 七、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任务 任务 1:认识元 素 回顾旧识 问题 1:相对原子质量比较的标准为什么是碳 12 原子?还有别的碳原子吗?问题 2:从不同角度理解元素的概念 寻找表格中3种碳原子的异同点;寻找原子结构图中3种氢原子的共同点;分析氧原子和氧离子的共同点 聆听、思考、观看科技助力生活,了解三星堆视频,了解高科技中碳 14 原子的作用。分析对比,深入理解元素这一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九年级 化学 课题 元素 第一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