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科工作相关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输血科工作相关制度.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院输血科工作相关制度 输血科工作制度 1、严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工作。2、输血前病人需常规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ABO 血型及 Rh(D)血型、抗体筛选等试验。3、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根据病情酌情决定输注血液成份,仔细填写输血申请单内容(各项均须填全,不得空缺),连同病人标本一起送交输血科作交叉配血试验。标本试管上应贴上标签,写明病人姓名和住院号、床号,并仔细与申请单上姓名和住院号、床号核对,杜绝差错。4、输血科医生接到标本时,应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标本标签上病人姓
2、名和住院号、床号;收到配血标本应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并记录接收时间,认真核对血型、血样、有无检测输血前传染性指标及输血指征是否合理。根据情况及时处理标本,血液交叉相配合才可发血,急诊配血及时通知临床发血。若库存血量不足及时向血站约血。5、发血时,发血者与取血者进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献血者血型及血袋号、采血日期、有效期,检查血液质量(血液有无溶血、脂血、气泡、凝块、污染)、血量(标示量10%)、与受血者的血液是否配合(抗人球或聚凝胺试验均阴性),核对无误后双方在用血送血、血袋回收交接登记表上签名。发血时用运血箱“冷链”运输至病房。6、血液出库后应及时输用,原则上不可退还
3、。7、输血时,输血护士一定要经双人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及献血者血型、血袋编号、交叉配血相配合,无误后才可输入,输血完毕后将血袋及时送回输血科,由输血科统一存放(2-6冰箱)7 天后高压消毒后统一由医疗废物接收员统一回收按规定处理。8、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每 4 小时检查冰箱温度并记录;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同时观察血液质量,如有可疑及时报告科主任并妥善处理。9、向市中心血站申报用血计划,备足血液储存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且保证合理用血。10、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及时通知血站送血。接到血站血液时,接收者应认真仔细核对各
4、种血液的血量、种类,与清单核对无误后双签名,并将收下的血液分A、B、O、AB 不同的血型、种类分别存放专用的储血冰箱不同层内。11、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记录和做好随访工作。受血者与供血者配血及血型标本在 42冰箱保留 7 天,以备查对。12、输血前后的一切有关记录资料保存十年备查。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1、血液预订管理(1)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德阳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同时血站安排专职送血人员每周送三次血到医院。(2)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德阳市中心血站联系。2、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
5、验收核对(通过医院输血管理系统)。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3)全血、成分血按 A、B、O、AB 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4)红细胞类制品 26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
6、存,血小板 2024振荡保存。(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 或200cfu/m3(培养皿 90mm 细菌培养),无
7、霉菌生长。(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 A、B、O、AB 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3、领血、发血出库管理(1)血站的血液由经过培训的专门送血人员送到输血科。(2)输血科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3)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4)凡有下
8、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红细胞层呈紫色;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5)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 26冰箱保存至少 7d。(6)血液从发出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为 4 小时。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7)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 26保存至少 7d。4、血液库存预警管理(1)血液库存预警标准 根据临床用血情况以及紧急用血时对血液制品的选择性,我院对输血科的血液库存储
9、备制定了明确标准,当库存低于以下标准时,启动预警程序:A 型、B 型、O 型红细胞悬液储备量为各 5 个单位,AB 型红细胞悬液 2 个单位,根据当时的情况可发出预警。A 型、B 型、O 型血浆储备量为各 1000 毫升。(2)用血储备计划具体措施 当用血储备低于以上预警标准时按照用血储备协议补充血库储存。输血科每月对用血申请单进行统计分析,当用血申请发生偏型时通知德阳市中心血站及相关部门,以便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临床用血来源充足。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及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
10、等要求,为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制定本制度。1、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各类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2、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及考核,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3、医师应当规范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1)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分、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
11、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3)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4、临床用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填写申请,并根据备血量完善各级审批签字。(1)同一患者 24 小时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2)同一患者 24 小时申请备
12、血量在 800 毫升及 800 毫升以上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教部审批后方可备血。注:1 个单位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为 100 毫升。5、输血相关病程记录(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将准备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果及适应症的评估情况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色素等。(2)在输血当天,患者输血完成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将输血过程以“输血记录”的形式记入病历;内容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输血完成时间、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师需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入病历中,并
13、根据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3)经治医师应当将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包括症状、体征、血色素是否有改善,评估有无继续输血指征等。6、各种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管(1)临床用血申请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等,由输血科保存 10 年;(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以及输血前检查报告单随住院病历保存。(3)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血液发放和核对管理制度 1、血液发放制度(1)用血科室把输血单拿到输血科后,由输血科人员加强查对。(2)过期血和不合格血液一律不得发出。(3)每袋血液发出前,发
14、血人员应再次复核。要求做到:1、血液质量良好;2、血袋完整无损;3、包封严密;4、标签、各项检验报告单填写清楚、完整;5、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无误。(4)配血合格后,通知各临床科室,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种类、血液数量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5)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标签破损、漏血;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15、(6)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 26冰箱,至少 7 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2、血液核对管理制度(1)输血申请单的检查 输血科须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凡资料不全、不符合规定的输血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重新填写。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与申请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建议。(2)血液标本的检查 检查血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信息是否一致,必须确实无误。卡式检测受血者的 ABO 血型和 Rh(D)血型;同时纸片法进行复查。对受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和检定。(3)供血者血液的检查:对血站发来的血液制品肉眼检查血液质量,核对血站发血单和收到
16、的血液数量品种等信息后,须复检其血型。(4)实验复核:交叉配血必须有双人审核签名,夜班一人审核签名。交叉配血时必须对配血标本进行血型复检,并将结果填在配血单上。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与受血者血液进行抗人球卡式配血法交叉配合试验,双查双合,检验者和复核人签名。一人值班时也须双查复核。平诊住院病人首次送检血型的,在输血时还要抽血复查血型,确保结果准确。(5)其他:收费项目、数量以及各种登记记录都须经复查无误。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的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该制度。1、医院及输血科管理(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
17、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输血科负责。(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输血科的设置应严格执行卫生局下发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4)输血科应制定输血科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责及职能范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5)输血科应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6)输血科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8、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严格实施。2、临床用血管理(1)临床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输血科必须优先、重点保证危重病人的输血及手术用血或急救治疗用血。对一般性输血,可输可不输的一般不输,非输不可的要通过动员家属、亲友互助献血或输血液代用品。对血红蛋白在 7 克以上或手术中出血量在 400ml 以下者,除家属亲友互助献血外,原则上不得申请用血。晚期肿瘤、脑死亡患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濒临死亡的患者,如家属要求输血,原则上由家属或亲友供血。治疗性用血,85%以上应输成份血。(
19、2)用血申请、审批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无家属的无主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部或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申请输血应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 24 小时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的要履行报批手续,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须经科主任批准,医教部或总值班审批备案,交输血科留存。急诊用血应先电话报告,24小时内(遇节假日顺延)应当补办审批手续。对择期手术者,应大力推行自体输血,如自体输血有困难者,可动员家属或亲友献血,不论是自
20、体或家属亲友供血,同样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治疗用血,对慢性病人血红蛋白在 7 克以下,应采用成份输血。(3)输血反馈 临床输血后若发现有溶血反应或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主管医师应及时处理,并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送报输血科。同时报医教部,必要时协助处理。接收到“输血反应反馈单”的工作人员应将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及处理方法、结果等登记,并记录于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输血科每月将反馈意见、分析结果上报医教部、分管副院长。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 24 小时内发生的为急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
21、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性输血反应。一般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的疾病。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
22、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 ABO 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 57 小时测血清
23、胆红素含量。3、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单后送输血科,向医教部报告,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教部。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制度 1、培训形式(1)举办各类学习班、讲座、知识问答、工作简讯等不同形式对各类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全体医务人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2)每年新进医务人员必须参加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后才能上岗。(3)每年全院医务人员须统一参加 1 次以上临床用血知识培训。2、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3、培训内容 (1)相关临床用血制度的法
24、律法规以及我院的相关规定、制度(2)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负哪些责任 (3)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负哪些责任 (4)输血病人的血样采集及送检 (5)取血时应注意什么(6)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7)输血不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处理(8)参与输血的医务人员如何保护自己免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1、本制度规定输血专指输注全血、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2、本制度不适用于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
25、儿输血。3、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遵照本制度执行。4、临床用血评价: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1)输血前评估: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2)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本份输血病例由本治疗组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3)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
26、历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教部、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4)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5)医教部等主管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输血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1、内容(1)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输血(疑难交叉配血)(2)Rh(D)阴性患者急诊输血 2、工作程序 输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输血标本是否有错,输血项目质控、试剂
27、、仪器是否正常。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如查见上面两种情况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Rh(D)阴性的患者需要输血,应立即打电话给中心血站的值班人员了解库存情况,并告知主管医生,Rh(D)阴性用血相关事项和费用。(2)医生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输血后,输血科立即组织血液。如中心血站不能提供血液,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并共同商定相应措施:如停手术;病人意识清楚时,经治医师必须告知病人与直系亲属血液成分相容性输注的道理及利弊;病人意识不清楚时,必须告知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3)RH(D)阴性病人在 RH(D)阴性血液成分紧缺的情况下:病人是男性或
28、无生育力女性,体内未检测到抗-D 抗体的可一次性足量输注 RH(D)阳性的血液成分;但对未生育女性病人输注应特别慎重,避免因输注 RH(D)阳性血产生抗体而影响生育,充分权衡利弊后,用相容的 ABO 不同型 Rh 阴性血液;抗 D 阴性时,紧急状况使用 Rh 阳性血抢救生命等,医生在征得病人和直系亲属同意,在病程记录上签字,并上报医教部备案,同时签署特殊输血同意书。(4)交叉配血困难时,如患者为抗体筛查阳性,配血困难时(盲配 6 袋均不相合,或 Rh 阴性同种抗体,或抗体鉴定结果显示可能配血困难),应立即告知主管医生患者有红细胞同种抗体,配血困难。如果患者必须输血,主管医生应请血液科医生会诊,
29、由会诊医生、主管医生、患者或其家属三方共同商定输血方案,并签字记录在案。(5)如患者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属疑难血型鉴定,输血科应结合临床,进一步作好本室能开展的相关试验确定血型,同时告知主管医生血型鉴定结果,仍然不能确定的建议,临床复查随访。(6)输血反应调查结果回报。3、所有的危急值应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登记。输血前告知及同意制度 血液及血液制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输注无效或输血传染疾病。为促进医患沟通,减少纠纷,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XX 十一条规定,制定输血前告知及同意制度。1、输血前医师须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血液输注的治疗作用,同时向其说明血液及血
30、液制品输注是一种组织移植,可能发生急性或延缓性排斥反应。2、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或溶血反应等。3、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由于可能存在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4、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输血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为了达到抢救或治疗目的,病人应了解并承担这种风险。5、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输血时若出现反应,输注剩余的血液不得退回血库,所付的费用也不作退款处理。6、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7、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8、血型未查清楚而又确需紧急输血的情况下,向患者或其
31、近亲属告知血型未明时输血的不良反应。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血型检查及感染筛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大 D 三项)血常规(血色素)肝功能(转氨酶)、乙肝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2)输血前要严格核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
32、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6、输血后,主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 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8、输血科要及时清理已合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 42冰箱保留 7 天以便查对。围手
33、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为了节约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临床用血及临床手术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我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其技术要求如下:1、围手术期必须遵循血液保护原则 围手术期输血必须遵循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生物免疫激活,减少同种输血,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的原则。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1)务必进行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对患者的术前贫血(失血)情况、血溶量情况、HbHct;手术失血危险因素,病人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2)把握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Hb100g/L,不必输血;Hb20%血容量,可以考虑输血,并
34、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Hb70g/L-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脏器器质性病变情况而决定是否输血。血压稳定、神志清醒、无继续失血、代偿能力好者不用输血。3、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1)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性措施 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微创手术,选择小切口,避开大血管入路等手术措施,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操作细致,止血彻底。正确使用止血带。直视下动脉阻断。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如骶骨和骨盆肿瘤手术)。(2)使用血浆代用品 适当范围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羟乙基淀粉、明胶等代血浆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正常组织灌注。当失血量50血容量时,则输代血浆 l
35、3,全血 23;(3)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采用药物、麻醉措施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60mmHg 或将血压控制在基础水平以下的 15%20%范围内,降低血管内压力,以减少手术创伤出血。(4)积极开展自体输血 自体血储备措施 Rh 阴性等稀有血型病人择期手术,术前动员患者进行自体血储备;要求术前准备时间要充分(2-3 周),以便分次采血储存;进行自体血储备的病人一般状况要好,排除贫血、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病变;自体血储备必须告知患者在血站进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措施 掌握适应症:稀有血型者;产生不规则抗体或可能产生不规则抗体者;可能有大量出血的手术;紧急外伤或其他原因
36、的大量出血;为避免异体输血引起感染、免疫抑制等;因宗教或其他原因拒绝异体输血者;排除贫血、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病变;完善知情同意手续;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从静脉放出 7.5-20ml/kg 全血贮存备用,同时输入等量的胶体液,将血容量保持恒定。根据手术失血情况术中或术后将自体血回输。术前不采血血液稀释措施:手术开始前快速输注晶体和胶体液各 1000ml,造成高循环血容量而将血液稀释以减少出血,达到减少用血的目的。紧急抢救非同型输注和配合性输注的管理制度 在 ABO 和 Rh(D)同型血液成分的储存量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时(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致使病情急危重,且不立即输血会危及患者生命时),应本着
37、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实施配合性或非同型血液成分制品输注。保证紧急情况下的输血救治。主治医师负责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并说明临床输血紧急情况,所需血液品种及量,由科主任审核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后上报医教部批准并备案,报输血科实施。1、输血科医技人员在接到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标明血液需求的紧急程度,并统一特定用语表达的含义:“火急”:1015min 以内;“紧急”:30min 以内。申请单连同血标本快速送达输血科。血液输用后,经治科室应尽快到医教部审批补办相关手续。2、血源准备(1)紧急 ABO 非同型血液选择原则 输血科在接到 临床输血申请单 上标明血液需求的紧急程度及血标本后,应在 1015min
38、 内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 O 型悬浮红细胞(O 型红细胞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并在血袋上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发出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并做相应记录。O 型红细胞可输注给 AB、A、B 受血者;AB 型血浆或冷沉淀可输注给 O、A、B 受血者;若已经输入大量 O 型红细胞成分后,只有在停止输血 2-3 周后方可输入与患者同型的血液。(2)紧急 Rh 非同型血液输注 对于 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受血者,可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交叉配血相合性输血。在不输血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患者处于严重状态而又无其他方法有效治疗时,RH(D)阴性受血者在无RH(D)
39、阴性血液成分的情况下,如未能检出抗D,可一次性足量输注ABO 同型、RH(D)阳性的血液成分。一旦有RH(D)阴性血液成分,应输注ABO 同型、RH(D)阴性血液成分。但对曾有输血史、未成年女性、育龄女性、有妊娠史或移植后受血者输注RH(D)阳性红细胞时应特别慎重,避免因输注 RH(D)阳性红细胞成分导致严重输血反应(如不孕)。(3)紧急新生儿非同型血液输注 对于新生儿溶血,排除了其它原因的 ABO 溶血,可输注 0 型洗涤红细胞。3、输血后管理(1)输血科及申请输血医师共同对配合性输注和非同型输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应在输血 24 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按规定保留全
40、血及血清样本备查,在出库记录单上注明“特殊输血”字样以示区别,并签名。所有原始记录保存 10 年。(2)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不能输注全血,只能输注红细胞。红细胞只要求主侧配血相合,次侧配血不作要求。血浆和冷沉淀可以相容性输注。(3)除规定的情形外,输血科不得以临床紧急用血的名义采用配合性输血及非同型输血发血给临床科室。如有违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责任人,由医院及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酌情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予以相应治疗。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 为
4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2、输血告知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3、输血申请 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份血输血指针,并对患者输血适应征进行评估,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
42、,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案,输血科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审核。4、分级管理(1)同一患者 24 小时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2)同一患者 24 小时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及 800 毫升以上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教部批准,方可备血。(3)以上条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5、监督管理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和医教部定期对全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予以评价公示,同时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输
43、血传染性疾病上报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输血科。2、输血科在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 小时内报感染管理部。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输血科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送检验科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5、院感办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并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6、科室感控小组负责人应在院感办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7、分管副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HIV、HCV、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9、具体流程另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