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优秀教案设计.pdf
《十几减9优秀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几减9优秀教案设计.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十几减 9 优秀教案设计 1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 15 个气球,买了 9 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 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 加 6 得 15,15 减 9 等于 65 (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3)10 减 9 等于 1,l 加 5 等于 6;(4)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等于 6。教师对
2、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 加几得 15,15 减 9 得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 14 个圈,有 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10“
3、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 p11 练习二第 1、2 题。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
4、“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探究十几减 9 的算式的规律时,运用了小 组合作的方法。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
5、样化。我们知道学生的自学过程,主要是探索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主体的重新构建(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发展的过程,其条件是学习主体有效度的参与。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学生参与的本质是主动探索。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 9”的算法教学。【篇二:“十几减 9”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过程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十几减 9 的运算技能。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 9 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在学生
6、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鹦鹉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走着,走着,正好白云姐姐经过,白云姐姐说:鹦鹉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鹦鹉弟弟对着天空说:白云姐姐,今天是马戏团的小丑刺猬哥哥过生日,我去给小刺猬买礼物呢!说完,就继续往前走,鹦鹉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开心极了,就对蓝猫先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一些苹果。蓝猫先生说:可爱的鹦鹉,我只剩下一箱苹果和这 3 个苹果了。你想买几个苹果呀!鹦鹉
7、弟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 9 个苹果。(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故事讲到这儿,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请小朋友想一想,一箱苹果再加 3 个苹果,蓝猫先生一共有几个苹果?(2)蓝猫先生有 13 个苹果,鹦鹉弟弟买了 9 个苹果,求还剩多少个苹果?算式怎样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继续提问:那么 13-9 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评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买苹果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苹果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二、主动探索知识。体会形成过程第一层次
8、: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学生操作:先摆 10 个苹果,再摆 3 个苹果。2教师提问:在 13 个苹果中去掉 9 个苹果,该怎么算呢?你能为蓝猫先生想想办法吗?看谁想的方法最多。3学生独立开始动手操作。评析:使每个学生有了较明确的操作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 操作实践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 13 减 9 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层次:同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桌开始交流,边操作边说出 13 个苹果中减去 9 个的操作过程。评析:这一层次的设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
9、机会,使学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第三层次:师生交流,寻求各种解决方法。教师提问:你为蓝猫先生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边说边演示)此时,学生感情投入,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指几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若学生操作过程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作引导。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想法一:从 13 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1、2、39,最后还剩 4 个。此时,教师提问:(1)从 13 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那么 13-9 等于几?(板书 13-9=4);(2)哪些小朋友的想法是和这位小朋友的想法一样呢?(学生反馈)还有哪些小朋友不是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几减 优秀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