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4第4元文言文.pdf
《【人教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4第4元文言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创新设计】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编第1部分古代诗文教材梳理必修4第4元文言文.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编 回归课本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四 第 4 元 文言文 基 础 梳 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臣愿奉璧往使 _通_,_ 2召有司案图 _通_,_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_通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通_,_ 5畔主背亲 _通_,_ 6法令亡常 _通_,_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_通_,_ 8因泣下霑衿 _通_,_ 9与武决去 _通_,_ 10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_通_,_ 1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_通_,_ 自我校对 1奉 捧 捧着 2.案 按 察看,审察 3.缪 穆 姓 4.孰 熟 仔细 5.畔 叛
2、 背叛 6.亡 无 没有 7.亡 无 没有 8.霑 沾 沾湿;衿 襟 衣襟 9.决 诀 辞别 10.尊 樽 古代盛酒的器皿 11.傍 旁 外面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_ 今义:两个方位名词(2)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_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_ 今义:限制(4)明年复攻赵 古义: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 今义:向前行进;进步(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
3、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_ 今义:岳父(9)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_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10)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_ 今义:春季和秋季(1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12)举孝廉不行 古义: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13)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古义: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14)视事三年 古义:_ 今义:两个词。视:看。事:事情 自我校对(1)代指秦王身边的人(2)指给看(3)约定、契约(4)第二年(5)走上前去进献(6)公开扬言(7)指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人(8)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9)对去世
4、的委婉说法(10)年龄(11)栽培,提拔(12)不去应荐(13)方向(14)官员到职工作 2.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幸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大王亦幸赦臣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2)引 引而不发欲引相如去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引车避匿恭疏短引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控蛮荆而引瓯越(3)负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相如度决负约不偿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如释重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4)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子产将知政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5、君何以知燕王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5)备 语长吉之事尤备有奇字素无备者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前人之述备矣挟匕首以备不测(6)迁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7)右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自我校对(1)幸运 侥幸、幸亏、幸而 亲近,宠爱 侥幸、幸亏、幸而 皇帝到某处,得到宠幸 希望(2)拉弓 拉 延请 牵,拉,引申为掉转 序文 后退、退却 连接(3)托起,承载 使承担 倚仗 违背 失败 辜负,对不起 覆盖 负担 背着(4)懂,知道 执
6、掌 同“智”了解 了解 知识(5)完备,详细 准备 具备 周到,完备 防备(6)调升官职 灭亡 贬谪,放逐 迁都(7)右边,与“左”相对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3.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意思(1)宁许以负秦曲(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大王必欲急臣(4)舍相如广成传(5)乃使其从者衣褐(6)卒廷见相如(7)毕礼而归之(8)单于壮其节(9)反欲斗两主,观祸败(10)天雨雪(11)武能网纺缴,檠弓弩(12)诚甘乐之(1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自我校对(1)使动用法,使担负,使承担(2)形容词作动词,尊重(3)使动用法,使急,译为“逼迫”(4)名词作
7、动词,安置住宿(5)名词作动词,穿(6)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7)使动用法,使回去(8)意动用法,以为壮(9)使动用法,使斗(10)名词作动词,下,降(11)均为名词作动词,织网。用檠矫正弓弩(12)意动用法,以为乐(13)意动用法,认为出众,以为奇 三、文言虚词 1与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不与秦塞通人烟则与一生彘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朝过夕改,君子与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为 兄弟并为郎汝为人臣子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窃为大王不取也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何以汝为见为仲卿母所遣为
8、武置酒设乐 3以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匈奴以为神赐钱二百万以葬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4乃 遂乃研核阴阳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十年乃成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此乃勇士头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 八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自我校对 1连词。和,跟,同 介词,和,跟,同 介词,和,跟,同 动词,给予,授予 动词,结交,亲附 动词,赞许,同意 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2.做 是 给,替 成为 动词,认为 以为,认为 表被动 语气助词 介词,被,读 wi 介词,替,给,读 wi 3.表时间,
9、在 用以,用来 凭借 把 用来 的原因 依靠 4.副词,就 于是 才,再 表判断,是,就是 判断词,是 只,仅 表转折,竟然,却 四、文言句式(判断下列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以勇气闻于诸侯 3徒见欺 4求人可使报秦者 5何以知之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9为降虏于蛮夷 10未之有也 1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自我校对 1 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2.状语后置句,即“以勇气于诸侯闻”3.被动句,“见”表示被动 4.定语后置句,即“求可使报秦的人”5.宾语前置句,即“以何知之”6.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 7.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10、8.状语后置句,即“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9.状语后置句,即“于蛮夷为降虏”10.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11.状语后置句,即“于三辅游”五、名句名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曰:“鄙贱之人,_!”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4天雨雪,_,与旃毛并咽之杖_,_,节旄尽落。自我校对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武卧啮雪 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
11、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连辟公府不就 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解析:A 项“案”通“按”;C 项“畔”同“叛”;D 项“孰”通“熟”。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丈人行(辈)会缑王与谋反(适逢)B阴相与谋(暗地里)恐前语发(揭露、暴露)C此必及我(牵连到)见犯乃死(看见犯罪)D当相坐(相连坐治罪)斗两主(使相斗)解析:C 项“见犯”,受到侵犯、侮辱。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左右欲刃相如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 D欲因此时降武
12、解析:B项“目”与例句中“刃”皆为名词用作动词。A 项中“奇”为意动用法;C 项中“廷”为名词作状语;D 项中“降”为使动用法。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公车特征拜郎中 D上下肃然 解析:B项古义指方向,今义指就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中的部分说,叫方面;C 项古义指汉代官署,今义指公用车辆;D 项古义指秩序井然,今义指恭敬的样子。答案:A 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以精铜铸成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尝
13、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宦官惧其毁己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解析:B项中“以”皆为介词,用;A 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 项中“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表转折”;D 项中“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词,代地动仪”。答案:B 6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降虏于蛮夷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见犯乃死,重负国 C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D君何以知燕王 解析:C 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是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D 项是宾语前置句。答案:C 7翻译句子(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_(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_(3
1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_(4)汉亦留之以相当。译文:_(5)何以汝为见?译文:_(6)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译文:_(7)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译文:_ 解析:(4)“当”是抵押的意思,要译出来。(5)“汝为见”是宾语前置的结构,其中“为”起提宾作用。答案:(1)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2)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3)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4)汉朝也扣留他们来作抵押。(5)为什么要见你呢?(6)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7)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这类事。
15、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学生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计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创新设计 人教版 创新 设计 201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精品 资料 部分 古代 诗文 教材 梳理 必修 文言文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080080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