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和动量-高三年级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物理专题研究.pdf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和动量-高三年级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物理专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能量和动量-高三年级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物理专题研究.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专题研究二 能量和动量 考 点 考 题 题 型 功和能、动能定理 2003上海4 2003上海21 2004上海8 2004上海21 2004天津理综24 2005江苏10 2005上海19A 2005广东14 2005黑、吉、广西23 选择题 计算题 选择题 计算题 计算题 选择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2004广东14 计算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 2003上海7 2004江苏15 2005上海9 2005北京理综23 2005广东6 2005河南河北24 选择题 计算题 选择题 计算题 选择题 计算题 高考考点解读 相关知识链接 动量 重力做功 WG EP 弹力做
2、功 WF1 EP1 分子力做功 WF2 EP2 电场力做功 WF3 EP3 能量 能 冲量 动量 恒力做功 W=FsCOS(重力做功、电场力做功)变力做功 (弹力、机车牵引力、摩擦力、分子力做功等)动能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动能定理 W EK 功能原理 W其他 E 机械能守恒 EP EK 能量守恒 Q E 恒力的冲量 I=Ft 变力的冲量 (弹力、向心力、摩擦力、库仑力的冲量等)动量的变化(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动量定理 I P 动量守恒 P1 P2 P1+P2=P1+P2 功 能量和动量的综合应用 2 动量守恒定律 2004天津理综21 选择题 动
3、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2003江苏19 2003江苏20 2004江苏18 2004广东17 2004全国理综25 2004北京理综24 2005江苏18 2005广东18 2005河南河北24 2005黑、吉、广西25 2005陕西、四川25 2005天津24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1 功和能的关系及动能定理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近几年来注重考查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及用功能关系研究物理过程的方法,由于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这类问题难度较大。例如 2005年江苏物理卷的第 10 题,要求学生能深刻
4、理解功的概念,灵活地将变力分解。2 动量、冲量及动量定理近年来单独出题不多,选择题中常考查对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动量变化矢量性的理解。计算题常设置某个瞬时过程,计算该过程物体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或物体状态的变化。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物体状态变化的过程。3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近几年单独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常用来研究碰撞和类碰撞问题,主要判定碰撞后各个物体运动状态量的可能值,这类问题也应该综合考虑能量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常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求学生能正确在选取研究对象,准确确定符合题意的研究过程。这类问题有时还设置一些临界态问题或涉及运用特殊数学方法
5、求解,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 2004年上海物理卷的 10 题,涉及到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并且要能正确地运用数学极值法求解小球的最大速度。4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运用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经常是高考的压轴题。要求学生学会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始末运动状态量及物理过程中力、加速度、速度、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对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相关物理模型,灵活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常需运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如:2003年全国卷第 20 题、2004年理综全国卷第 25
6、 题的柴油机打桩问题、2004年江苏物理卷第 18 题、2004年广东物理卷第 17 题、2005年江苏物理卷第 18 题、2005年广东物理卷第 18 题等。值得注意的是 2005年江苏物理卷的第 18 题把碰撞中常见的一维问题升级为二维问题,对学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及动量矢量性的理解要求更高了一个层次。高考命题思路 3 第 5 课时 做功、能量和动能定理 例 1(2005江苏10)如图 5-1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 F 拉绳,使滑块从 A 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 A 点上升至B 点和从 B 点上升至 C 点的过程中拉力 F 做的
7、功分别为 W1、W2,滑块经 B、C 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EKB、EKc,图中 AB=BC,则一定有 ()(A)WlW2 (B)W1EKC (D)EKBW2,所以 A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KKGFEEWW 因在两段中拉力做的功 WF与重力做的功 WG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故无法比较 EKB与 EKc的大小。点评:解决该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地理解功的定义,注意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题中力 F 为恒力,学生易从求力的作用点位移角度来比较两过程绳子缩短的长度,进而增加了思维难度,甚至造成错误。例 2(2004广东17)如图 5-2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 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
8、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 B相同滑块 A,从导轨上的 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 B 滑行,当 A 滑过距离1l时,与 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 A 恰好返回出发点 P 并停止。滑块 A 和 B 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2l,求 A从 P 出发时的初速度0v。析与解:本题涉及物块 A及AB 共同体两个研究对象,涉及多个运动过程,且 AB 共同体压迫弹簧及被弹簧推向右端的过程受力复杂,属于多对象多过程的复杂问题。研究 A 滑行至 B 的过程,设 A刚接触 B时的速度为1v,由功能关系有:220111122mvmvmgl
9、A与 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令碰后 A、B 共同运动的速度为2v,有 122mvmv A与 B 碰后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 A、B 一起被弹回,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B分离,设此时 A、B的共同速度为3v,在这过程中,弹簧势能始末两态都相等,研究共同体与弹簧作用的全过程,利用功能关系,有 2323211(2)(2)(2)(2)22m vm vm gl 此后 A、B 开始分离,A 单独向右滑到 P 点停下,由功能关系有 23112mvmgl 由以上各式,可得 012(1016)vgll 点评:A、B 碰撞的瞬间有动能损失,A、B 再次分离后各自己的运动独立,故不能研究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10、正确的分析出滑块运动的各个过程,判断出 AB 两滑块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是题解的关键。对于多过程问题,在分析运动过程的同时还应注意找出前后各过程间的联系。精典考题反思 B A 2l 1l 图 5-2 P 图 5-1 4 例 3(2005黑龙江吉林23)如图 5-3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 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 K 分别与物块 A、B 相连,A、B 的质量分别为 mA、m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 F 拉物块 A,使物块 B 上升。已知当 B 上升距离为 h 时,B 的速度为 v。求此过程中物块 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 g。析与解:由于连
11、结 AB 的绳子在运动过程中一直处于绷紧状态,故A、B 速度的大小相等,对 A、B 组成的系统,由功能关系有:FhW mBgh=12(mA+mB)v2 求得:W=FhmBgh12(mA+mB)v2 点评:本题如果运用隔离法选择研究对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要求出摩擦力的大小则比较复杂,而运用功能原理求解时则就显得简单多了。在连结体问题中,若不涉及常系统内的相互作用时,常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解。例 4 如图 5-4所示,质量m=0.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5m处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壁运动,半圆槽半径R=0.4m。小球第一次到达槽最低点时速率为 10m/s,并继续沿槽壁运
12、动直到从槽右端边缘飞出,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恒定不变,求:(设小球与槽壁相碰时不损失能量)(1)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的次数(取g=10m/s2)。析与解:(1)小球从高处运动至槽口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由槽口运动至槽底端的过程中,重力、摩擦力都做功,因摩擦力大小恒定不变,且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故圆槽右半部分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与左半部分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相等。分别研究小球从最高点落至槽底部和从槽底部运动至左侧上方最高点的过程,设小球第一次离槽上升的高度h,由动能定理得 221)(mvWRHmgf 221)(mvWRhmgf 得mgmgRWmvhf2214.
13、2m(2)小球通过一次圆弧槽,需克服摩擦力做功 2Wf,且小球飞出槽口一次,在小球多次通过圆弧槽后,当小球飞出槽口的速度小于等于零,则小球不能飞出槽口,设小球飞出槽外的次数为 n,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得 02fWnmgH 25.64252fWmgHn 即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 6 次。点评:小球在沿槽壁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方向尽管不断变化,但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摩擦力功为力与路程的乘积。该题小球的运动具有往复性,用动能定理研究整个过程可直接求出问题的答案。本题中作了摩擦力不变的假设,学生应认真审题。A B K F 图 5-3 图 5-4 5 1、如图 5-1 所示,木板长为l,板的A
14、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物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开始时板水平,在绕O点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 的过程中,若物块始终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对于这个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mglsin(1-cos)B、弹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mglsin cos C、木板对物块所做的功为mglsin D、合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mgl cos 2、如图 5-2 所示,一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上与该斜面相连的一光滑曲面后又返回斜面,在斜面上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12 H。若不考虑物体经 过 斜 面 底 端 转 折 处 的 能 量 损 失,则 当 物 体 再 一 次 滑
15、 回 斜 面 时 上 升 的 最 大 高 度 为 ()A 0 B 14 H,C 14 H与12 H之间 D 0 与14 H之间 3、如图 5-3 所示,重球 m 用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栓住后悬于 O 点,重球置于一个斜面不光滑的斜劈 M 上,用水平力 F 向左推动斜劈 M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由位置(a)匀速向左移动到位置(b),在此过程中,正确说法是:()A m 与 M 之间的摩擦力对 m 做正功;B M 与 m 之间的摩擦力对 m 做负功;C M 对 m 的弹力对 m 所做的功与 m 对 M 的弹力对 M 所做的功的绝对值不相等;D F 对 M 所做的功与 m 对 M 所做的功的绝对值相等。
16、4、(2005广东18)如图 5-4 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 m 的木板 A、B 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 s=2.88m。质量为 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 C 置于 A 板的左端。C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 C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mg52的恒力 F,假定木板A、B 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 C 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巩固提高训练 O A 图 5-1 5-2 O b a F 图 5-3 A C B F s 图 5-4
17、 6 5(05广州一模)如图5-5所示,EF为水平地面,O点左侧是粗糙的、右侧是光滑的.一轻质弹簧右端与墙壁固定,左端与静止在O点质量为m的小物块A连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质量为m 的物块B在大小为 F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 C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已知物块B与地面EO段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F,物块B运动到O点与物块A相碰并一起向右运动(设碰撞时间极短),运动到D点时撤去外力F.已知 CO 4S,ODS.求撤去外力后:(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物块B最终离0点的距离.图 5-5 7 附:第 5 课时巩固提高训练答案及解 1 答案:C 解:支持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由于静摩擦力始
18、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故摩擦力不做功,三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因重力对物体做功为sinmg,所以木板对物体支持力做功为sinmg。选项为 C 2 答案 B 解:由功能关系知物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第一次从 H高处下滑返回到最高点高度为2H,损失的能量为总机械能的一半;因摩擦力不变,故可类比推知第二次回到最高点损失的能量也为一半,即最大高度为4H。选项为 B 3 答案:A D 解:小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细绳向上,故小球的运动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小于 900,所以,A 选项正确。而 M 对 m 弹力作用的物点和 m 对 M 弹力作用的物点的位移相同
19、,所做的功的绝对值相等。M 匀速运动,其所受外力做功为零。故 D 选项正确。4 答案:L=3m 解:第一阶段拉力 F 小于 C、A 间最大静摩擦力,因此 C、A 共同加速到与 B 相碰,该过程对 C、A 共同体用动能定理:(F-23mg)s=3mv12/2,得 v1=83.0m/s AB 相碰瞬间,AB 动量守恒,碰后共同速度 v2=43.0m/s C 在 AB 上滑行全过程,ABC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C 到 B 右端时恰好达到共速:2m v1+2m v2=4m v,因此共同速度 v=63.0m/s C 在 AB 上滑行全过程用功能关系:F 2L=4m v2/2-(2m v12/2+
20、2m v22/2)+12mg2L 得 L=3m 5答案:(1)FSEpm25 (2)x=5s 解:(1)B与A 碰撞前速度由动能定理 W(F-F/4)4Smv2/2,得v0=mFSSmFF64)41(2 B与A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mv1 ,得 v1=mFS621 碰后到物块A、B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pm=FS+FSmv2522121 (2)设撤去F后,A、B一起回到0点时速度为v2,由机械能守恒得 Epm=22221mv V2=mFS5 返回至0点时,A、B开始分离,B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向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物块B最终离O点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2104
21、1Fx 22mv 解得 x=5s 8 第 6 课时 冲量、动量与动量定理 例 1(2004广东14)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以初速度 v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 30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34,求在碰撞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大小。析与解: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v.由题意,v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为 30,且水平分量仍为v0,如右 6-1图.由此得v=2v0 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v变为反向的v43,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斜面对小球的冲量为 mvvmI)43(解得 047mvI 点评:本题
22、为动量定理和平抛运动的综合应用题,必须先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确定小球射到斜面上时的速度,再根据动量定理求冲量的大小。求力的冲量常从两个角度思考:(1)冲量的定义FtI,(2)动量定理PI。在求斜面对小球的冲量时要注意动量的矢量性。例 2(1995全国17)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进人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则 ()A、过程 I 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过程中阻力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 I 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I、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过程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析与解:在过程 I 中,钢珠从静止状态自由下落。
23、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即为重力,因此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选项 A正确;全过程中始末状态动量的变化为零,所受的总冲量为零,故过程中阻力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 I、中重力冲量的大小之和。显然 B 选项不对,C 选项正确;在 I、两个过程中,每个过程钢珠动量的改变量各不为零,且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D 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C。点评:本题考查了动量定理的运用,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单一物理过程同样也适用于复杂物理过程。在运用动量定理时应注意根据所求问题选取合适的物理过程,分析各物理过程中力的冲量及物体的始末状态量。运用动量定理时不能忽视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例 3(
24、2002全国26)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 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 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 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 10m/s2)析与解: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 m 的质点,从 h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 112ghv 方向竖直向下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 h2,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 222ghv 方向竖直向上 以向上为正向,由动量定理知:12)(mvmvtmgF 代入数据得:F1.5103N 点评:动量定
25、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也适用于变力作用下的问题。在变力作用下由动量定理求出的力是在 t时间内的平均值。另注意本题中运动员触网过程中所受重力不能忽略。本题精典考题反思 图 6-1 9 也可以先求出上升和下落时间,再研究全过程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例 4如图 6-2所示,质量为 M 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 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 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析与解:汽车和拖车脱钩后,汽车以大于 a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拖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g。以汽车和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二轮 复习 专题 能量 动量 三年级 物理 专题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