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掌握用找约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掌握用找约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
2、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植树节的那一天,五(1)班的老师拿了12棵松树苗和30棵柏树苗准备分给班中的各个植树小组。老师说:为了公*起见,松树苗和柏树苗每个小组都分得一样多。那么老师可能把全班分成几组呢?最多可以分成几组呢?(学生独立寻找答案,过一会儿学生可能有议论。)师:你们有什么想法?生:我用游戏棒代替松树苗和柏树苗,可怎么摆也没找到答案。师:看来,要知道老师把全班分成了几组,还得讲究些方法。我们可以同桌合作,分别找找12棵松树苗可以分给几组,30棵柏树苗可以分给几组。(学生合作探究,纷纷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师:通过合作探究后,你们想说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逐步板书
3、如下:12棵松树苗可以分给的组数:1,2,3,4,6,1230棵柏树苗可以分给的组数:1,2,3,5,6,10,15,30老师可能分成的组数:1,2,3,6老师最多可分成的组数:6。二、理解概念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先来看看松树苗这一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能整除12或这些数都是12的约数。)师:对,这些数都是12的约数。(把12棵松树苗可以分给的组数改成12的约数。)(接下来利用30棵柏树苗可以分给的组数引出30的约数。)师:“老师可能分成的组数”这些数与12和30有什么关系呢?生:这些数既是12的约数,又是30的约数。生:这些数是12和30都有的约数。师:这些数,我们
4、可以把它称为什么数呢?(引出公约数,把老师可能分成的组数改成12和30的公约数。)师:6是12和30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引出最大公约数,把老师最多可分成的组数改成为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12和30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还可以用图来表示:12的约数 30的约数12和30公有的约数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呢?三、掌握方法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那怎样来求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呢?(学生交流,引出用找约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师:你们能找出2和
5、3的公约数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吗?(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交流:2和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2和3的最大公约数也是1。)师:像2和3,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如5和8它们的公约数也只有1,因此5和8是互质数。4和9呢?师:观察这几组互质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师:用找约数的方法,请你们找出6和12的公约数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逐步板书如下:6的约数有:1,2,3,612的约数有:1,2,3,4,6,126和12的公约数有:1,2,3,6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通过观察与交流,学生发现:6的所有约数就是6和12的全部
6、公约数,而6本身就是6和12的最大公约数,并引出如果较小的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较小的数。)师:谁再来说说,我们可以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呢?(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步分别找出每个数的约数;第二步找出它们公有的约数;第三步找出最大的公约数。如果是互质数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是1;如果是约数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的数。)四、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找出20和30的公约数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很快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并说说是怎样找到的。3和7 8和24 30和52.课件出示:小李有一张长方形彩纸,长6厘米,宽4厘米,要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正好没有彩纸多余。你们知道剪成
7、的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吗?五、全课总结(略。) 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最大公约数教学设计3篇(扩展1)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3篇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通过确定取值范围、动手操作验证、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产生,并理解其意义。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感知公因数和最大公约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以去“游乐园”游玩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探索寻
8、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奖品;小组学案各一份;方格纸每组5张、彩笔;每个人制作学号卡佩戴好。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抢夺气球1、情境引入(1)、出示“数学游乐园”师:想去“数学游乐园”玩吗?(想)乐园里不仅有许多好玩的,表现好的还可以获得很多的奖励哦!(2)、看现在乐园里正在举行“抢夺气球”的活动呢!谁想来抢呢?(回答课件中的问题,答对一个获得一个奖励)3的因数有:6的因数有:8的因数有:12的因数有:二、讲解新授1、游乐园的储存室长16dm,宽12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储存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
9、是几分米?你知道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交流 “正方形地砖” “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 什么是整分米数?)2、合作探究(1)阅读并讨论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讨论下,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学生操作)(2)合作与交流A、交流边长是“4” 为什么?问:你们觉得行吗?答:铺满B、交流边长是“2” 出示一个角问: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答:铺满C、交流边长是“1” 铺一个角问: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答:铺满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讨论交流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
10、5分米呢?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2)抽象公因数概念我们发现边长1、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1、2、4”与16和12到底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呢?(1、2、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同意吗?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16、12的因数。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你发现什么?我发现1、2、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6的什么数吗?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1、2、4是
11、12和16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3)用集合圈表示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现在中间的表示什么呢?应该填?那这圈里的(指左边、右边)填?表示?(4)认识最大公因数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从公因数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要少)实际上这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2、合作交流、探索方法怎样求18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看哪组的方法多)小组谈论,实践交流。 交流反馈、小结方法。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
12、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3、找一找,填一填8的因数: 16的因数:8和16 的公因数: 8和16 的最大公因数:想一想:8和16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小结: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找一找,填一填5的因数: 7的因数:想一想:5和7的公因数有哪些?小结:像这样的两个数: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互为质数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三、巩固练习1、游戏:看谁站的对。座位号是 12 的因数而不是 18 的因数的同学站左边、是 18 的因数而不是 12 的因数的站右边、是 12 和 18 公因数的站中间。四、全课总结:学生畅谈本
13、节课的收获。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出示课件:16的因数有:1、2、4、8、1612的因数:1、2、3、4、6、12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
14、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出示课件:16的因数:1、2、4、8、1612的因数:1、2、3、4、6、128的因数:1、2、4、8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生:公因数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生:最大公因数。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师生共同总结概念: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二、巩固练习,加深
15、理解:出示课件: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不清15和18的公因数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5的因数:1、5.7的因数:1、7.5和7的公因数有:1.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7和9呢?7的因数:1,7.9的因数:1,3,9.7和9的公因数有:1.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师总结: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同学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同学们想不想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四、深化练习、掌握方法:那么大家想一想和的最大公因数怎么去求呢?小
16、组讨论方法: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师引导出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8=23330=235归纳出:18和30的公有的质因数是2和3,那么最大公因数就是23=6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呢?把两个短除法合并成一个短除法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到和的最大公因数是学生总结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练习。求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动手练习,师巡视指导,学生上黑板演示过程。五、小小能手、我来
17、闯关:第一关:填一填1.15的因数有(),20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2.8和9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第二关:判一判1.公因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2.12的因数只有2、3、4、6、12。()3.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第三关:做一做木材市场运来一批长12米,16米和20米的木材,把这三种长度的木材截成同样长,最长可以截成每根是多少米?六、全课小节、畅谈收获:学生谈本节课上的收获。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指出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已经有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七、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
18、数。最大公因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互质数:公因数只有的两个数。把18和30分别分解质因数218230393153518=23330=23518和30的公有质因数是2和3,因此: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合并两个短除法21830用公有的质因数2除3915用公有的质因数3除35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得出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教学反思教材对求最大公因数的编排,只是让学生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几分米?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用不同的小正方形摆拼、观察、
19、思考,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同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在摆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操作,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新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节课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4这些数和16、12有什么关系
20、。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2.预设探究过程,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了各种求“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调控学生的能力。3.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鼓励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能想
21、到三种方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优化,我认为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是一个很有效、很简便的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在这中间教师应注意引导、小结、鼓励,重视方法和策略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1、交流方法2、激趣导思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大公约数 2023 教学 设计 全文 完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