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空气调节的含义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是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建筑环境对人类的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从穴居到居住现代建筑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地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满足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宜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的环境。生产与科学实验对环境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称恒温),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称恒湿),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器件、
2、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中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产生与罚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环境学中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所组成。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噪声的控制。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实现某一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进行调节与控制,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空气调节简称空调。空调可以实现对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全面进行控制,或是说它包含了采暖功能和通风的部分功能。实际应用中并不是任何
3、场合都需要用空调对所用的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与控制,例如,寒冷地区,有些建筑只需要采暖;又如有些生产场所,只需要用通风对污染物进行控制,而对温湿度并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利用自然通风来消除室内余热余湿,可以大大减少能量消耗和设备费用,应尽量优先采用。第二节 空调技术的发展概况 早在秦、汉年间,我国就有了以天然冰作冷源对房间进行冷却的“空调房间”,据艺文志记载:“大秦国有五宫殿,以水晶为柱拱,称水晶宫,内实以冰,遇夏开放。”尽管我们古老文明也创造了采暖通风空调的应用技术,但现代意义上的采暖通风空调技术的起源在西方。1904 年在纽约建成斯托克斯交易所空调系统(制冷量 450 冷冻,即1406KW),同
4、一时间在德国一剧院建成类似的空调系统。1911 年美国开利(Karrier,W.H.)博士发表了湿空气的热力参数计算公式,而后形成了现在广为应用的湿空气焓湿图,使得空调的计算更为合理。到 1940 年全美国制冷机总安装功率 5106KW 中有 16%用于空调。而今天在发达国家中,“空调”一词已被一般人所了解,家用空调器在家庭中应用已相当普及,1996 年日本销售家用空调器 811.6 万台。美国家用空调器销量一直保持在 250160万台/年。现代的采暖通风空调技术在我国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在 1949 年前,只有在大城市的高级建筑物中才空调技术的应用,设备都是来自舶来品。上海大光明影院是最早
5、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建筑物,建于 1931 年,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新中国成立后,空调技术才得到迅速发展。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迎来了工业建筑第一次高潮,前苏联援建了 156 项工程,同时带进了前苏联的空调技术和设备,这时工艺性空调也得到了发展,例如在大工厂中建有恒温恒湿的计量室,纺织工厂设有以湿度控制为主的空调系统。但当时基本上没有空调产品和专门为空调用的制冷设备。20 世纪 6070 年代,我国经济建设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了空调技术发展的时代特点。从仿制前苏联产品转向自主开发。这段时间舒适性空调也有了一些应用,主要应用在高级宾馆、会堂、体育馆、剧场等公共建筑中。
6、也开发了一些空调产品,如 JW 型组合式空调机、恒温恒湿式空调机、除湿机、专为空调用的活塞式冷水机组等。1975 年颁布了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从而结束了空调工程设计无章可循的历史。这一规范也体现了我国专业工作者的一部分研究成果。20 世纪 8090 年代是空调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时期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而空调也从原来主要服务对象工业转向民用。从南到北的星级宾馆都装有空调,最差的也装有分体式或窗式空调器。商场、娱乐场所、餐饮店、体育馆、高档办公楼中设空调已经很普遍了,而空调器也普遍进入了家庭。中国空调的市场潜力很大,预示着行业的发展前景远大。展望21 世纪空调行
7、业的发展,必将是走向一个稳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节 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对家用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空调成为人们家居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分布不匀的国家,家居中央空调的使用情况多种多样,分布差异较大。华东沿海一带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空调已不仅仅是用来降温,而是越来越多的用户都认为必须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空气质量,上述三种空调已不仅仅是单一使用,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加新风热交换器。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同的
8、地区人们对家庭空调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人们的收水平不同,住宅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家用空调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从环境和能源角度考虑,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大中型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现象,首先,我国家用空调的发展必须注重节能性,提高空调的能效比值,其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空调机的噪声和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再次,对各种形式的家用中央空调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研究和设计进程中,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生产和开发各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用中央空调系统。第二章 概述 第一节 工程概况 该办公楼为九层建筑,无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6000m2
9、。一,二层为交易大厅,层高4.5m;三到八层为办公室,阅览室,档案室等,层高3.8m,。局部顶层为水箱间和电梯机房,层高3.3m。总层高为38.7m。第二节 设计依据 一、建设单位设计书及甲方提供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内容;二、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图纸,包括一至九层建筑平面图,建筑物立面图、剖面图等;三、有关规范(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二)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5-92);(五)旅游诱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
10、189-93);(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第三节 设计概况 一、风系统:一层的101(大厅)、201(交易大厅)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其他楼层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由设置在走廊上空的吊顶新风机组提供。二、水系统:为双管同程式,夏季空调用水供回水温度7/12。三、风机盘管:风机盘管配带温控器.季节转换开关及三速开关,并在供水支管上设电动三通阀,可根据温度调节电动三通调节阀及风机转数。第四节 原始资料 一、室外空气设计参数及工艺资料(一)室外空气设计参数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
11、B50019-2003。表 1 成都地区室外气象参数 纬度 海拔m 大气压力 kPa 室外平均风速m/s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3040 140.9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80 26.7 96.32 94.77 0.9 1.1 1 36.1(二)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及工艺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2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m3/h.人)人员密度(人m2)照明功率(W/m2)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交易大厅101 2528 2022 5565 4055 1820 1 4050 交易大厅201 2528 2022 5
12、565 4050 1820 1 4050 贵宾室 2426 2022 5565 4050 30 0.2 30 多功能厅 2426 2022 5565 4050 30 0.2 2530 接待室 2426 2024 5565 4050 30 0.5 15 会议室 2527 2022 5570 3050 30 0.5 3040 办公室 2527 2024 5565 4050 30 0.2 20 二、动力资料 1、水源:城市自来水。2、电源:220/380V50Hz民用动力电。3、冷源:根据负荷计算设计制冷站,冷水供回水温度为712。三、围护结构资料(一)屋面: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II型,k0.83W
13、/m2k;(二)外墙:砖泡沫混凝土+木丝板白灰粉刷,II 型墙,k0.9 W/m2k;(三)外窗:采用塑钢窗,中空玻璃,k3.9 W/m2k;(四)门:根据用途不同查有关资料确定传热系数值;(五)内墙:采用 200 厚 KP1 型空心砖,k0.58W/m2k,两侧各抹 20 厚水泥砂浆;(六)楼板:120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40 厚水泥珍珠岩砂浆垫层,k2.0W/m2k;(七)楼梯间:为不使用空调区域,内抹 30 厚保温砂浆 第三章 负荷计算 第一节 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 目前,在我国暖通空调工程中,常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和谐波反应法计算空调冷负荷,它们都是便于在工程上进行手算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本
14、设计夏季冷负荷计算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各项冷负荷的组成及其计算方法如下:一、外墙和屋面瞬时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ndcctkkttAKQ)()()(式(3.1)式中:)(cQ-外墙和屋面瞬时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A-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ct-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见 暖通空调 附录2-4、2-5;dt-地点修正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6;k-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见暖通空调表2-8;k-吸收系数修正值,见暖通空调表2-9;nt-室内计算温度,。二、外玻璃窗瞬
15、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通过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进行计算:ndcwwctttKAQ)()()(式(3.2)式中:)(cQ-外玻璃窗瞬时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wK-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m2/);wA-窗口面积,m2;)(ct-玻璃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见暖通空调附录2-10;dt-地点修正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1;nt-室内计算温度,。三、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分为两部分,即透过玻璃窗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和窗玻璃吸收太阳辐射后传入室内的热量。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LQji
16、swacCDCCACQmax)(式(3.3)式中:)(cQ-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W;aC-有效面积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5;wA-窗口面积,m2;sC-窗玻璃的遮阳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3;iC-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4;maxjD-最大日射的热因数,W/m2,见暖通空调附录2-12;LQC-窗玻璃的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62-19。四、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人体散热与性别、年龄、衣着、劳动强度及周围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等多种因素有关。人体散热的潜热量和对流热直接形成瞬时冷负荷,而辐射散发的热量将会形成滞后冷负荷。因此,应采用相应的冷负
17、荷系数进行计算。在本设计中,为了计算的方便,计算以成年男子散热量为计算基础。而对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中有各类人员(成年男子.女子.儿童等)不同的组成进行修正,为此,引入群集系数。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LQscCnqQ)(式(3.4)式中:)(cQ-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sq-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 暖通空调 表2-13;n-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见暖通空调表 2-12;LQC-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23。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nqQlc 式(3.5)式中:cQ-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lq-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
18、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 暖通空调 表2-13;n-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表 7 101 房间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8-24h)五、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LQscCQQ)(式(3.6)式中:)(cQ-设备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见暖通空调表2-20、2-21;sQ-设备实际显热散热量,W;LQC-设备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本设计设备散热按稳态计算)。六、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LQcNCnnQ21)(1000 式(3.7)式中:)(cQ-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1n-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1n=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顶棚内时,可取1n=1.0;
19、2n-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2n=0.50.6;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者2n=0.60.8;N-照明工具所需功率;LQC-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22。七、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本设计中内围护结构形成的冷负荷按稳态传热计算 nmoiicttAKQa.)(t 式(3.8)式中:)(cQ-内围护结构冷负荷,W;iK-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iA-内围护结构的面积,m2;mot.-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at-附加温升,查暖通空调教材取 1;nt-室内计算温度,。各房间的负荷见附表一 第二节 冬季热负荷计算 建
20、筑物冬季热负荷由围护结构耗热量和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因空调建筑室内为正压,故本设计不考虑冷风渗透耗热量。围护结构耗热量又由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和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组成。一、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attAKQwonii.式(3.9)式中:Q-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iA-围护结构的表面积,m2;nt-室内计算温度,;wot.-冬季室外空气计算温度,;a-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二、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一)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朝向:0;冬、西朝向:-5%;东南、西南朝向:-10%15%;南向:-15%25%。(二)高度附加 当房间净高超过 4m 时,每增加 1m,附加率为 2%,但
21、最大附加率不超过 15%。高度附加率应加在基本耗热量和其他耗热量的总和上。(三)本设计未考虑风力附加和外门开启附加。(四)通过地面的温差传热 通过地面的温差传热近似计算法。即把地面划分为四个地带,各地带有其确定的传热系数,按下式计算房间的地面温差传热量:)(wndididttAKQ 式(3.10)式中:diA-各计算地带面积,2m;diK-各计算地带的传热系数;第一地带 21/465.0mwK.,第二地带 22/233.0mwK.,第三地带 23/116.0mwK.,第四地带 24/07.0mwK.,计算地带划分的方法是:平行于建筑物的所有外墙,自外墙内表面起,向建筑内划分缩进 2m 划一个与
22、外墙轮廓相同的区域,作为第一地带。如此向内划,每 2m 宽为一个地带。当距外墙内表面 6m 以后,皆属第四地带。应注意角隅房间的外墙角第一地带的面积增加4m2 以补偿角传热的增强。各房间热负荷计算表见附录 2。第三节 夏季、冬季湿负荷计算 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的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表面散湿和地面积水等)向室内的散湿量,也就是维持室内含湿量恒定需从房间出去的湿量。610278.0gnmw 式(3.11)式中:wm-人体散湿量,kg/s;n-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g-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各房间湿负荷计算见附表 3。第四章 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第一节 空调系统的分类 空调系统一般可按负
23、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冷剂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系统。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又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表 10 几种空调系统特点比较 系统 特点 封 闭 式 系 统 它所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空调房间本身,没有室外空气补充。这种系统冷、热耗量最省,但卫生效果差。这种系统应用于战时的地下庇护所等战备工程以及很少有人进出的仓库。全 新 风 系 统 它所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外,室外空气经处理后送入室内,然后全部排出。这种系统空气品质好,但耗能,运行费用高。使用于不允许回风的场合,如放射性试验
24、室以及散发大量有害物的车间等。一 次 回 风 系 统 综合了封闭式系统和全新风系统的利和弊,采用一部分回风。这种系统既能满足卫生要求,又经济合理,故应用最广。一、一次回风系统 此系统将空调机设置在专门的空调机房内,而用送风道向各空调房间供冷或供热。其特点是:(一)回风仅在热湿处理设备前混合一次;(二)可利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当送风温差受限制时,利用再热满足送风温度;(三)因空调机设置在机房内,运转,维修较容易,能进行完全的空气过滤,产生振动,噪声传播的问题较少;(四)因送风量大,换气充分,再加上过滤完全,房间内的空气品质较好,特别是若设置回风机或排风机时,则可在过度季节利用新风进行供冷;(五)
25、必须有大型的空调机房;(六)当房间空间较大而分区数少时,设备费较其他方式便宜。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该系统是将风机盘管设置在空调房间内,直接处理室内空气,新风机组设置在专门房或吊顶,用风道向各空调房间内送入处理后的新风,其特点是:(一)优点:1、噪音较小,对于旅馆的客房,夜间低档运行的风机盘管机组,室内环境一般在 3040dB(A);2、具有个别控制的优越性。风机盘管机组的风机速度可分为高、中、低三档;水路系统采用冷热水自动控制温度调节器等,可灵活的调节各房间的温度;是内无人时机组可停止,运行经济、节能;3、系统分区进行调节控制容易。冷热符合按房间朝向、使用目的、使用时间等把系统分割为若干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暖通 毕业设计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