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伦案例的哲学分析.pdf
《乱伦案例的哲学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乱伦案例的哲学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乱伦案例的哲学分析字体:小 中 大|打印 发表于:2006-8-07 20:30 作者:友邦竹 来源:哲学在线:哲学专业网站 我们曾经宣布过自己的伦理学理论。这就是:“伦理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谐与美满所需要的一种秩序”可能有人会说,你的这一理论有什么比前人高明的地方呢?它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么?我们说:是的。我们比前人高明的,恰恰是因为它能实用,而且常常很有效。有那么神么?可以试试看。在道德迷宫:人类正确和错误的意识从何而来 (科技中国2006 年 6 月号 编译/郭仲)一文中,有下面一段文字:“两难抉择:一列火车失去了控制,呼啸而来,这轨道上有五个人。如不采取行动,这五个人必死。你可以选择按下
2、开关,火车就能转到另一条轨道上去,但那个轨道上也站着一个人。你将会怎样做?也许,和大多数人一样,正确的做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流血,你会采取理性的措施,按下开关。但是,如果情况稍有不同,你又会怎么办?这时,你正站在过街天桥上俯瞰着铁道,火车疾驰而来,铁轨上仍有五人,但没有一条可让火车改道的铁轨,更没有开关。在你的面前站着一个魁梧的家伙。如果将他推下去,横在铁轨上,他硕大的身躯足以拦住失控的火车。你这样做,可以牺牲他一人,换来其他五条人命。你将如何做?大多数人都不会将壮汉推到铁道上送死,人们认为,主动杀死一个人,即使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也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两个在逻辑上完全一样的情形,却得到两种不同的
3、结果?20 多年以来,这一思维实验使很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感到困惑。人们分成了两大阵营,一个阵营认为,道德判断来自理性的思维;另一个阵营则认为,道德的基础是情感性的。但是,上述火车失控所招致的两难选择,并不适合这种黑白分明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当道德这个题目从哲学家的思考课题转移到了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时,二分法的错误就变得更显而易见了。在研究道德的心理学基础时,研究人员发现,推理因素和情感因素都起作用。“在这个案例中,证明“道德伦理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谐所需的秩序”的事实很明显。把一个壮汉推下去被火车压死,救活五个人,而人们却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主动杀死一个人”,人们在精神上心灵上认为是不能接受的:这
4、样做使人的心灵上很不安,不安就是“精神(心灵)不和谐”。救人对人的精神上产生的是心灵安慰即精神和谐的作用;而杀害人则是在心灵上产生摧残、精神上冲突的作用。如果这时候壮汉自己主动提出舍己救人,让别人把自己推下去,则人们的心灵上的不安程度要比壮汉自己没提出时,要轻得多。也就意味着更合乎人们的伦理与道德。由于是壮汉自己愿意的高尚道德,使人们精神上的冲突-即不和谐-减轻了许多。再看上述编译文章中的另一案例:海德特的研究,支持反射性思想在很多道德判断中只起有限作用的主张。他们假定了一个特定场景:其中只有兄妹二人,在一个小木屋中度假,决定体验性生活。彼此都采取了避孕措施,不可能怀孕生小孩,也就不会付出近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乱伦 案例 哲学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