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专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 【考纲要求】【课内探究】考点一:“S”型曲线与“J”型曲线 例 1、(2013试题调研)下图甲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S”型曲线,图乙是几种预想的“J”型与“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B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C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D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变式训练:1.种群数量在有环境阻力(非理想)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为“S
2、”型增长曲线的其他表现方式(图中 dN/dt 表示种群增长速率;MSY 表示种群最大增长速率;N 表示种群数量;K 值表示环1、种群的特征 I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II 2、种群的数量变化 II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II 3、群落的结构特征 I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II 4、群落的演替 I 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I 5、生态系统的结构 I 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I 精品 境容纳量)。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为有效 B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dN/dt 最大,可以任意捕捞且不会影响种
3、群再生 C种群数量超过 k/2 时,dN/dt 下降,会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下降 D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以提高 K 值(环境容纳量),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 2.(13 潍坊 1 模)右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在 ab 段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 B在 b 时对作物多次喷洒同种杀虫剂可防止 c 点出现 C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蝗灾导致农田荒芜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考点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例 2、(14 淄博 1 模)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
4、(图中 ae 代表过程,AC 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 (填图中字母)。(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 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精品 为 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 ,该变动将直接导致 ,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图乙中的 A 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 的含义为 ;B 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 还有
5、一部分是 。变式训练:3.科学家对某湖泊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表中 NP=GP-R,单位是 J/cm2a(焦每平方厘米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大于输出,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的粪便中所含能量不是其 GP 的一部分 D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 5.5%,所以数据有误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 3、(14 青岛 1 模)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右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精品 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6、下列问题。(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 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3 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3)第 7 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 20%,则鸟类增加 10 kg,至少需要草 kg。(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 (偏高或偏低)。变式训练:4.(11 年山东卷)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
7、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差,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 10000KJ 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 KJ 和 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 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 K 值为 1000 只,且1 只兔和 4 只鼠消耗的草量相
8、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 400 只,则兔种群的K 值变为 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精品 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 ,引起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 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课后练习】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甲到乙和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16和 15 B.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D.能量流动是从
9、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为 1250kJ 2.春季,雄鸟长出鲜艳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雄鸟感受物理信息,并能发出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B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和种群基因库的发展 C雌鸟接受信息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会增加 D雌鸟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的合成与分泌活动 3下列个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 X 表示种群数量,则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 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度 C.若 X 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可能代表胰岛素 精品 D.若 X 表示效应 B 细胞数量,则可能代表
10、某种病毒 4.(13 临沂 1 模)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 B 点少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种群密度低于 A 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DA 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5.右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 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 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 时和 T 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 时之前和 T 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6.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
11、系统()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D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7.(13 青岛 1 模)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 16 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下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据图回答:(1)除图中的生物外,该生物群落中还应该有的成分是 _。(2)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3)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使福寿螺
12、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 3/4 调整到 1/4,福寿螺增加 1kg 体重,从理论上分析,取食比例改变后,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微藻比原来多消耗 _kg。(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精品(1)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_(用字母表示),分析 AC 和 FB 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AC 以_的形式进行,FB 以_的形式进行。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
13、是_。(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 kJ,则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 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_。例 1A 变式 1D2B 例 2、(1)d a (2)标志重捕法 稳定 增加 牧草大量减少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4)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变式 3C 例 3、(1)营养 增强 (2)3-7 月 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食物减少)蝗虫种群被天敌捕食的数量增加(3)增加 (4)210 (5)偏高 变式 4(1)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 (3)捕食 9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或肾脏)【课后练习】BCD BDB 7.(1)分解者 (2)福寿螺、鸭子 信息传递(3)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4)12.5 8.(1)D、E、F CO2 含碳有机物 产生温室效应(或“导致 CO2增多”)(2)能量流动 m/125 kJ D 增多,F 减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