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pdf





《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康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项目 项目单位:龙里县康雅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目录 贵州省龙里县康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三、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四、申报书的编制依据.五、项目概况.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规划原则.一、项目所在镇基本概况.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三、项目建设规划原则.第三章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一、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二、项目建设优势分析.三、市场分析.四、营销策略、方案、模式.五、公司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园区的
2、类型.二、总体布局规模.三、园区功能分区.四、园区技术体系建设.五、产业链建设.六、重点发展项目.七、市场主体培育.八、品牌农业建设.九、服务体系建设.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三、具体项目投资估算.第六章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生态效益.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原则.二、机构设置及职能.-三、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四、员工培训.第八章项目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一、项目综合评价结论.二、建议.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康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 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龙里
3、县康雅生态旅游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计划投资:万元 企业类型: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地点: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哪磅乡羊昌村、关口村、狗场村等。、建设规模:康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亩,其中综合配套服务区亩,现代蔬菜高效生产示范区亩,观光休闲体验区亩,红米种植基地亩以及 头生态猪养殖示范区亩。、建设期限:建设期为五年(年至年)。四、申报书的编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号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业部农计
4、发号)()国家旅游局令第号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黔府办发号)()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黔农发号()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年贵州省扶贫开发改革专项小组重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黔扶改通号)()龙里县洗马镇政府工作报告(年月)五、项目概况“康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项目依托龙里县洗马镇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种植和特色旅游产业品牌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特色旅游
5、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和教育示范型的一种模式。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新型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园区。通过实施“康雅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园”项目,园区将形成龙里县新农村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园区建设在洗马镇羊昌村等,建成后使整个园区更加秀丽宜人,景色如画,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景区内具备良好的种植观光旅游方面的自然条件。力争将园区建成贵州省颇具影响力的综合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园。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规划原则-一、项目所在镇基本概况、地理位置 洗马镇位于贵州省的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北部,龙里县的北端。东临贵定县,西面与醒狮镇相连,南接谷脚镇,北面与开
6、阳县毗邻。镇区距贵阳市公里,距都匀市公里,距龙里县城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全镇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全镇平均海拔高度约为米。、行政区划 全镇辖个居民社区、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个自然村寨。年末全镇总人口为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人,农业人口人,村民以汉族为主,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有人,占全镇总人口的。、气候条件 洗马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农业丰产型的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适宜农作物和林木、果蔬的生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低温、多雨等。、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欠开发,在洗马镇北面南明河自西向东,东面清
7、水江从南至北,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在两岔河汇集,形成 了较美的峡谷风光,水、山、岩溶三者溶为一体,有“小三峡”之美誉,吸引着相当数量的游人,沿江旅游已开始起步;巴江村的古城墙、惜字塔和水尾村的古驿道至今依稀可见;红军长征途经水尾村,可憩亭和百岁老人家里留下许多红军的故事,间隙泉蔚为传奇,引人入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物产和特产 洗马镇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烤烟和玉米。农作物年产量达到万吨,其中粮食总产量达到吨。现有耕地总资源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万亩。常用耕地面积中,水田占万亩、旱地占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亩;森林覆盖率约为。、民风民俗 洗马镇平坡农民画
8、独具特色,久负盛名,响誉省内外的“平坡农民画”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当地农民画家人才辈出,男女老幼都能作画,画作在国家、省级多次获奖;石板滩村依托独具地域特色的印苗文化,创办了龙里县“苗之印”手工艺品合作社,并注册“苗之印”商标,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当地苗族妇女积极开展印苗民族服装及民族饰品的开发和创作,指导和帮助苗族妇女依靠传统手工技艺增加收入,推进印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真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镇党委、政府将烤烟产业作为优势经济、特色经济和亮点经济加以落实。年,种植烤烟亩,总产值约万元;“”蔬菜示范核心区个,种植刺梨亩,特色养殖有竹鼠、养兔、养牛、养羊、养猪(香猪
9、、黑猪、野猪)等项目,哪嗙片区发展荷花(藕)种植亩,其他相对连片的梨、桃、李等经果林种植亩。工业:镇内有丰富的煤、硫铁矿、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全镇有落掌、永鑫、金涌等家煤矿,全部停产;有牛场、新庄、三岔河、龙井冲等砂场个,只有新庄是正常营业。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万元。第三产业:有个体工商户余家,均属小商品零售业,餐饮服务,或农产品经营加工。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省内外知名旅游胜地,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观光农业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
10、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贵州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省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 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领域,实现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龙里县乃至贵州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三、项目建设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环保、循环的农业系统
11、,促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市场导向原则 在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顺应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的市场需求,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发展优质化、多样化的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立足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搞活流通,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农副产品。、科技先导原则 科学的认识和严格地遵循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结合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依托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单位,加强农业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12、。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全县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旅游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使农旅有机结合、布局合理,协调发展。、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原则 保持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严格生产技术规程,逐步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组织农户按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实行标准化种养,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进产业化经营,以适应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13、促进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发展现代综合农业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园区农业生产要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则 通过园区项目的建设以及投入运营,拉动及带动园区项目所在地农户参与进来,最终带动农户及周边居民一起脱贫致富,同时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在本地区的实现。第三章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 一、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是落实“国发号文件”和“个工程”精神的重要举措,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关
14、系着整个国家发展稳定的全局。做好本项目建设是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个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现实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业与工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供应上,还体现在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上。因此,本项目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
15、而促进城乡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项目建设对调整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推动龙里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绿色、无污染的蔬菜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项目区境内无工业,生态好,目前,项目区已经有蔬菜种植和荷花基地,基础相对扎实,因此,加快园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泊在眉睫。引导当地农户积极参与,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
16、长点,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能只依靠农业,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农村地域广,让绝大多数农民进入大城市是不现实的。因此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快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实现产供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就地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壮大小城镇经济,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农村地区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是发挥重点产业多元经济功能的必经之路。现代农业强调应用新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农业产业
17、化经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以求形成新的农业结构和布局,达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衔接以及与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园区涉及的产业领域看,拟发展的产业属于民生产业,不仅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有限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挖掘。该产业具有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发展前景,在发展过程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理念,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重要产业。、是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商品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从农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几个发
18、展阶段。我们既要抛弃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又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和高污染的西方石油农业的弯路。现代农业已具有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深刻内涵。项目建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清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拥有较平整的土地资源,其发展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地形优势,又不能造成污染和破坏。园区的建设,就是要摸索一条力求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科技和管理高集约的、三重效益高度统一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为前提,坚决不能走“先经济、后生态,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生态旅游 观光 产业园 建设项目 申请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