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三基.pdf
《传染病学三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三基.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传染病学三基 一、是非题 1.HBsAg 具有抗原性,无感染性,它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2.乙型病毒肝炎是全身性病毒感染,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对)3。慢性 HBsAg 携带者血清均具有传染性(对)4。B 型超声检查是阿米巴肝脓肿的确诊方法(错)5.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同型钩体可以引起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型的钩体又可引起极为相似的综合征(对)6.皮肤或(和)粘膜瘀点瘀斑是流脑败血症临床上很重要的体征(对)7.肥达反应对伤寒有确诊价值(错)8.霍乱病人在恢复期出现反应性发热,是由于循环改善后大量肠毒素被吸收所致。(对)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症疾是乙类传染病(对)10
2、.肥达氏反应凝集效价,凝集效价在 1:80 及H效价在 1:160 或以上时,有辅助诊断价值(错)11。危及乙脑病人生命的三种主要症状是:高热、惊厥和呼吸衰竭.(对)12。麻疹于发热第 34 日由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的皮肤自上而下出现斑丘疹.(对)13.乙型肝炎机体的免疫应答亢进,抗HBs 生成多,病毒不能消除,形成病毒携带状态。(错)14.静止性肝硬变:有或无肝炎病史,无黄疸,肝质硬,脾大,有门脉高压征,血清白蛋白低,ALT 正常。(对)15.被狂犬咬伤的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也不缝合、包扎。(对)16。典型伤寒极期表现有高热稽留不退,持续 1014 天。
3、(对)17。流行性出血热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 10 天.(对)18.社区获得性肺炎又称院外感染肺炎。(对)19。皮肤瘀斑是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型的惟一标准。(错)20。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21.检测特异性抗体 IgG 可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错)22。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应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错)23。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少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可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对)2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升高。(错)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错)26。根据临床情况,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非典
4、型肺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对)2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早期不能用抗病毒药.(错)28。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不能用增强免疫功能药物。(错)29。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不能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错)3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及时消毒处理,由专人每天收集并立即送焚烧.(对)3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空气消毒可用 05的过氧乙酸喷雾。(对)3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患者尸体用 05%过氧乙酸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再 2 用 05过氧乙酸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对)二、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是(D)(A).37。5
5、(B)。37(C)。385(D).38(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A)(A)。221 天,多为 14 天(B)。12 天(C)。1425 天(D)。10 天(E)。21 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少时间内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A).12 小时内(B)。6 小时内(C).24 小时(D).9 小时(E)。10 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D)(A).1 周(B)。8 天(C).15 天(D).1014 天(E).6 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
6、,流量为 13 L/min,如用面罩高流量给氧,流量应为(D)(A).2-6 Lmin(B)。39 Lmin(C).4-9 Lmin(D).1015 Lmin(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B)(A)。衣原体(B).冠状病毒(C)。支原体(D).军团菌属(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D)(A)。2 天(B).10 天 3(C)。12 天(D)。14 天(E).21 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棉纱口罩的层数为(E)(A).4(B).6(C)。2(D)。10(E).12 9.多数 SARS 病毒感染者
7、,可检出 SARS 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在发病后(B)(A).2 天左右(B)。10 天左右(C).12 天左右(D)。14 天左右(E)。21 天左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胸片,间隔时间不超过(B)(A).2 天(B).3 天(C).10 天(D)。12 天(E)。14 天 11.医护人员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必须戴棉纱口罩,更换口罩时间为(B)(A)。2 小时(B)。4 小时(C)。8 小时(D)。12 小时(E).24 小时 12。采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急性期血样,最迟不晚于发病后(C)(A)。2 天(B)。4 天(C)。7 天(D)。10 天(E)。12
8、 天 13。相当于 SARS 的几倍潜伏期的期间内,不再出现新的临床诊断病例,即可从近期有当地传播”地区名单中除名(A)(A)。2 倍(B)。4 倍(C)。6 倍(D).8 倍(E).10 倍 14。卫生部发布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导原则中指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A)(A).生活、工作场所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接触 4(C).注意个人卫生(D)。在人群密度高或不通风的场所内戴口罩(E)。服用中西药物 1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中体温正常应为几天以上(E)(A).1 天(B)。2 天(C)。3 天(D).4 天(E).7 天 1
9、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血清标本应带冰在下列几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D)(A)。2 小时(B).4 小时(C).12 小时(D).24 小时(E)。72 小时 17。世界卫生组织撤消旅游限制建议的条件中,下列不正确的是(E)(A)。目前医院 SARS 患者少于 60 人(B)。连续 5 天平均每天新增病例保持 5 人以下(C)。本地区的病例均在控制之中(D)。没有向外地输出病例(E)。20 天内不再出现新的临床诊断病例 1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中,下列哪项不正确(E)(A).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的舱内所有人员(B)。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患者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
10、包厢的全部乘客(C)。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患者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D).轮船上与患者同一舱室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E)。日常生活中,曾与患者自其出现症状前 1 周起,有过接触的全部人员 19。换鞋、着工作衣裤、戴帽子口罩应在(A)(A).相对清洁区(更衣室)(B).半污染区(C).污染区(D).清洁区(E).非隔离区 20。再着专用隔离衣或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应在(B)(A).相对清洁区(更衣室)(B).半污染区(C)。污染区(D).清洁区(E)。非隔离区 21。入病房前加戴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目镜,加穿鞋套及隔离衣;继续诊疗护理临床诊断患者换外层手套;诊疗护理疑
11、似患者换外层隔离衣、外层鞋套及外层手套应在(C)(A)。相对清洁区(更衣室)(B).半污染区(C).污染区 5(D).清洁区(E).非隔离区 22。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应(A)(A)。一级防护(B)。二级防护(C).三级防护(D).四级防护(E)。五级防护 23。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或接触患者身上标本的医务人员应(B)(A).一级防护(B).二级防护(C).三级防护(D)。四级防护(E).五级防护 24.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应(C)(A).一级防护(B).二级防护(C)。三级防护(D)。四级防护(E).五级防护 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2、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A)(A).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接触(C)。在人群密度高的场所戴口罩(D).使用干扰素喷喉、鼻(E)。露天场所戴口罩 2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部分场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是(C)(A)。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接触(C).在人群密度高的场所戴口罩(D)。使用干扰素喷喉、鼻(E)。露天场所戴口罩 2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尚未肯定预防效果的措施是(D)(A).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接触(C).在人群密度高的场所戴口罩(D).使用干扰素喷喉、鼻(E).露天场所戴口罩 2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无预防效果的措施是(E)(A).通风(B).不与传染性非典型
13、肺炎患者接触(C).在人群密度高的场所戴口罩(D).使用干扰素喷喉、鼻 6(E)。露天场所戴口罩 2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用激素指征是(C)(A)。严重中毒症状(B)。明显呼吸困难(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 3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用有创正压通气的指征是(B)(A)。严重中毒症状(B).明显呼吸困难(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 31.世界卫生组织撤消“近期有当地传播”地区中不再有新的临床诊断病例的连续天数为(B)(A).14 天(B)。20 天(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 3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A)(A)。14 天(B).20 天(C).两者均是
14、(D).两者均否 3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出院诊断参考标准中体温正常天数为(D)(A)。14 天(B).20 天(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 34。感染过程最常见的表现是(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5.下列发疹性感染中,哪项的皮疹出现最早(A)(A)。水痘、风疹(B)。猩红热(C).麻疹(D).斑疹伤寒(E).伤寒 36。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C)(A).IgG(B).IgA(C).IgM(D).IgD 7(E)。IgE 37.保护易感人群采用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D)(A).转移因
15、子等免疫激活剂(B).高效价免疫球蛋白(C)。丙种球蛋白(D).疫苗或菌苗(E).药物预防 38。下列哪项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的指标(C)(A).HBsAg(B)。抗 HBs(C).HBeAg(D).抗 HBe(E).抗 HBc 39.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D)(A)。隔离、治疗病人(B).管理带病毒者(C).严格消毒制度,加强血源管理(D).疫苗预防(E)。免疫球蛋白注射 40。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B)(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B)。血管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C)。心肌损害(D)。肾功能不全(E)。腔道出血、继发感染 41.钩体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A
16、).流感伤寒型(或感染中毒型)(B).黄疸出血型(C).肺出血型(D).肾衰竭型(E)。脑膜脑炎型 4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重点是积极处理(B)(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C).高热、惊厥、昏迷(D)。昏迷、惊厥、呼吸衰竭(E)。高热、昏迷、休克 43。确诊伤寒最有力的根据是(E)(A).长程稽留高热、相对缓脉(B).玫瑰疹(C)。血象中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D)。肥达反应阳性(E)。血培养阳性 44。流脑败血症期最具特征性的体征是(C)8(A)。脑膜刺激征(B).体克、循环衰竭(C).皮肤和粘膜淤点、淤斑(D).唇周单纯疱疹(E)。巴氏征阳性 45。抢救
17、霍乱患者最关键的措施是(A)(A)。补充液体与电解质(B)。使用抗菌药物(C)。使用抑制肠粘膜分泌药(D)。利尿,防治肾功能衰竭(E).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46.细菌在血流中的短暂出现,无明显毒性症状(A)(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 47.人体对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D)(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 48.艾滋病(D)(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手、用具、玩具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E).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49。戊型肝炎(B
18、)(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手、用具、玩具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E)。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50.轻型典型破伤风的病情程度:(A)(A)。全身肌肉持续强直而无全身阵发性痉挛者,或仅有局部肌肉痉挛者.(B)。无全身肌肉强直和全身阵发性痉挛者。(C)。全身肌肉持续强直伴有全身阵发性痉挛但易被镇静剂控制者。51.婴儿肝炎综合征最常见病因:(A)(A)。感染性(B)。先天性代谢异常(C)。阻塞性 52.下述哪项对结核脑脑脊液特点的描述是正确的?(C)9(A).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多在 50-500106/L,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逐渐
19、升高。(B).脑脊液白细胞数在 1000106/L 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脑脊液白细胞数在 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D).脑脊液白细胞数常在 300106/L 以内,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53。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选出正确项(A)(A).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常用 40 万肌注,每 6-8 小时 1 次,疗程 5-7 天。(B).对症治疗,赫氏反应,使用兴奋剂 54。儿童常见的结核为(A)(A).原发性肺结核(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继发性肺结核病(D)。结核性胸膜炎(E)。肺外结核 55.皮肤散在瘀点和紫斑,无粘膜内脏出血是(B)(A)。过敏性紫癜(B)
20、。单纯性紫癜(C).血友病(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6.鉴别各型肝炎最可靠的根据是(E)(A)。发病季节(B).发病年龄(C).起病方式(D)。临床症状(E)。病原学血清学检查 57。重症肝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中下列哪项错误(B)(A)。内毒素作用(B).肾小管收缩(C)。肾缺血(D)。有效血容量下降(E).肾小管坏死 58。关于丁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错误(E)(A)。属单股 RNA 病毒(B).外壳为 HbsAg(C).复制需要 HBV 的帮助(D)。抗原可诱生 lgG 和 IgM 抗体(E)。上述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59.细菌性痢疾临床分型中哪项属急
21、性(D)(A)。慢性迁延型(B)。急性发作型(C)。慢性隐匿型(D).中毒型(E).静止型 10 60.下列哪种疾病不经输血感染(B)(A)。乙型病毒性肝炎(B).甲型病毒性肝炎(C).丙型病毒性肝炎(D).丁型病毒性肝炎(E)。戊型病毒性肝炎 6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A)(A).青霉素 G(B)。氨基苷类抗生素(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 62.克雷伯杆菌肺炎首选(B)(A)。青霉素 G(B)。氨基苷类抗生素(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 63。甲型病毒性肝炎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C)(A)。水和(或)食物传播(B).输血和血制品(C).日常生活接触(D).母婴垂直传播(E)。虫
22、媒传播 64。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的是(B)(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HBcAg 65.仅存在于受感染肝细胞的核内,血液中无游离成分存在的是(E)(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HBcAg 66。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物是(A)(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HBcAg 67.肝脓肿 B 超可见(D)(A)。牛眼样病灶(B).周边低回声晕环(C).壁薄无回声暗区 11(D)。壁厚毛糙的无回声暗区(E).后方伴声影 68。原发性肝
23、癌 B 超可见(B)(A)。牛眼样病灶(B).周边低回声晕环(C)。壁薄无回声暗区(D).壁厚毛糙的无回声暗区(E).后方伴声影 69。肝囊肿 B 超可见(C)(A)。牛眼样病灶(B).周边低回声晕环(C)。壁薄无回声暗区(D).壁厚毛糙的无回声暗区(E).后方伴声影 四、填空题 1。多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在发病后 14 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症状、_、_、_或_、血常规、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 23 天),心、肝、肾功能等.体温|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分析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发热超过 _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 _
24、.385 Reye 综合征 3.符合应用激素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成人一般用量为相当于甲泼尼龙_。80-320mg/d 4.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家中或近期患者曾滞留的场所应进行_,包括空气、家具、衣物等物品,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有接触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一般为 _ .消毒处理 2 周 5。钩体病病原治疗的首选药是_,血吸虫病病因治疗的首选药是_,治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_。青霉素吡喹酮|甲硝唑 6.敏感株所引起间日疟的病因治疗最佳方案是联合应用_与_。氯喹|伯氨喹啉 7。HBV 是属于_类核酸型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8.血吸虫病的异位损害常见于_与_。肺|脑 9.
25、溶组织阿米巴的致病型是_,传染型是_,在阿米巴肝脓肿的脓液中可找到_,而不能找到_。滋养体包囊滋养体包囊 10.根据我国传染病管理法规定,属于严格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_与_.鼠疫霍乱 11。对于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是联合应用_与_.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2。为了加强对脊髓灰质炎的监测,对于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儿童均应于瘫痪发生_天内,送验粪便_份,每份相隔_小时,冷藏运送至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142|2448 13.在我国已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剂有_,_,_与_四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14.对于疑似艾滋病人及 HI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学三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