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pdf
《夜读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读古代文人的山水游记.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 当醉当歌红尘,睁目闭目青山。今天的夜读我们就来讲讲古人的山水游记。在古人的山水游记中,不是名山,却可驻足,不是名水,仍可凭栏。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玩心。古人是怎么游山玩水的?一处山水,一串足迹,即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于是赏山品水也就有了流芳千古的价值。这次我们就主要说说古代文人在旅行中的“怪癖”。一生放荡不羁的张岱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山水之乐。细读古人的山水游记,不难发现,一些颇为怪异的癖好,反而为旅行增加了不少乐趣。张岱自己在西湖梦寻五云山中,就记录了一例。说的是杭州五云山地势高寒,见雪独早。宋代
2、的时候,每岁腊前,僧人必将雪收集起来,呈给官家。当时这种收集洁净的山中白雪之举,被不少游人效仿,除了因其雅致珍贵之故,雪水也是烹茶的绝妙水源。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可以为之,即使化作雪水,大不了一饮而尽,也不算枉费心思。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戴延年所著秋灯丛话里,还就真有这么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蔚为壮观,相传为天下第一奇观。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之后需用纸紧紧固定盒口。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给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瞬间“结成峰朵,直冲
3、霄汉”,引来啧啧赞叹。云气无影无形,这戴延年笔下的奇观,恐怕十之八九是作者的主观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相比之下,明代大家袁宏道的“癖好”就接地气儿得多。可能是由于自幼长于平原,方圆百里无片石,他因而“野性癖石”。据说袁宏道每登一座山,必先问山岩几处,肤色如何?他在游记中就曾品评说,如五泄山之石颜色青绿,陡如刀削;飞来峰石苍翠如玉;砚石山石色深紫,可做砚台他的同道甚多,清代教育家谢章铤,好游山水,尝至岭南,不仅同样每登山必寻石,还解释过其看点:石头之奇,“以理,以形,以态,以窍”,什么可称为理?“五色成文”;什么可称为形?“比物能似”;什么可称为态?“起伏千里,垒珂
4、百仞,若拱若揖,偃蹇一拳”;什么叫做窍?“离缀数穴,窈若灵洞,陷者池,断者峰,穹窿者为岫为坑”。山石有了这四奇,便有了风神仪态。纵览古人游记,我们就会发现,古人看山览石,莫不是从这几点出发。2/4 那么,六根皆动,游有所癖,就能尽享山水之乐了吗?清康熙年间,性好山水、历游燕赵及浙闽天台、雁荡、武夷诸胜的文人潘耒,在为明代旅行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作序时,曾有这样一段论述,揭示了怎样才能尽享山水之乐的秘籍:“无出尘之胸襟,不能赏会山水;无济胜之肢体,不能搜剔幽秘;无闲旷之岁月,不能称性逍遥;近游不广;浅游不奇;便游不畅;群游不久;自非置身物外,弃绝百事,而孤行其意,虽游犹弗游也。”或许这才是今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人 山水 游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