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归因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自尊是自我概念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分,也是人格特征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概念。以往研究中证实自尊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杨丽珠等 2003 年指出,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高自尊与健康的并且合乎社会要求的事物相关;2陈建文等(2004)的研究也显示,大学生的自尊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多数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3胡军生等(2006)的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水平都较高,同时,有着较少的心身症状,在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自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4已有研究还表明,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5自尊在被接纳感与心理健康两变量之间起中介作
2、用。6故自尊有可能也会在心理健康和归因方式两变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归因方式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具体的原因归因影响人的情绪反应,不同的原因维度影响人的情绪反应。研究也发现,正性事件上,内在的、个人的、可控的归因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尊;负性事件上,外在的、整体的、不可控的归因方式不利于自尊的提高。一个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偏差,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外因,而非自身能力。7综合以往研究,本研究假设自尊是一项中介变量,在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和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及
3、其效应的实现路径。一、研究方法 1.被试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曲阜师范大学随机发放问卷30 0份,收回有效问卷 288 份,有效率 96%,其中男生 104 人,占 36.1%;女生 184 人,占 63.9%。平均年龄20.611.91 岁。2.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自 20 世纪 70 年代由 Derogates等编制以来,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的临床和研究。它是由 90 个项目所组成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主要用来衡量门诊及部分住院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严重程度。根据 Derogates 等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在 0.770.90 之间,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较
4、好地反映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SCL-90 的90 个项目由 9 组症状群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按照 1-5 级的 5 级程度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神经症诊断阳性症状标准:总分超过 160 的;阳性项目数超过 43 的(43项 2 分以上);因子分2 的。(2)归因方式问卷。8采用 Lefcourt 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Maltiattributional CausalityScale,简称MMCS)。MMCS 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涉及关于学
5、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因果信念。总共有 48 个条目,24 个涉及学业成就,24 个涉及有关人际关系。每个部分又分成有关成功和有关失败的 12 个条目。MMCS 提出了四类可能的归因,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运气与背景。最终评定可分别测查被试在以上四个维度上的内控或外控倾向明显。从这个多维度量表可获取多种得分,最常用的是总分,总分为外控性得分减去内控性得分,分数越高,外控性越高。(3)自尊量表。9采用 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Self EsteemScale,简称 SES)。该量表是国内外常用的自尊自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共 10 个项目,每个项目从“非常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归因 方式 自尊 心理健康 关系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