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三陵导游词导游词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十三陵导游词导游词x.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十三陵导游词导游词x十三陵导游词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 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是橙子为大家分享的明十三陵导游词,欢迎参考 !十三陵导游词 1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 230 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 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十
2、三位皇帝陵墓分别为: 长陵 ( 成祖 ) 、献陵 ( 仁宗 ) 、景陵 ( 宣宗 ) 、裕陵(英宗)、茂陵 (宪宗) 、泰陵 ( 孝宗)、康陵 ( 武宗)、永陵 (世宗)、昭陵(穆宗)、定陵 (神宗) 、庆陵 ( 光宗)、德陵 ( 熹宗)、思陵 (思宗)。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明十三陵全年适宜,但是春秋天气最佳,北京的春秋不冷不热,气候适中,是理想的旅游季节,尤其是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明朝迁都北京后13 位皇帝长眠于此,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逝者去,陵犹在。1 / 5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十三陵导游词 2明十三陵,世
3、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 (1409) 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 其间 230 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xx 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这里自永乐七年 (1409) 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
4、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 230 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 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 风水 胜境,绝佳 吉壤 。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 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1644 年,距今已有300500 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 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 朝宗桥 。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 巩华城 。该城原为嘉靖皇帝2 /
5、 5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十三陵导游词 3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十三陵建于 1420xx 年,距今已有300600 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 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 年号永乐 ) 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 * 大,营建时间 * 早,地面建筑
6、也保存得很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 12 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 ; 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 ( 已拆除并封塞 ) 。十三陵院内, 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 ( 牌位 ) 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 ( 年号万历 ) 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
7、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3 / 5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建于 15841590 年( 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 。它是十三陵中 * 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新中国成立后,为进行历史科学研究,试掘了定陵。墓中有各种珍贵物品三千余件。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 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是十三陵中三座大陵园之一。地面建筑共占 18 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 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地下玄宫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宽敞的殿室联结而成,总面积 1195 平方米。其中前殿和左、右配殿内
8、没有任何陈设,中殿后部放有三个汉白玉石雕刻的宝座,每个宝座前设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后殿内棺床上放置皇 帝、皇后的棺椁,在其周围还放有 26 支红漆木箱,仪仗、铭旌及玉石等。地下玄宫出土了 3000 余件珍贵文物。神路是明十三陵的 *个景点,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石牌坊为陵区前的* 座建筑物,建于1540 年( 嘉靖十九年 ) 。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 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
9、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4 / 5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从大红门左右两侧延伸至龙山、 虎山两山之巅, 然后再向东西两侧蜿蜒而去。大红门处于高岗之上,中门正对天寿山主峰,左右又衬以龙山和虎山,气势非凡。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 ( 年号隆庆 ) 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目前十三陵中 * 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 35000 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银山塔林引位于昌平区城北 30 公里处,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银山,因秋去冬来,瑞雪纷飞,山岩银装素裹,冰雪层积而得名,又因山岩陡峭,岩壁色黑如铁,称为“铁壁”,合称“银山铁壁”。为明清时期“燕京八景”之一。5 / 5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