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pdf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0欢迎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 工程编号:k2013k30 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校核人:项目参与人:2013年12月05日精品文档 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岩土工程(勘察)甲级 证书号:171113-kj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4 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 2.2 场地地质构造 2.3 场地地形、地貌 2.4 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2.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
2、 场地环境条件 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 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o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4.2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4.3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4.5 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 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 五、结论与建议 六、附件精品文档 0欢迎。下载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 6 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 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
3、结构类型、拟 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1#楼、2#娄:建筑面积 11049.78m2,18 层,高度 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 重 19000KN 边柱荷重 13000KN 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 500mmPH 管桩,设计 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1700KN 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 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 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 33.45m。3#楼:建筑面积 11049.78m2,18 层,高度 55.50m,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19000KN 边柱荷重 13000KN 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 500mmPH 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 承
4、载力特征值 Ra=1700KN 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 虑,基础埋深 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 33.45m。4#楼、5#楼、6#楼、7#楼:建筑面积 11049.78m2,18 层,高度 55.50m,剪力墙 结构,中柱荷重 18000KN 边柱荷重 12000KN 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 500mmPHC 管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1700KN 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基础 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 6.4m,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 33.45m。公建及商业裙楼:建筑面积 11049.78m2,地上 12 层,高度 4.58.7m
5、,地下 1 层,框架结构,中柱荷重 4200 KN 边柱荷重 3000KN 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 500mmPH 管桩,要求 PHC 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1700KN 要求单桩竖向抗 拔承载力特征值 R=300KN 基础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 6.4m,场地相 对整平相对标高 33.45m。受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2.1 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 要目的和要求为:1 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
6、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 蚀性。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 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 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评价和建议。1.2.2 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勘察任务委托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
7、009 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223-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DB42/169-200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DB42/242-2003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42/T159-201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42/489-200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8、 年版)精品文档 0欢迎。下载 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和建筑物规模等判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桩基设计 等级为甲级。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根据拟建物的规模、特征和场区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 果,确定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面积 12000 m 为大型地下工程。根 据我院资料,初步判定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 级。1.4 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1.4.1 勘察方法的选择 为了达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根据我院在荆州市区的勘察工作经验,针对拟建 场地的岩土条件,设计参数的要求和地区经验,经过
9、对各种测试方法的适用条件比较,本次勘察选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实验相配合 的方法,以求客观真实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1.4.2 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 1.4.2.1 勘探点布置原则 本次勘察按桩基础勘察:勘探孔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范围布置,一般勘探孔深 度达预计桩长以下 5 米,勘探孔间距不大于 24 米,勘探线间距不大于 24 米。基坑工程勘察:在基坑周边外侧 1-2 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探孔,勘探孔深度 不小于基坑深度的 2 倍,勘探孔间距不大于 25 米。1.4.2.2.原位测试及取样的基本要求 静力触探:探头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
10、 1.2 士 0.3m/min,每一主要土层 测试数据不少于 3 组。动探(120):针对碎石土米用 N20动探,测试数据不少于 6 组 标准贯入试验:针对砂土采用标贯试验,每一主要土层测试数据不少于 6组。取 样及室内实验的基本要求 取样及土工试验:钻孔取样每相关主要土层不少于 6 件。原状样等级达H级以上,砂取扰动样。室内试验主要进行土常规+抗剪(直接快剪)+压缩 和颗粒分析。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时,激发点距孔口 1.5 m,孔内测点垂向间距一般为 1 m,层位变化处增加测点,自下而上逐点测试。环境水、土取样:对场区上部上层滞水取样 2 件进行水质分析。对场区下部承压 水取样 2 件进行水
11、质分析。场地上层滞水埋深 0.4-0.7 米,素填土以 粘性土为主,根据现场开挖情况看,上部土层较潮湿,则土处于毛细 带中,所以未取土样做腐蚀性评价。封孔回填:当一个钻孔资料收集完毕,进行回填封孔,即采用粗砂及风干粘土球。砂层采用粗砂回填,粘性土层采用粘土球回填。粘土球直径为 2.0-3.0 厘米,含粘粒在 20-40%塑性指数大于 17。1.4.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 56 个钻孔,其中取样钻孔 33 个;44 个静力触探孔(含21 个对比孔)。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坐标以甲方给定 的道路边上的已知两点为引测点,各勘探点坐标等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2、如表 1 所示(坐标为沙市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岩土及水样试验委托化工矿山第十实 验室完成。部分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表1 序号 勘探点 编号(m 勘探点 深度(m 地面 标咼(m 坐 标 地下水位(承压水)备 注 X Y 埋深(m 标咼(m)1 K1 32.67 63362.211 77980.287 4.2 28.47 2 K6 32.76 63349.850 78016.124 4.4 28.36 3 K7 32.57 63324.183 77980.108 4.0 28.57 4 K13 32.58 63309.057 78016.383 3.8 28.78 5 K15 1 32.
13、52 63284.262 78001.066 4.0 28.52 6 K20 32.59 63268.788 78034.584 3.9 28.68 7 K22 32.43 63243.700 77997.189 4.2 28.23 8 K27 32.83 63230.174 78032.986 4.2 28.63 9 K28 32.13 63203.674 77996.435 4.1 28.03 10 K33 32.37 63188.421 78033.121 4.4 27.97 11 K34 32.11 63163.552 77976.057 4.1 28.01 12 K36 :32.43
14、 63162.843 78013.283 3.9 28.53 13 K41 29.82 63124.635 77970.145 1.9 27.92 14 K46 P 32.00 1 63111.301 78011.079 4.0 28.22 15 K54 32.63 63172.837 78030.736 4.2 28.43 外业工作于 2013 年 11 月 626 日完成,投入 GY-150 型工程勘察钻机 6 台,液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压 静力触探设备 3 台,共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和室内工作量如表 2 所示 工作量表 表2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 工作量 质 量 评述 钻探 m/孔 167
15、8.1/56 采用油压 GY-150 型钻机,旋转钻进,以了解土层结构、岩性分层、岩心 样采集、孔内原位测试。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原位试 静力触探 m/孔 647.6/44 采用 YZ-10 吨液压及手摇静力触探、87 型数显仪,进场前进行了探头率定,工时回零正常。数据可靠,分层界限准确。标准贯入试验 次/孔 192.0/56 采用 63.5kg 自由脱钩重锤(76cm),钻具垂直、孔底干净,施工时严格操 作规程,数据准确。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
16、交通要道和物质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长江中 游重要港口城市。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111 15114 05,北纬 29 2631 37。境区东西最大横距约 274.8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 130.2 公里,呈带状分布。2.2 场地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地质属杨子准地台的江汉盆地西部的江陵凹陷,江陵凹陷走向为北西、北西西,呈开阔复式向斜。本区新构造运动以下降为主,下降中伴有间歇性和掀斜特 点。区内断裂不发育,没有发生强震的历史,地壳稳定。2.3 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属长江北岸一级阶地地貌单元,土层为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类型,表层为填 土。场地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势平坦。2.4 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17、根据钻探揭露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共分 为七层,分层情况见表 3。工程地质分层评价表 表4 层号 层名 顶板标高(米)厚度(米)空间 分布 岩土特征 工程特性 素填土 33.23-29.75 2.10-0.40 全场 分布 灰色,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表层夹杂少量植物根茎。力学性质变异性 大。粉质粘 土 32.73-28.32 3.00-0.50 全场 分布 黄褐色,可塑,岩芯切面较光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承载力一般,中等 压缩性。粘土 31.83-27.25 12.70-5.5 0 全场 分布 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岩芯 切面较光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干强度
18、高。承载力较咼,中等 压缩性。粉土夹 粉砂 23.73-18.43 4.50-1.10 全场 分布 黄褐色,中密,稍湿。局部呈粉 质粘土、粉土与粉砂互层。承载力一般,中等 压缩性。细砂 21.87-15.84 11.00-4.8 0 全场 分布 黄褐-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云母等。承载力一般,中等 压缩性。圆砾 14.06-7.92 4.70-1.90 全场 分布 杂色,稍密,饱和,直径 2-20mm 的颗粒,含量约为38%直径大于 20mm的颗粒含量约为20%充填 物主要为细砂。承载力较高,可作 桩基础持力层。卵石 10.96-5.05 6m 全场 分布 杂色,中密,
19、饱和,卵石粒径 2.0-3.0cm不等,次圆状,粉细砂 充填。承载力咼,为较好 桩基础持力层。2.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经钻探揭露,场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第波速测试 M/孔 183/7 采用单孔法时,激发点距孔口 1.5 m,孔内测点垂向间距一般为 1 m,层 位变化,处增加测点,自下而上逐点测试。超重重型动 力触探 m 401.7 采用 120kg 自由脱钩重锤(100cm),钻具垂直、孔底干净,施工时严格操 作规程,数据准确。常规 组 49 采用薄壁或厚壁取样器压入取样,试验由单轴应变直剪仪和单杠杆固结仪 测试,用于获取物理力学指标。精确度可靠。颗粒分析 个
20、46 在贯入器或岩心中取样,用于分析土的级配和定名,试验采用筛分和比重 计法,测试精度高,成果可靠。水样腐蚀性 分析 组 4 浅部地下水用挖坑法取水样,深度 1.0m 左右。深部承压水取水样,深度 4.0m 左右。用于评价地下水对钢筋砼的腐蚀性,数据可靠。孔位测量 孔 100 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勘探孔定位及高程测量,成果满足要求可靠。高程测量 孔 100 粘土 Q4 al 10%粉土夹粉砂 Q4 al 10%细砂 Q4 al 10%圆砾 Q3 al+pl 10%卵石 Q3 al+pl 10%各土层的顶板埋深,厚度,空间分布,岩土特征,工程性质详见表 4 工程地层评价表。分层情况表 表3 层
21、号 层名 地质年代 第四纪成因 地层层底坡度 素填土 Q ml 10%粉质粘土 Q4 al 20(mm)2010(mm)105(mm)52(mm)20.5(mm)0.50.25(mm)0.250.07 5(mm)V 0.075(mm)细砂 n 27 27 max 88.30 25.80 min 74.10 11.60 85.11 14.82 圆砾 n 7 7 7 7 7 7 7 7 max 20.10 11.50 20.70 15.90 13.30 13.3 15.60 8.10 min 18.10 7.10 9.10 14.30 10.10 5.40 13.70 2.50 19.64 9.9
22、1 13.61 15.40 10.91 10.03 14.57 5.77 卵石 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max 93.1 12.5 5 5.1 10.6 10.9 min 65.5 0 0 0 0 2.5 84.96 4.74 0.76 1.11 2.01 6.27 fak(KPa)Es(MPa)N(击)fak(KPa)Es(MPa)fak(KPa)Es(MPa)fak(KPa)Eo(MPa)fak(KPa)ES(KPa)粉质粘 土 150 9.18 5.5 130 8.5 140 11.0 130 8.5 粘土 240 11.65 12.0 290 15.0 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工程 勘察 报告书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