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业务培训班上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年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业务培训班上讲话.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年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业务培训班上讲话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业务培训班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共同探讨我市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为了使大家对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分四个方面来讲:一是市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主要做法; 二是全面分析工业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三是市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做法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市全面贯彻省委“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好相关措施落实,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 一
2、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增长。-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全省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位。其中,月份当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比全省高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位。上半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左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二是先行指标趋势向好。-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居全省第位。工业税收保持良好态势。-月份,全市工业实现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全市工业税收连续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是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月份,全市工业个行业大类中有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及其他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
3、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四是重点项目支撑有力。111月份,全市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开工家,开工率%。 (二)当前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三五”以来,全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变化,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工业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逐步形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既有量多面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有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新兴产业,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明显增强、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态势。形成了较为完整
4、的产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国家统计的个行业大类、个行业中类中,市分别占有个和个。其中装备制造、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四个传统产业和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群体。近年来,我们立足比较优势,分级分层次对骨干企业进行培植。年,恒源石化、莱钢永锋首次进入“中国企业强”,全年税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家,其中永锋集团年纳税亿元,华鲁恒升亿元,恒源石化亿元,华能市电厂亿元,金能科技亿元。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科技创新平台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家,省级创新平台家,市级创新平台家。形成
5、了初具形态的产业集聚区。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如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陵城的新型材料产业(包括差别化纤维、土工材料等)、电动车产业,禹城的生物产业,运河和德城的绿色化工,临邑的石油化工和生物制药,齐河的钢铁和化工,以及宁津的家具和电梯,武城的汽车零部件和玻璃钢,乐陵、庆云、宁津的体育用品、平原的化学肥料、夏津的棉纺织等都已初具规模。 (三)工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规划引领,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重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支撑作用。先后制定了市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6、的意见和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涉及个重点子行业及钢铁产业,关于抓大扶强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打造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农产品加工、新型纺织、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规划产业布局。特别是今年印发了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年),提出了大力发展产业,暨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绿色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抓大扶强,培优扶新,再造工业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始终把抓大扶强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年,制定关于加快大企业培植的若干意见,实施“”工程,重点培植收入过亿、亿、亿、亿企业。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
7、企业培植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优选家大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培植“三个一百”企业,聚焦百家强企、百家高企、百家新企,制定培植档案,围绕新上项目、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研发创新、对接资本市场、间接融资、开拓国外市场、人才引进培养等十个方面制定企业培植个性化方案,确保完成培植目标。年,市委一号文印发了“三航”计划实施方案,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施“护航”、“远航”、“启航”计划,培植我市骨干企业群体。年,围绕强化工业发展顶层设计,印发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德政发号)、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的意见、市实
8、行“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助推“企业上云”实施方案、市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精准定位,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围绕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绿色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按照骨干企业、专家智库、专业园区、产业基金、会展活动“五位一体”的要求,建立产业联盟,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小型电动车、体育用品、电梯、新型纺织、产业用布、空调设备、汽车零部件、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石油装备、节能环保、太阳能利用等个产业联盟。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
9、要突破口。技术改造已经成为我市推进传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自年开始,每年实施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全市技改项目质量明显提升。年度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更新改造设备万多台(套),改造建设多条先进生产线,对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将提供有力支撑。今年,我市筛选提报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冰雪运动装备及冰雪俱乐部项目等个项目入选省导向目录,入选项目个数占全省的%,居全省各市前列。排忧解难,全面开展“进解促”活动。按照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
10、系的要求,我市开展了“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共组成个市级和个县级帮扶工作组,分别由名市级领导带领个部门(单位)和家金融单位分包家“三个”工程和“三航”计划企业,个县市区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帮扶其他规模以上企业。国家级媒体次对我市“进解促”活动进行了报道,经济日报头版头条以市帮扶企业破难题对接“京津冀”敢啃硬骨头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 中国工业报社次来德采访,分别以聚焦市市委书记带头唱响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高歌、市全面掀起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帮扶热潮、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市构筑新型政企关系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
11、市建成全国首批全光网城市,成功入选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京津冀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年月我市荣获全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宽带普及最佳实践奖。年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德政发号),成为全省第一个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的城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资通综合物流园被批复为省首批智慧园区试点,齐河入选首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截至月日,我市在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成功的企业有家,发放云服务券补贴金额共计万元。今年,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入选省企业上云标杆企业,分别获省级奖励万元,精益信息科技公司的精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
12、选年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并列入省企业上云优秀行业云平台。精益等家企业入选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 作为欠发达地区,市取得上述成绩,一方面,源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加快转调创步伐,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原则,勇担重责,大胆筹划,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帮助实体经济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发展升级。另一方面,在于各县市区在抓创新、抓技改、抓质量、抓品牌等方面“进”的智慧,以及在抓淘汰落后、抓化解过剩、抓兼并重组、抓节能减排等方面“退”的勇气
13、。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成长壮大起来了,也有一些企业退出转型出去了; 一些地方发展速度快起来了,也有一些地方前进步伐慢了一些。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进”的过程可能需要攻坚克难,但“退”的步伐更需壮士断腕。这些都需要我们全面认识、辩证思考,妥善处理好与传统思维习惯的博弈,与既得利益的博弈,与庸懒散奢作风的博弈。必须充分肯定的是,正是广大企业坚持甘于奉献、勇于拼搏、进退有序的实干精神,包括今天在座各位在内的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奠定了今后全市工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从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角度,同大家做些交流。
14、(一)积极把握我市面临的难得机遇 从我市发展来看。结合上级政策和我市工业发展实际,当前,我们具有三大有利条件:一是上级有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去年中央在降成本、去杠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导更多优质生产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支持市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等未来产业,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体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二是发展有思路。我市印发了市新
15、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年,构建起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明确了培育产业方向。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住五个方面:稳住增速、稳住投资、稳住企业、稳住金融、稳住环境。核心就是稳住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运行平稳,全市经济发展才有保障。三是工作有基础。虽然各地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产业基础各不相同,但各地以工业为主体、为支撑、为带动的基本理念却是普遍一致的。可以说,虽然在发展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诸如年国际金融危机、近年来新常态增速下行等困难挑战,但我们市有一批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和优异的企业家,这是我们最为宝贵的内在优势。信心来自于实力。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探
16、索,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居全省第四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工业税收亿元,同比增长%,连续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希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就一定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清醒认识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从国际层面来看,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一是国家战略的格局考量。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在国家战略上聚焦重振制造业,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比如,美、德、英、法等国先后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
17、划、德国工业战略、英国工业战略、新工业法国计划等。新兴国家也纷纷把发展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如,印度制定了“印度制造”战略,出台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意图利用本国的人口数量和成本优势,吸引外资在印度投资设厂,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工厂”。二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力量。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以美国为例,制造业研发活动占全社会的%,研发经费约占%,专利数量占%。制造业不仅本身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最重要领域,而且第一、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也必须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运用为基础。 其次,从国内竞争来看,制造业变革倒逼着各地纷纷
18、抢抓历史先机。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催生下,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新变革,基本可以概括为个方面。一是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制造业领域加速创新应用,使得材料、设备、产品和用户之间可以在线联接和实时交互,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比如,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民营企业,建设了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通过引入打磨机器人,较之手工打磨,机器人打磨平均不良率降低了%,效率提升了两倍。“无人工厂”全部建成后,用工人员可减少%。二是“互联网+”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智能手机、智能电视
19、、可穿戴设备、无人飞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型智能产品方兴未艾,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产业迅猛发展。众包、众创、众筹、威客、个性化定制、线上到线下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甚至将来孕育出新的经济模式。我省服装行业的领头企业青岛红领集团推出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过去十多年积累了超过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款式、工艺和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国内首个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红领现有西装上衣、衬衫、西裤三个定制化生产工厂,名工人,每天能够完成-件定制西装的生产。在未来时代,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在物联网上生产并相互分享能源和实物,这种方式的边际成本接
20、近于零,近乎免费,这与我们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制造和分享信息产品的行为相似。三是协同创新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今后,创新载体将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将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的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再次,从全省看,工业要素日益趋紧,必须扭转发展思路。一是能源和基本原材料趋紧。工业发展带动了对主要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全国煤炭、原油、电力、铁矿石、橡胶、盐业、石膏矿、钢材、棉花、木浆、大豆、玉米等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费大省,对省外、国外的依赖度逐年提高,其中煤炭、石油、铁矿石、棉花和木浆的对外依存度已分
21、别达%、%、%、%、%左右。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易受世界经济周期、国际局势等外部影响,并相应带来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风险。二是土地供应紧张已成为近年来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东部工业较为发达地区,土地供应已成为新上工业项目的最突出矛盾。比如,广饶县可用建设用地基本用完,不少轮胎企业向西部转移投资。因此,如何盘活存量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水平是今后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重大课题。西部地区、黄三角地区土地供应相对宽松,但是也应做好长远规划。三是企业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支撑产业升级的高端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不足,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而一般劳动力相对过剩。而且,由
22、于文化、消费、生活成本等差异,劳动力供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影响劳动大规模转移。总体趋势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我省工人平均工资每年以%以上的速度提高,因此,以先进高效技术装备替代劳动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要素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上述这些经济要素趋于紧张,说明我们长期依赖的比较优势也在趋于淡化。在过去,我国制造业之所以崛起,是靠着以劳动力要素价格低廉为中心建立的全球无以伦比的比较优势,过度依赖代工,注重迷恋快钱。而在当前特别是未来一段时期,品味、品质和品牌,跃升为市场消费的专注特性,价值链、财富链成为行业发展的专注目标。在这方面,德国和日本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典范。近几年大家热议的日本马桶盖,以及
23、德国的小到钟表、水果刀,大到汽车,无不体现了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的特征。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文化是标准主义、精准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都深深地根植于这两个民族文化之中。相比之下,我国特别是我们、市,长期赖以的资源丰富优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差不多”、“赚快钱”的浮躁模式,而攸关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却是制约我们工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多而不优的根本瓶颈。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如此等等。当前
24、,是到了痛下决心打造自主品牌、抢夺价值高地的时候了。当然,这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历史耐心的培植。 (三)从我市实际情况看,我市工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群山少峰大企业少。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较多,但大企业少,缺少一批像青岛海尔、潍柴动力、魏桥创业等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知名骨干企业。从当前情况看,我市重点企业还面临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偏弱、成本费用提高等问题和困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在各个产业中,除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的部分子行业外,产业的特色不明显,发展方式比较粗放,高端高质产品少,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技术含量和知名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缺乏竞争优势。创
25、新能力不强。不少企业仍处于初级加工制造阶段,局限于引进技术进行简单模仿和制造,缺少对技术进行消化和二次创新,自主创新的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研发能力较弱,不注重“产学研”创新平台的利用。产业链条不完善。各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深加工的上下游产业链条。终端产品、整机产品少,产业内多是原材料类、配套型和基础零部件产品; 现有终端产品缺少核心零部件,并且市域内缺少较完整的配套体系;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集约发展水平不高。我市工业园区总体缺乏高水平规划,产业细分不明显; 部分县市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同质化明显,特
26、色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集约集聚发展态势不明显。环保、安全、节能等方面的硬约束不断增强。从当前的形势看,今后,对环保、安全、节能方面的硬性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标准会越来越高。短期看,去产能将会影响我市工业经济短期增长,一些能耗高、排放重的企业改造升级成本上升,生存压力增大。长期看,此项工作迫在眉睫,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不强。新常态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企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但紧迫感不强,从区域发展上看,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继续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不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 二是单纯求新、求高,忽视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从企
27、业层面,有三种思想顾虑:一是满足现状,不想转型升级; 二是怕背包袱,不敢转型升级; 三是找不到方向路径,不会转型升级。总起来说认识不到在目前的形势下,转型升级不是发展快慢问题、大小问题,而是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生死问题。 三、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是“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化解工业发展中困难和矛盾的有效手段,更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和实现工业强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28、、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聚焦实体经济,立足优势,结合特点,突出“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力促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 “一”是指一条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指两大引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 “三”是指三个关键:抓好关键事、关键人、关键时期。关键事是指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品牌建设、诚信建设、智能制造、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融资创新; 关键人是指企业带头人、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 关键时期是指在企业有困难时要雪中送炭,企业转型升级时要锦上添花,企业上市时要踢好临门一脚。 “四”是指四个主攻方向:以“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29、态、新模式)促进“四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 “五”是指五大工程: (一)产业布局集约化工程。推动产业布局由“散”到“集”,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管理服务由“粗”到“精”,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明确各产业集群(联盟)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带,沿京台高速、京沪高铁纵向交通干线,以园区化承载、高端化发展为导向,集中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带,沿德滨、德上高速公路等鲁冀边界横向
30、发展轴,以智能化改造、链条化延伸为方向,重点发展电动车、体育用品、空调设备、新型化工、新型纺织、食品制造、石油装备、电梯、农业机械、车船零部件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确定各县市区功能区定位。德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陵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禹城:高新技术区(生物); 乐陵:化工绿色发展先行区; 宁津:中小微企业培育区; 齐河:四化融合试验区; 平原:循环经济示范县; 武城:中央空调产业基地; 夏津:三产融合推进县; 庆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产融合作示范区; 运河开发区: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化工企业入园发展。深入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开展新一轮化
31、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编制实施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化工重点监控点(企业)建设认定工作,促进化工企业搬迁入园、转型升级、集约集聚发展。建设中小企业示范园区。在全市规划建设个新产业、新业态、新运营模式的专业企业园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集约发展。推动中心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制定中心城区符合条件企业退城进园政策,列出产业退出清单,退出不符合城市生活要求的产业,推动有关企业退城进园、搬迁改造、转型升级。 (二)结构优化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向差异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着力提高传统产业质量
32、效益。积极布局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努力膨胀新兴产业规模块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每年提高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通过“双招双引”,不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优化企业结构。实施小微企业“双升”工程,促进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融合升级,提升小微企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水平,加快小微企业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步伐,推进
33、“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提高小微企业在整个市场主体中的比重和活跃度。每年培植家制造业强企,培育家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扶持家科技成长型企业,形成工业发展的骨干企业梯队。优化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延伸链条,开发终端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高端化。扎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市品牌”。开展品牌培育试点,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品牌示范,引领企业品牌培育。 (三)创新驱动工程。围绕工业发展主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金融服务支撑的“政产学研
34、金服用”“北斗七星”协同创新共同体,大力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打造京津冀鲁技术交易大会品牌,全面提升与大院大所合作的层次和深度,积极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主动承接京津冀成果转移,辐射带动全省技术转化。围绕每个主导产业建立一个公共研发平台,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每年通过抓好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更大力度、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加快向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安全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主导产业规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35、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集聚,培育一批成长型好、发展潜力大,能够引领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每年争取认定一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四)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工业智能化制造工程。着眼于G网络建设,改造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按照“产品加芯、生产添智和机器换人”的思路,支持企业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应用,推动企业设备、工艺、产品全面升级。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工
36、业大数据战略,积极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市大数据平台,加快大数据研究院建设,建设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应用工业云服务。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全市每年选择家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培育,建成样板,示范推广。每年组织家工业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水平测度、等级认定和重点行业评估。推荐优秀企业参加“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贯标试点。推进工业电商融合创新。推动电子商务在工业流通、生产、服务全流程的深化应用。引导大型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企业采购销售的在线化、网络化、协同化水平。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37、。围绕全流程、全产业链,大力推进工业电商融合创新,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 (五)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常态化开展“进解促”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全市“进解促”工作,推进“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深入实施“工程”,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六”是指“六五零”计划:倾全市之力培植家制造业强企,培育家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扶持家科技成长型企业,培育扶持名市优秀企业家,培育名科技人员,选拔培养名行业技能先锋。 下一步,要实施好七大工程,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
38、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努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抓住民营企业反映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精准施策,改进和优化金融环境。一是推广无还本续贷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无还本续贷企业名单制度,推动市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续贷管理,推动无还本续贷增户扩面,年完成新增户任务目标。鼓励支持各商业银行对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可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等贷款重整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不搞一刀切,简单压贷、抽贷、断贷。二是加
39、大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力度。实施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计划,着力解决贷款期限错配问题,稳定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供应。引导鼓励银行发放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长期债券、集合票据、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中长期融资业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对民企开展中长期流动资金担保业务。支持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协调财政部门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计划和无还本续贷政策扶持。三是探索开展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小微企业信用保证试点,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破解小微企业无抵押物贷款难题。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隐形冠军”和“瞪羚企
40、业”。通过梯度培育和引导扶持,年新增家左右聚集主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后备企业,促进“小巨人”企业逐步壮大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加强“瞪羚企业”培育,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和平台建设。利用政府和社会化两方面服务,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强化政策服务、融资服务、两化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内容。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各类工业园区以及孵化基地等现有资源加快培育和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为双创主体提供免费或低成本载体空间,建立更
41、多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实施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小微企业园)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年度培育计划,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基地和示范平台。 (二)产业布局集约化工程 明确各产业集群(联盟)空间布局,确定各县市区功能区定位,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推动产业布局由“散”到“集”,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管理服务由“粗”到“精”,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对全市重点产业布局发展现状、区位比较、优势短板、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分析研判,确定每个县(市、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明确每个县(市、区)功能定位,有针对性的制
42、定政策规划,精准发力、谋篇布局,支持各县(市、区)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推动中心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做好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搬迁改造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落实好市退城搬迁领导小组及市搬迁办部署的工作。对三区政府(管委会)上报的退城搬迁企业情况认真调研核实,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退城搬迁过程中的问题,加快推进政策落地。积极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评级评价成果运用,对新一轮评级评价行动进行全面总结,严格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规范提升化工园区管理水平,督促化工园区切实落实问题整改主体责任,组织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落实。严格化工投资项目审批,按照化工投资项目管理
43、规定,组织符合条件的化工项目联审,加快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认真落实我市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我市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按照国务院、省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全市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三)创新驱动工程 聚焦重点、创新机制、优化政策,统筹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实施。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工业发展主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通过抓好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强技术改造。实施个工业重点技
44、改项目。按照“筛选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加强重点技改项目日常调度管理,加大对工业重点项目的帮扶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上半年重点抓项目开工,下半年重点抓项目投产达效,四季度做好下一年度重点技改项目的筛选储备工作。推动技术创新。一是健全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鼓励企业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认真指导和组织现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验收、考核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借助工信部工业质量品牌行动和省百年品牌培育工程,切实发挥品牌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申报。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继续开展产学研对接,组织企业开
45、展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包括重大短板装备、首台(套)和工业提质增效项目等)、技术创新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申报,力争实现突破。提升工业设计。积极开展工业设计相关工作。组织好年“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参赛工作,筛选、推荐优秀参赛作品,为竞选“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奠定基础。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做好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申报工作。打造单项冠军。加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培育和申报。加强单项冠军企业储备,对符合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条件的企业加强申报辅导和培训。认真总结企业在培育提升工作中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专特优精”发展道
46、路。 (四)两化融合工程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工业智能化制造,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确保完成网络扶贫“硬”任务。积极推进企业上云。落实市实行“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助推“企业上云”实施方案(-年)和市“云服务券”财政奖补实施细则,积极推动企业上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继续完成“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平台上线,实现预期功能。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继续向上争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47、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总结实华化工、格瑞德集团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工作经验,开展示范推广活动。加强国家级试点和省级试点企业调度管理,争取早达标、早认定。继续抓好两化融合水平评估。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评估,抓好企业数据的审核把关。 (五)素质提升工程 拓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形式,提升企业家培训学习力度,通过鼓励企业家走出去多看多思,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助力企业家多听多学,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构建起具有国际战略视野、现代化管理手段、快速市场应变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家培训。支持企业参加全省民企接班人三年行动计划和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每年组织名企业家赴发达国家培训学习,组织名企业家开展“一带一路”对接活动,组织名企业家到南洋开拓市场,组织名企业家到新疆等西部省区考察交流; 组织企业家到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学习考察; 组织本地企业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重点企业培植,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高校院所、央企强企等开展战略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与欧美及东盟等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