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册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教学设想 一、本文言语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时数 2 教时 第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
2、,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安排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言语和语境局部。明确: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刻理解。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1 补充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从表达方法的角度看诗歌的开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
3、事诗。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 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三、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简单产生歧义。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1古今异义。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
4、会产生歧义。2一词多义。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五。教师点拨、归纳。指导学生除“思考和练习题五外,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给予注音、释义、归类。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言语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言语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3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举例。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结构。1 依照故事情节开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 5 局部,并给各局部拟一个小标题。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必强求一律。2在分析情节开展的根底上,让学生复述全诗内容。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预防拖沓。3概括
5、内容,要求用最简短的话来介绍情节。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教师结合“序进行讲解 五、以设疑、析疑、释疑的方法,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汉乐府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1本诗开头两句第 1 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第 2 段从 13 岁说到 17 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开展有什么关系?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要求
6、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明确:第 13 段是第 2 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表达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第 9 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假设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第 2 段从时间上13 岁17 岁作了纵的铺陈,第 9 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
7、节的开展有何关系?明确:这个比喻第次整理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说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开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六、安排作业:1分析“自字在不同言语环境里的读音和词义。2给家里人讲述故事孔雀东南飞。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8、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明确: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别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决的信念:“今假设遣此妇,终老不复娶!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期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期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
9、自挂东南枝。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总揽地位,并开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气氛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说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
10、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对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言语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二、分析人物形象。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言语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2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3 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到达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
11、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商量,然后总结。4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 三、商量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如果说诗经 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表达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明确:诗经 涉江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开展趋势 1形势 四言 杂言 王言 不为完善 2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不断丰富 3表达方法 抒情诗 抒情诗 叙事诗 不断开展 4 思想内容 奴隶制社会锐利的阶级对立 爱国主义精神 反封建思想 不断延伸 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法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明确:1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2注意言语和语境。3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4体会古诗的优秀传统。六、安排作业:1分析焦母
限制150内